日本储蓄达人

日本人在理财方面,一直以来属于比较保守的类型。家庭财产中,如果只考虑金融资产,绝大部分都是银行存款。在日本出版的理财方面的书总是不断地拿美国人的储蓄和投资的比例教育日本人(其实美国人就真的那么积极投资吗?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401K计划的结果),试图让日本人能更加积极地投资。尽管如此,近年来由于经济十分萧条,存款额也持续大幅下落,好多家庭都没有任何存款。经济越是不好的时候,这种状态越是危险。

日本好多家庭都是由在家里的“专业主妇”负责理财,男人们则一门心思在外面“开源”,因此,这方面的信息多出现在面向主妇的书籍和杂志中。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是相当不合理的。不排除有很多女性十分有理财的能力,甚至还有因逃税上亿日元而出名的那位主妇外汇高手,但是,多数女性在这方面上应该比男性要差。再有,很多女性在鞋、包、珠宝首饰、美容等方面花费十分惊人,以至于她们自己都觉得要是生为男儿的话,真的不敢结婚了。在这种情况下,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收入很高的家庭却几乎没有存款。

同时,由于经济萧条,今年来,工资收入一直在降低,这也是储蓄变少的一个客观的理由。

但是,大家都是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有些家庭或个人就有很多的存款呢?而且,这些家庭的收入也不都是那么高。这就涉及到理财技能方面的差距了。

读了《大不況時代の 新 お金のたまる人 たまらない人》这本书,感觉颇受启发。这本书篇幅较小,但内容却很多。这里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些要点和本人(iDog)的解释及评论。例子多取自本书中。

(注:我发现国内有一本译本《蟋蟀比蚂蚁更有钱?》,不过,这是根据这本书的旧版翻译的。)

储蓄达人的标准像

年收入600~700万日元,40岁以下,穿着朴素,住的房子也较小,外表看不出来有钱。储蓄总额大约1000~2000万日元左右(不算多,也许是因为年龄的缘故?),个别的储蓄总额可达到3000~5000万日元以上,1亿日元(富翁级)以下。按阶层分,属于“大众层”,极个别的在“上层大众层”和“准富裕层”中。

附:野村综合研究所2005年推算的日本富裕层人口分布(按金融资产分)(同时参阅日本富裕层研究):

分类 标准 家庭数
超富裕层 5亿日元以上 5万
富裕层 1亿日元~5亿日元 85万
准富裕层 5000万日元~1亿日元 280万
上层大众层 3000万日元~5000万日元 702万
大众层 3000万日元以下 3830万

一项铁的原则:要有100万日元以上的活期存款

首先,现在日元的定期存款利率十分低,几乎毫无吸引力。因此,存成活期更方便使用。同时,作者强调,那些储蓄达人多把钱以活期存款的方式一直放在那里,于是就不知不觉地越来越多。而不能存下钱来的人,则受不了活期存款账户里有钱,因此,都被以各种方式花了出去。这应该是反映了一种纪律性和对物欲的克制能力吧?

对工作的正确态度:不要辞掉工作,但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投资、创业等方面的天才,而不具有一些特别的才能的话,要做这些事情,很容易失败。因此,不能轻易就辞掉自己的工作,去专职地从事这些事情。在经济十分萧条的今天,这一点尤为重要。

同时,也不能全副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当然,不是说对工作敷衍了事,那样会被解雇的。工作还是要努力做好的,但这样就够了。过于投入到工作中去的话(长时间无偿加班、何时何地都在考虑工作的事等),不但容易让自己的健康状况变糟,让家庭关系变差,而且也没有时间考虑更重要的事——理财。工作是受雇于雇主而打理雇主的生意,而理财则是打理自己的生意。传统上,日本人都是工作狂、企业战士,现在,很多开明的公司则越来越倾向于人性化,讲究“工作和生活的平衡(work life balance)”。

储蓄的达人度和家具的量成反比

家里的家具越多,越不容易存下钱来。家具少其实有很多好处:花在购置家具上的钱少,需要搬家时,要花钱扔的东西也少;在狭窄的房子里,没有家具会显得更加宽敞通畅,心情更好,打扫卫生也更容易。日式房子里多只是铺着榻榻米,上面没有任何一件家具(寝具等收藏在柜子里)。西式房子和厅里的家具也很少。在这样的房子里,打扫卫生简直是一种享受,因此,也会更加倾向于常常打扫。

有兴趣爱好

那些“没有业余兴趣爱好,只是一门心思工作”的人,不如有某种兴趣爱好的人更容易存下钱来。这些人的爱好多种多样,包括:铁道模型、音响发烧友、热带鱼、折纸、铁人三项、歌剧欣赏等。有这些爱好看似容易浪费钱,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某音响发烧友,斥资买了高级的名牌音箱、电唱机和功放等,其中电唱机的唱针臂就价值十几万日元。这些只是初期投资,“运营成本”则很低,因为他只是在休息时用这套设备欣赏优美的音乐,而不像其他人那样拥有号称“食钱虫(金食い虫)”的汽车,也不会为了放松而沉迷于酒馆等地方。这不但省了钱,还有利于精神健康。

坚持记账

记账便于了解家庭的实际开销情况,发现浪费的地方并及时更正。我感觉在一个人生活的情况下,要记录下来每天的开销还是很容易的:多数的开销不外乎每天的饮食,只要用手机上附有的简单记事本功能把金额记下来就行了,之后回家输入Excel中计算。这样每天用不了几分钟即可。对于信用卡支付的金额,应该算作现在的支出,而不要等这笔钱被信用卡公司实际收取时再算,因为这样更准确地反映了实际的生活开销。

对名牌产品的态度

像全身名牌那样对名牌产品的过度依赖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当然,有足够的钱那样消费的话另当别论)。名牌产品的设计和品质一般都很好,样式也不容易过时,可以终生使用。对这样的名牌产品,应在积累够了用于购买该产品的钱后(而不是从其他地方抽调钱或借钱)用现金购买,并仔细地终生使用。攒不下钱的人则爱慕虚荣,因此会不断地更换使用各种名牌产品,且多是借钱(信用卡,甚至高利贷等)购买。

危机意识

储蓄达人们多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尽管他们的存款在平均存款额以上,他们还是不认为自己有钱。他们常说:因为我们家没有钱,所以必须这样节约啊。

住房上花钱少

储蓄达人们大多住得很简朴。不管是租房还是买房,都把每月的支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他们租房时选房子的标准必定符合下面三条中至少一条:面积小;房子旧;离车站远。这样会比较便宜。有位40多岁的“储蓄达人”,储蓄总额达6000万日元以上。他们家租的是一个30多年的旧团地房子,到车站步行20分钟,离东京市中心交通时间1个多小时。而且是没有电梯的5层楼的顶楼(我想到的是稻毛海岸那边的公团房子)。而且家里有两个孩子。孩子小的时候抱孩子拿童车上楼是很辛苦的。月租金4.7万日元,而原来租的则要8.2万日元。

买房派的人则一方面大量地看房子,同时刻苦研读房地产方面的各种知识,有的人甚至把“宅地建物取引主任者”的资格都拿下来了(我也通读过,但没兴趣去拿下该资格)。这样起码不会被个别的黑心房地产公司欺骗。跟一般人倾向于选择高一个档次的房子相反,储蓄达人们往往会选择低一个档次的房子,并充分准备首付金,以便控制贷款金额,同时,设想最坏的情况并保证能有应对之策。这样,每个月的还款压力就很小,并在积累了一定的存款后还经常积极地追加还贷款。

注重节约

节约1万日元,相当于多赚了1万日元以上的钱:因为赚的钱要被扣掉所得税、住民税等。如果税率为20%,则相当于多赚了12,500日元。税率越高,相当于额外赚的钱越多。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考察这省下来的1万日元:如果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为0.1%,则需要拿1250万日元的本钱存1年才能赚1万日元(还要被扣掉20%的税);如果现在股市低迷时冒一些风险投资股票并赚2%的股息,则需要55万日元的本钱。而稍微下些功夫,一年省个几万日元是很容易做到的。

总是注重性价比

就算那些因比较富裕而花销比较多的人也是如此。比如,到高级餐馆吃3000日元的午餐。在高层酒店的最上层装潢高档的餐馆里, 坐在靠窗的位置眺望着东京湾的景色,享用着无可挑剔的美食和服务,这样的晚餐价值1万日元以上,但由于是折扣性的午餐,就使得性价比十分高。(iDog评:就是一般的人,偶尔吃高价的午餐也有其合理性。晚上到酒馆里去,花销往往比较多。如果你不需要喝酒的话,花比这少的钱用于吃高价的但更加高档的午餐,则性价比更好。这同时对健康有好处,因为要“午吃饱,晚吃少”嘛。)

其他

储蓄达人不一定需要学历:一流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毕业的人、有美国MBA文凭的人、银行员等不一定有储蓄,而有很多储蓄的不一定有大学学历。

储蓄达人们虽然不会花太多钱用于穿着名牌服装(实际上大多是较便宜的服装,比如很多为UNIQLO和GAP等),但外表多显得有魅力和一定的精神风貌,而不显得cheap。一方面,他们注重不花多少钱的装扮自己的方法,另一方面,应该是由于经济状况安定而自然带来的那种自信和和安全感的折射吧?

储蓄能力有“遗传”性,即受家庭熏陶的影响很大。

给纱窗重新装纱网

房子的纱窗(日式纱窗,日语称“網戸”)由于年久而失修,纱窗的下侧被猫顶破了。由于天气一直比较冷,就一直没修。近来天气转暖,为了能在天热时开窗乘凉,就利用周末时间抓紧修好了。

修理这种日式纱窗其实不难。 首先准备修理的材料和工具:

纱网有各种尺寸(网眼尺寸)的,这次用的是店里卖的最细的一种。

把纱窗卸下来,并清洗干净。然后在地方放平,先把固定用胶条塞进一个角的槽里,把纱网的一个角固定好,再把胶条塞入另一个角做大致的固定,之后就是用工具上的滚轮把胶条压入槽内,这样就上好了一个边。然后把相邻的另一个边上好。在上最后两个边时,一边用手拽着纱网,一边用滚轮把胶条压进槽里去,这样就能保证把纱网张紧。都上好后,把纱网多余的边用裁纸刀裁掉,就完成了。

这里是具体的步骤图解

又回到日本

结束了休假,按原计划乘坐南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回到日本。

近来,大量中国人由于日本大地震而撤回中国。应此需求,南方航空改空客A320为更大一些的A321飞东京。这次飞机上居然坐得比较满。我基本没看到空座。当然,我没有到飞机尾部去看,不知道那里如何。

飞抵东京成田机场后,明显感到人气不如以往旺。一方面,人数的确较以往少,另一方面,出于节电的要求,机场内灯光照明被调节得比较暗。出机场后,在“空港第二ビル”站上京成线的电车,发现从第一候机楼开来的车居然没几个人。直到开出成田机场后,人才开始多起来。这跟以往也截然不同。

经过一番奔波,终于回到家。在家附近的超市,看到卖的东西比我回国时多一些。不知道是真的有所改善,还是因为我去的比较早——回国前,由于有工作,通常都是晚上去。这次是下午去的。

在我到家后,一位猎头居然打电话来,目的是确认我是否还在这里。据他说,现在各大公司都重新开始正常运作,因此,招聘工作也会再次开始。还有我的一个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前同事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该公司比较灵活,允许一些IT工作者回到家中远程工作,于是,这位同事就早早地跑回了曼谷。。。今天,我在网上惊奇地发现,她居然在星期天就回来了。我要是她,就是没有地震也不愿意跑回来。。。以SOHO的工作形式,拿着这里的工资,在那里消费,这是多么理想的事情啊。

其实,我并不感觉现在情况有多好。虽说暂时不怎么地震了,但我一直觉得核危机比地震更恐怖。这次福岛的核电站反应堆总也弄不好,且比我回国时更糟。不过,稍稍令人安心的是,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终于向法国和美国等求助了。此前他们的不懂装懂、优柔寡断和一意孤行可能是最令人恐怖的事情吧?

在机场

由于家里出了点事,加上这里前几天也不太太平,因此,就决定回国了。抱着辞职或被炒鱿鱼的觉悟去跟上司说,上司把事情稍稍压下,跟其他高层领导斡旋,给了几天假(因为家里有事),加上我原有的假期,让我回去两周左右。

很不好的是,我还有些工作没做完。我申请在请假期间,在家里通过互联网继续工作,但是,根据公司的规定,这样远程监控可以,编程不行!于是,在周四,根据上司的指示,把手头的项目托付给其他同事,并在周五急速地将其完成(估计精度要受影响),以备测试用。同时,把家里的猫托付给了猫保姆。

由于要救灾,以及很多核电站被迫停止运行,东京圈近来严重缺电。公司大楼里为了节电,整天都黑洞洞的。许多店铺临时关了门,家附近24小时营业的西友和一家麦当劳在晚上也停止营业。同时,电力的匮乏也导致电车的车次减少,而且时间表不稳定,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虽然是下午6:55的飞机,还是一早就出门赶往机场。

路上的交通倒是很顺利。很快地到达机场后,因来得太早而不得不长时间地等待。可能由于同样的原因,很多人都在这里等着。到下午3点,终于开始办托运手续,并很快就进候机厅了。好在这里人不是很多,而且还有电源和暂时免费 的互联网,因此并不是很难受。

另,今天早上到西友去给孩子买玩具时,证实了我此前的猜想:早上超市里是上各种货的(面包、矿泉水等),只是一大早就有很多人涌进来,排着长队抢购,因此,要是晚上下班回来的话,肯定是空空荡荡的了。

现在其实情况并没那么严峻,而且这几天情况似乎更稳定了:地震次数减少,核辐射水平(在东京)也一直持续地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正常范围的高值端),前几天曾出现过的一时的峰值也没再度出现。但是,稍稍分析一下人们的心理,就不难理解这种抢购行为的原因。这跟炒股票类似,在群体中,必须分析他人怎么想。就算没有任何灾难,如果大家都抢购,而只有自己不抢购的话,最终就会吃不上饭。如果大家都这样想的话,就会出现食品囤积和供不应求的问题。其实,多数饭馆还是继续营业的,没有大的灾难来临的话,倒不至于饿死。就是有灾难,也还有一定的救济呢。

地震后恢复工作

今天是周一,按公司的要求,开始恢复工作。

早上,地铁特别拥挤。但到了公司,发现有些人没来。除了实在有事的(有同事的太太居然昨天生孩子了)外,还有的由于交通问题而无法出勤,或无法按时出勤。

到了中午,外面也冷冷清清的。便利店里的货架还是空空的。好在餐馆里还有东西卖。

吃完午饭,到花旗银行去了一趟,申请了一个用于在美国取美元的卡,以备不时之需。花旗银行里也显得冷冷清清的,没几个人。同时,由于要省电,到处都暗暗的。

下午,有几个人提前回去了,因为东京地区轮番停电,而停电后,电车就无法运行。我住的区不停电,倒缺乏了这种理由。。。到晚上6点多,我也离开公司。到了车站,看见人们排着长长的队列,令我有些意外:今天好像没见这么多人啊。这种局面应该是由于车次变少而造成的。好不容易才挤上车。途中下车也很困难,而大家此时也不那么彬彬有礼了,因为这趟车赶不上的话,说不好要再等多长时间呢。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坐的最拥挤的一次车。

终于到站了。回家途中,到超市去了一下。旁边的小菜店今天开门了,可是里面并没多少东西。不过,外面却堆满了空纸壳箱子,看来是都卖光了。超市照旧空空荡荡的。我由于早上没去,不知道具体是上货后都卖光了,还是没能上货。不过,我有点怀疑是因为大家过度的囤积而导致的缺货。

食品大抢购

由于日本气象厅建议保持对较大余震的警惕,加上东京电力公司对其原子能发电站的核泄漏问题的处理一直不太明朗,因此,今天到超市去采购一些食品,以备不时之需。

昨天晚上顺道去过一家超市,买了一大瓶可口可乐。当时就看见卖面包的地方空了一大片,有告示说,由于地震导致运输困难而暂时出现缺货,于是也没太在意。今天一出去,顿时感觉不对:肯德基干脆不开门,说材料短缺,营业有困难。麦当劳只卖几种套餐。很多餐馆都关门了。

赶到西友,看到眼前空空的一片,旁边的小菜店干脆都不开灯了。今天西友按惯例打95折(-5%),加上正值非常时期,各种食品被抢购一空:面包、方便面、饮料、便当、饭团、寿司、面包店的面包甚至所有比较便宜的菜(如萝卜)等。我估计西友就是加价20%,也会出现一样的结果。只是,他们不会在这种时候做出背信弃义的事。如果天天都这样的话,西友肯定发了,而不会出现任何经营困难的问题。我勉强拿到两瓶柠檬水饮料和唯一剩下的一灌可乐,又拿了两个苹果。倒是还有一些无糖可乐被剩下了,可是我平时都根本不买减肥食品,现在当然更没有购买的需要。然后赶往二楼,发现花生米被奇迹般地剩下不少,就赶紧抢购一些。好吃的巧克力也被抢购一空,就剩了一些不好吃的和较贵的。巧克力派也只剩最后一个。又买了两袋猫饼干和一袋猫砂,就满载而归。

ca390001-1.jpg

(所有的方便面都被抢光)

 

dscn0751-1.jpg

(购得的食品)

回家放下东西,继续到另一家超市采购。这里也比昨天晚上空了不少,大瓶的可乐当然也没有了。在卖面包和方便面的地方,简直像准备开店一样,只能看见空空的货架,看不到任何一件商品。

ca390002-1.jpg

(卖天妇罗的地方)

 

ca390003-1.jpg

(卖果汁的地方)

 

ca390004-1.jpg

(卖碳酸饮料的地方,只剩各种无糖可乐)

 

ca390005-1.jpg

(卖面包的地方)

 

ca390006.jpg

(卖方便面的地方)

dscn0752-1.jpg

(购得的商品)

在超市里,人们的购物方式与平日大相径庭,俨然突然在一夜之间,“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一样,大家尽情地各取所需,像不用付钱似的。我也有一样的心情,加上是刷信用卡,更像不花钱。如果能总是这样的话,日本何愁不能走出通货紧缩的怪圈?不过,倒是很有可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采购完了东西,到餐馆“ガスト”吃晚饭。这也是有效储存食品的方法之一:不吃储存的食品。今天店里还是颇有一些人,只是不如昨天和前天那样爆满了。

从电视里得知,东京电力公司终于决定了轮番停电,以便节约电力,用于处理灾区的事宜,并保护已经超负荷运转的机组。到网上一查,发现自己的住处不属于停电对象区域,不禁释然,因为家里还有一些米、面,不停电的话,就不愁吃的了。而且本人一直主张节能和环保,家里也是一直超级节能,应该不会让东京电力公司在非常时期产生多大的困扰。当然,要是有十分大的地震的话,也不能保证不停电。

大地震:情况好转

昨天晚上,由于一直有余震,电视里的专家和官方发言也是说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余震不见得就一定都小。也的确是不断地在震。

准备东西并看电视到凌晨,弄得精疲力尽。后来一想,如果自己先把自己累趴下了,真的来了什么情况的话,反而不容易应对了。因此,就和衣而睡。

我在桌子上设置了一个土法的地震检测器:把一个半满的可乐瓶子倒置在桌子上(后来喝得只剩一点了)。地震了它就晃动。今天早晨六点半醒来,发现瓶子还好好地倒立在那里。开门看一下外面的情况,看到有人骑车购物,还有人居然拎着公事包,可能是需要正常上班的吧?看了下电视,发现没有什么新情况,就继续睡。后公司的上司打电话来确认安全情况,并通知说,据领导的指示,星期一正常上班。到现在(中午)最终一觉醒来,瓶子还是好好地倒立着,电视里也开始播放娱乐性节目。看来事情终于稳定了。虽然还是时有晃动。

dscn0750-1.jpg

灾区的人可能还是比较麻烦:

  • 很多地方由于海啸和地盘下沉,要把水都弄走并非易事
  • 房屋等被海啸冲走
  • 核电站有泄露的危险
  • 火灾
  • 工厂易燃物引起爆炸

这些问题对当地的人来说,的确十分严峻,但是至少不会再恶化了。稍假时日,应该会被解决的。这里只有为他们祝福了。

大地震避难包

由于大地震,提前步行回到家后,还是不时地震个不停,很让人担心。由于没能从公司拿到标准配备的避难包,就回家自己准备了一下。

首先想到的是保暖。于是找出一件羊绒衫,还有一个围脖,连同一个旅游用的帽子,放到背包里。

然后是食品。把剩的一包面包连同塑料袋放进包里。塑料袋会有各种用途的,而且不占地方,没有重量,因此应多带几个。

然后就是各种小东西了。

钱包里装着下午在路上取的钱,还有信用卡(不知道到时候好不好用),加上银行卡、电话卡、驾照、登录证、月票,还带了几张美元(在发生非常严重的问题时会有用的,就是用不上反正也不重)。

户外用品:小刀,指南针,手电筒,手机。

其他:书,本,笔,护照,钥匙,云南白药。

能量:巧克力。

由于外面水比较多,而且没有现成的瓶子,就不准备带了。

然后就是客服恐惧心,睡觉养足精神了。

另,意外发现现在自行车十分有用。又摇晃上了。

dscn0749-1.jpg

经历日本大地震

今天下午,正在公司工作时,突然办公楼开始摇晃起来。起初并没太在意,因为在日本,三天两头地震一次已是家常便饭,而且前几天才震过一次,摇晃了几下就停止了。可是这次却与以往的经历都不同:不但没停止,而且越来越剧烈,伴随着楼体咯吱咯吱的声音,甚是恐怖。

震动在持续着,而且正变得更剧烈。有人说快钻到桌子底下去,于是,我也跟着蹲在桌子底下。地震还在持续着,我不禁有些担心,因为这种规模的地震在我来日本后的将近13年中,是首次遇到的。以前在六本木山庄工作的时候,由于在30多层,有一次地震晃得比较厉害,但是也没多久就停止了。还有一次,在门前仲町的一座小楼里,由于楼体瘦长,而且估计是铁骨建的(而不是钢筋混凝土),因此地震时也晃了一番,但关键都是没多久就过去了。这次震个不停,且大有越演越烈之势。这座楼要是倒了的话,基本上可以肯定,很难有生存的机会。因此,心里不禁捏了一把汗。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好的对策,只能是冷静地躲在桌子底下耐心等待。要是往外跑的话,很可能由于摇晃对门框产生的变形作用而打不开门,且在外面试图开门时有可能被房顶上掉下来的东西砸到。于是,我趴在桌子底下的计算机上,求佛菩萨保佑,并把自己思想变纯正,努力让自己向“夕死可矣”的程度尽可能地靠近。

这时,楼内广播响起,说是遇到大地震了,让大家躲好,并做好撤离的准备。过了一会儿,震动终于减弱。我看到有人已经戴上头盔了。我赶忙也到座椅下找,却发现我的椅子底下没有急救包!旁边的椅子底下的也被别人抢走了。于是,我就不再去找,而是穿上自己的棉服往外走。长时间在外面,保暖是很重要的。虽然头盔对从上面砸下来的物体的伤害有很好的保护效果,但是,如果我运动起来的话,砸到我的几率就会减少,而且我在运动中也能积极地去躲避。

进入楼梯,看到墙上的墙皮都在地震中剥离碎裂了一些。不论发生什么事,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撒丫子往楼下跑。我沿着楼梯中心处(靠墙侧的对侧)跑,下完一层后在转弯时,可以用手抓住柱子,利用离心力把自己甩到下一层楼梯顶端,这样,很快就从7楼到了楼下。

到楼下时,我能明显地看出楼在摇晃。以前训练过一次,训练时,来到这里就完成任务了,但是,由于这次是地震,如果楼倒塌的话,在这里是很危险的。公司在大手町,四周都是高楼,所以,我们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我立即决定向皇居处转移。外面很多人,难以找到自己公司的人,于是就自己单独行动。当然,很多人也有同样的见解,于是,一些人留在原地,我和另一些人向皇居转移。

ca390268.jpg

(摄影地为最终避难的广场)

到了皇居前面,跟一些人站在那里。本来以为这样基本就结束了,就等着回公司了。但突然之间,我又感到明显的晃动。在地面上感觉到这么明显的晃动也是首次。十字路口对面就是一座正在建筑中的大楼,上面的几架吊车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我发现有一个人居然正在往下爬!我很惊讶他为什么没在第一次震动结束时就下来。这时,由于震动得比较剧烈,警卫把通向皇居内的过道前面的栅栏打开,让人们进去避难。进去过了一会儿,震动停止。我感觉这里还是离对面的楼太近,假如那几架吊车掉下来的话,还是能砸到这里。经过观察,我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空旷地带,那里有停车场和草坪。于是,就接着地震暂时停止的机会,向那里转移。

ca390270.jpg

(上图说明:马路对侧是很多人的避难场所。我们到了这侧,更加安全。)

ca390269.jpg

(大停车场,在东京都心,很罕见的大和空旷)

ca390273.jpg

(停车场旁的温暖舒适的草坪。这里是避难的最佳地。)

草坪对面也有一大块平地,很多人已经到了那里。我感觉那里还是离周围的楼太近,就按原计划转移到草坪处。这里也有一些人,不过不是很多。这里感觉不错,在草坪上坐下来,背后有暖暖的阳光照着,拿出口袋里的书,坐下来阅读。

不久,阳光不见了,天色阴沉起来。坐在那里有点冷,于是就站起来,并找到了厕所和旁边的饮水设施。在这里,聚拢了一群到这里旅游的中国人。估计他们遇到这种情况也很新鲜吧?喝了些水,又待了一会儿后,就往回走,去看看有没有自己公司的人。结果只看见几个,且都不认识。这时起风了,于是就躲在一间小平房后避风。这时,震动基本没有了,人们开始往回走。我等了一会儿,觉得站在这里又冷又累,没什么意思,就也跟着往回走。刚走没几步,天上就下起小雨来。看来不走也不行了。我发现有些人居然手里有伞,心里不禁佩服他们,不知道他们是一直放在包里的,还是根据天气预报知道今天会下雨的。走到地铁入口,为了避雨,就从那里下去,回到办公楼里。

ca390275.jpg

(饮水设施。背后是厕所。前面的人都是Toyota中国旅游团的成员。停着的几辆大巴是他们旅游用的。应该说司机很有经验,能迅速找到这个好地方。)

map.jpg

回去一看,发现大多数人都不在了,有几个在那里的人看到我又回去了,感觉很奇怪。可能他们是有工作要做吧。我看了看实在没什么事了,而且还偶尔有点轻微的晃动,就决定像其他人那样提前回家。

出了办公室,发现电梯居然又不走了,于是,就又从楼梯走了下去。到了车站,发现所有的电车都停止运行了。而且,站里广播说,留在那里很危险,应该回到地上去。没办法,又从地下走了出来,沿着地铁的大致路线往回走。这时,雨已经停了。

开始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想往回走比站在那里等要安全。走到日本桥站时,终于意识到今天不可能再坐地铁回家了。有一趟公共汽车能到离家一站远的地方,但是,排在那里的人明显的多于公汽的承载量,而前面的出租车站也排了不少人,且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于是,我就决定像大多数人那样步行回家了,正好近来缺乏运动,这也不失为一种锻炼。路上,看到便利店里的食品货架都被抢购一空,因为很多人回不了家,只好买食品和水暂时留在公司里。

ca390276.jpg

(徒步回家的行人)

随着离大手町越来越远,感觉越来越安全了,因为周围的楼逐渐变低。最后,终于从千代田区穿过中央区,进入了江东区。到了这里,对路逐渐熟悉起来。终于经过了一两个小时的跋涉后,回到了自己的家。这里的电梯也停止运行了,必须从楼梯上下楼。

根据家里的情况推测,当时晃动得应该是比较厉害,整体厨房的几个大抽屉都打开了,外面的落地窗由于没上锁,也被打开,连着办公桌的书架也移动了大约8厘米。儿子玩丢了的三个小球居然也都显出形来。

由于一路走回来比较累,且偶尔还有晃动,于是决定到外面的“ガスト”去吃晚饭。这是一个一层的建筑,因此相对比较安全。到了这里,发现里面居然爆满,大家的想法可能都差不多吧?还有也许是对劫后余生的庆祝和压惊?在回家途中,我看见一个老头在卖彩票的地方,拿着一叠的钞票,说“就买40张吧”。也许是认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东京这里情况还好。在路上,从店铺里对行人开放的电视上看到,北面很多地方都由于海啸而淹了水,最多的地方居然达到10米深!东京的河里没发现有明显的水位上涨的迹象。不过,从电视里知道,东京的一座楼里,由于在地震中天花板上有东西掉下来,有一个人不幸被砸死。还有一个人因从阳台上跌落楼下而重伤。其他好像基本没什么太大的情况。离震中近的地方有一些伤亡发生,但多数是由于海啸所致。

这次地震很罕见,整个日本几乎都在地震。这不禁让人有对末世的联想。。。今天日本股市在收盘前急速下降,据我的估计,应该是由于在那个时间段,主要操盘手都在外面避难,而没人去参与的原因吧?

这几天,我正在读“サブプライム後の新資産運用―10年後に幸せになる新金融リテラシーの実践”一书。书中提到只保有日元资产的危险性:

  • 日本政府的巨额债务容易引起恶性通胀(hyperinflation)或国家破产
  • 在日本暂时没破产的情况下,如果在关东发生较大规模的地震,由于缺乏重建的足够资金,很容易成为加在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 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的不足,会使日本的经济规模逐渐变小,从而使日元资产贬值

没想到这么快就发生覆盖面这么广的地震了。好在关东这里似乎损伤不大,且今天恰好是周五,明后两天大家可以自行处理一下地震后的事宜,有可能对经济影响不大。

现在在这个平房一样的餐馆里写这篇文章时,还偶尔能感觉到晃动。希望这次地震能尽快过去。

另,根据电视的说法,这次为日本国内观测史上最大的M8.8级地震,东京大约6级弱。死亡200人以上,数百人情况不明。东京好像是死亡3人。

投资理财方面的学习经历

以前在国内时,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环境,同时也缺乏这方面的投资工具,因此,从上大学开始到读研究生到毕业工作,一直没有能够学习投资方面的知识。当时虽然也属于俭朴的类型,但基本上局限于储蓄和定期存款。在国内工作时,月工资750元,公司提供住宿,两年下来,居然有了1万元左右的储蓄(包括原来的一点储蓄在内)。在来日本前,因组装一台电脑而几乎都花光了。

刚到日本时,还是维持“努力工作——生活俭朴——储蓄”的生活方式,只是在有了一定的日元储蓄后,开始购入美元:一方面是由于需要通过美元的形式向国内汇款,另一方面是由于日元的利率实在太低了,而美元的利率还算可以。 当然,当时由于收入低,而电器比现在贵得多(比如笔记本电脑要30万日元左右),因此,虽然在生活上比较节俭,但是在购买随身听、单反相机和镜头、其他摄影设备、笔记本电脑等方面却花费不菲,结果除了美元存款外,日元存款额还是比较低。

到了2003年,股市经过大跌后在3~4月份开始回升。我虽然对这方面本没太大兴趣,但是由于学习理财,自然地就阅读了一些关于债券、股票和基金方面的内容,恰巧此时股市正在反转,于是就在当年的6月开始开户实践。之后经过起起落落、迷你泡沫和百年一度的经济危机,品尝到了其中的各种滋味。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都是上天对自己的厚爱。这些体验应该是越早越好,因为越晚开始,就越赔不起,也就被束缚住了手脚。

本人的投资理财学习经历:

18~28岁:节约,储蓄,定期存款。(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29~32岁:外币储蓄,外币定期存款。背景:1999~2002年,IT互联网泡沫及崩溃。(浪费了较多时间,没在泡沫时赚到钱,但也没受到泡沫崩溃的危害。遗憾的是没在互联网上赚到钱。之后就再也没有当时的好机会了。)

33~35岁:股票,基金,技术分析,选股,用试错法学习,Capital Gain,衍生金融商品。背景:2003~2005年,日本股市开始反弹和持续上涨。

36~39岁:迷茫,巴菲特,价值投资,基本面分析,投机vs长期投资,Income Gain,不动产投资,贷款,经营,税。背景:2006~2009年,股市继续上涨,之后出现雷曼危机和次级债危机。我的长期投资也受到严重打击。痛感在应该买入时却必须把钱存好用于生活费。

40岁~:对现代投资理论(有效市场理论,Portfolio理论)的再次思考,指数基金投资,长期分散投资(β)+中期投资(α)+过量再平衡的想法,俭约生活,子女财商教育,停止对主动收入的过度追求。背景:2010年~现在,其间市场开始恢复。

结论:早期(18~32岁)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而这是再也找不回来的了。要是能在30岁左右有现在的见识就好了,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了,只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站在比我当时高的起点上。 现在还是需要继续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