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关于自己现有的计算机设备的思考

前段时间,惠普塔式服务器出现故障,于是切换到更小巧更节能更静音的惠普微型服务器N54L
。虽说它的显示卡更好,分辨率更高,不像以前的服务器那么粗糙,但是它的性能却是有不少的下降。当然,该服务器原本就是为了当文件服务器用的,所以CPU和内存都不太出色,而且还没有光驱!其实,打开机盖,可见当初设计时是为光驱预留了空间的,上面还有一个电源接口。可是,我费了好大力气把它拆开(因为微型,所以内部设计过于紧凑),结果发现没有多余的插槽来接数据线!我本想把原来服务器上的光驱装上的!这样,如果没有USB外置光驱的话(我只有一个15年前买的SonyCD-ROM光驱),当然是不够用的。现在装Linux都要DVD才行。当然,现在要买一个USB的外置DVD可写光驱也很便宜了,只需3000日元左右。另一个方案是用USB内存卡装。我有一个古老的1GB的内存卡,居然无法制作可启动盘,原因是无法格式化为FAT32格式,只能格式化为FAT格式,不知到为什么。

不论如何,以前曾装过Linux,虽说不是最新版,但只有先凑合用着。又费了些力气,把它设置好,并把原来的网站和数据库移植了过来。终于又顺利上线了。

之后,又在里面虚拟了一个Windows XP机器,打算做台式机用。因为现在用的苹果笔记本里装的Windows XP系统,已经“盘满为患”。所以,服务器下线也影响到外部存储。但是,虚拟机性能太差,用作台式机的话实在难受,比我十多年前买的台式机都差,于是只好先放在那里。

后来又想到用Linux服务器兼作台式机,至少上上网、收发一下电子邮件总还行吧?可能的话,还可以用于软件开发。结果上网还算勉强可以,但别指望看视频(YouTube等),速度实在不行,而且还没装声卡;收发Email更是慢得令人难以忍受。于是,只好继续用现在的苹果笔记本。又费了点时间把Samba服务器再次设置好,可以负担一部分存储的任务,让笔记本硬盘的存储压力得以减轻。

后来发现现有的Linux版本有很多限制。而如果擅自把PHP、MySQL等升级的话,又会使得现有网站程序无法正常运行!看来PHP的版本兼容性实在太差。以前也曾经有好几次升级后不得不对很多网站程序到处修修补补,这次实在暂时无此精力,于是只好先这样用着。于是想到了之前发生故障等那台塔式服务器,仔细检视了一下主板,发现似乎并无大碍。 我原以为之前的硬盘出现了问题,换一个原来的硬盘(之前用的是最初的HP塔式服务器的硬盘直接接进去的),经过尝试用USB内存卡安装无效后,由于设置好了Samba,在服务器里下载了新版Linux的安装盘镜像文件,再通过Samba在笔记本里刻录成DVD光盘,在塔式服务器里安装。结果光盘安装程序启动失败!

于是对硬件检查里一下,主要是测试了一下内存,发现内存有大量问题!把内存都拆下来,再装入一个2GB的内存条,检测正常!再装一个2GB内存条,结果还是正常。看来是另外两条512MB内存有问题。想不到内存居然也会出问题,可能是因长时间运行产生的过热所致吧?

于是再次开始安装。这次终于顺利安装好了。虽说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比如不能上网(!),但至少一切都正常了,而且恢复了一台功能较强大的服务器(显示卡差点),可以用来在新版Linux下调试网站程序,修复不兼容问题。而且试了一下新版操作系统,居然能认得我的佳能打印机,这样就有望用做打印服务器。

但是,我还是计划继续使用现在的微服务器,因为它又省电又静音。塔式服务器可以在需要时开机。

服务器的现状

  • 网站服务器
  • 文件服务器
  • Linux开发环境(偶尔会用到)

不成功的功能:

  • 虚拟机(Windows XP系统)
  • 台式机(Linux系统)

以后计划要做的:

  • 把操作系统升级到最新版本
  • 打印服务器
  • 私用的云服务器(用于跟iPhone等设备连接,并存储一些文件,可在各个设备上同步)
  • 流媒体服务器(用于存储和共享一些关于孩子的视频)
  • VPN服务器(用于在海外旅游时,从手机访问一些难以在当地访问的网站)

现有其他硬件设备

苹果笔记本电脑:2009年年初买的,用了6年半了,现在性能还是够用。只是几年前原厂的电池鼓了,在网上买了一个较便宜的电池(可能是代工工厂流出的),但目前在外面只能用1个小时左右,换言之,没有电源的话,基本上无法在外面使用。120GB的硬盘,分给Windows系统30GB,也基本满了。

对策:

  • 买个新的笔记本电脑:新的苹果笔记本看上去很好:更轻更薄;电池续航能力也有10个小时左右;显示屏更精细;硬盘也换成了内存式的SSD固态硬盘,存取更加快速;各接口也更先进;操作系统也更好。但CPU似乎没有显著的提高,没有光驱,而且内存条做死在主板上,无法自己扩充。内存问题应该是苹果的赚钱策略,但让人有点不爽。
  • 自己换电池,并换一个内存式SSD固态硬盘:目前的SSD硬盘还是有点贵,而且还要把原来的内容都弄到新硬盘上,因为这些麻烦而有点不太情愿。
  • 把苹果笔记本主要当台式机用,在外面使用iPhone:现在在外面主要用iPhone 5s。iPhone的很多程序其实比计算机版更好用,比如一些网上银行应用等金融、理财、投资方面的应用。缺点除了计算能力差(毕竟不是真正的计算机),无法用于软件开发等任务外,主要有两个弱点:屏幕太小,以及键盘更小。屏幕的问题是不容易解决的,虽说换一个iPhone 6s Plus的话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但并非根本性的解决。可是由于程序更好用,用习惯了也不错。键盘的问题却是致命性的,如果写一封较长的Email,要花很大精力。我最近买了一个Logicool的小巧的蓝牙键盘Logicool iK1041,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又轻又薄,而且具有防水功能,在咖啡馆里把咖啡打翻在上面也不怕。虽说携带型差些,无法装入衣服口袋里,但要写一篇长文章的话,真的很好用。我这篇文章就是用该键盘在iPhone上写的。

iPad Pro还是MacBook?

苹果的新产品发布会上介绍的iPad Pro的确比较吸引人:它不但有匹敌甚至超过笔记本电脑的计算能力,而且更能配合Apple Pencil使用,能手写输入,可以快速记录,或画草图,更可以用来进行书法和绘画的创作,因为它不但毫无时滞,而且还能表现出不同粗细的笔触。同时,它能同时在一个屏幕上显示两个程序,可以一边参照资料,一边工作。还有画中画的功能,在工作时开着新闻视频或在线视频聊天窗口,一心二用。然而,尽管可以用新的附属键盘把它打扮成笔记本的样子,但受制于其iOS操作系统,它还是不是真正的计算机,对于笔记本电脑的一些十分基本的多窗口功能,它还是无法实现。这多少有点让其超强的硬件显得可惜了。

MacBook则是功能强大的笔记本电脑,同时跟以前的版本相比,又更轻更薄,在携带型上并不亚于iPad。当然,iPad能拿出来就用,而笔记本电脑则不得不先在桌上放下,打开机盖,然后才能使用。虽说听上去并没什么,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点小差别还是很重要的。而且也不能在屏幕上手写输入。这主要是对快速记录和艺术创作有影响。对于艺术家来说,就算接上了手写板,也总比不上直接在屏幕上”所见即所得”地创作吧?

对于我来说,目前基本没有艺术创作的需要,因为我缺乏这方面的才能。不过,我曾经想学习书写梵语,而梵语由于在佛教中被看得很神圣,写完了是不可以随意丢弃或放到不恰当的地方的。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在电子设备上书写更方便,对于不再需要的作品,可以简单地删除掉。因此,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对我这种非艺术家的用户也是很有用的。

我的职业由于是程序员,因此,笔记本电脑的软件开发能力对我来说就更重要。因此,如果二者选其一的话,我会选MacBook,之后有必要时再添一个iPad Pro。

iPhone 6s Plus?

我其实并不喜欢那么大的屏幕。现有的iPhone 5s携带性很好,也不会因为放在裤子的后兜里坐下而把它折弯,但屏幕还是有点小,尤其是用于阅读和写作时。iPhone 6s可能大小比较合适,但追求屏幕的实用性的话,也许就应该牺牲一些携带性了。还有就是iPhone 6s Plus具有iPhone 6s所没有的拍摄防抖功能。

我目前并没有换手机的紧迫性,但现有手机是有SIM锁定的,只能用Docomo的昂贵服务,而不能用不断兴起的廉价手机服务(严格说,其实也能使用租用Docomo网络的分销商的廉价手机服务),也无法在海外用其他的电信公司的卡。因此,以后可能还是要因为上述各种理由而更换手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是iPhone 6s Plus了吧?

台式机?

如果能像苹果电视那样十分小巧便携,而且又不贵的话,倒是可以考虑。但现在也没有紧迫性。强调便携性也是为了方便地带到其他地方使用。

现在其实有一些这类产品,包括苹果自己也有。但尺寸小了,性能未免要有所下降。这样,就不如继续使用笔记本电脑了。因此,目前来看,只要有笔记本电脑倒是也足够了。

程序员的职业前景会比较好

读过一篇文章,说近来美国景气在不断回升,就业人数也不断增加,但就业人口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社区大学(相当于日本的“短期大学”,也许相当于国内的大专?)毕业的比例越来越少。从具体的职业角度来看,事务性职务正在逐渐被计算机所取代。

随着美国的系统化进程的不断进展,事务性职员所从事的进度(schedule)管理、票据整理等工作正逐步被计算机越来越多地取代。而且,不只是这类低端工作,就是如会计、律师、医师、分析师和客机飞行员等传统的高端工作,也正在逐渐地被计算机系统侵蚀。众所周知,产业机器人以其精准、迅捷、能耐受长时间劳动以及绝对服从命令的特点正逐步取代产业工人的职业;会计系统已经存在了好长时间;一些比较标准的法律事务,也可以用计算机系统代替;飞机的起飞、巡航和降落都可以由电脑自动完成,也许主要需要飞行员的地方,就是驾驶飞机从登机口走到跑道上去,以及降落后从跑道回到到达出口?医疗方面,由于各种病症都有一些典型特征,医疗数据库正逐步完备,因此,计算机疾病诊断系统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IBM的人工智能系统“华生”,具有高级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知识表示、自动推理、机器学习等功能,曾在智力问答电视节目中击败过两位冠军,后从事金融分析工作,偶尔还化身为主厨开发出营养、美味的菜单。近来,IBM正在利用华生无与伦比的大数据处理能力,进军医疗产业。这也将是华生的主战场和最终目标(而且这也更贴合其“华生”的名字)。

因此,在这样一个越来越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就成了一个越来越紧要的问题。我觉得,自己所从事的程序员(软件工程师)这一职业,倒是会有比较好的前景,因为我们可以选择站在这一系列的事物的制高点上。因此,要学好编程的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知识。

目前我供职的公司是一家比较传统化的日本企业,很多手续还需要在纸上盖章。最近开发了一个系统,在部署时,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该系统分析、整理客户的交易数据,并发送到分析平台去。公司当然希望尽可能快地提供交易报告给客户,虽说不必如交易一般分秒必争,可也是越快越好,因为这关系着客户体验和公司形象。我把系统从最初需要数日(因为作为数据源的数据库有很多问题,且没有优化!)的处理时间,通过运用多线程处理、内存数据库等多种技术逐步缩短到10分钟以内。在我们讨论是否应该宁可先少包括一些数据也要提前10分钟执行数据处理时,负责部署的一方(公司的子公司)提出,在出现意外时,处理流程应该是这样的:数据中心发现错误;数据中心打电话给负责部署和支持的团队;负责支持的团队初步判断一下情况,并打电话通知我(或其他成员);我要求系统记录的处理日志和生成的数据文件;支持团队把请求通知给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提供这些文件给支持团队;支持团队把文件发送过来……由于人不可能总在自己的位子上不动,可能还需要做其他工作,或开会,甚至是上厕所等,因此,每一步都可能发生10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以上的延迟。这样下来,真正传达到我这里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我的设计是在系统处理完后,立即检验结果,并把检验报告通过电子邮件发到我所在的团队。可是,数据中心不能发电子邮件!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是真的出于(毫无必要的)安全性的考虑,还是为了让这一大群人有工作可做?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好在数据中心可以拷贝文件,于是设计改为:在系统处理完成后,把相关的所有文件都拷贝到另一台由我们所控制的服务器;我在服务器上运行一个监控进程,发现这些文件后,立即进行检验并把检验结果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我所在的团队。这样,就不用为了这点事每天疲于奔命地折腾了。也许像我这样用软件来代替人工有点冷酷(被代替的也包括我自己的一部分),可是不这样的话,不仅是毫无必要地浪费公司的经费,而且更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

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苟且地通过做这些没完没了的琐碎工作而混日子,而是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做更有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有一天绝大多数的工作都被电脑所取代,人类会何去何从?如果财务自由了,到时候会不会有新的财务危机?这些就不是我能想清楚的问题了。但人生如梦,本虚幻不实;时光如电,我们当“如救头燃”般地珍惜时间。因此,到那个时候会如何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如何。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就不必为未来的世间琐事而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