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阶层”正在形成!
作者 水木然
微信号:smr8700
1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曾经召开过一次神秘的大会!
这个会议集合了全球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其中包括布什、撒切尔夫人、比尔·盖茨等大名鼎鼎的全球热点人物。
经过商议,到会的全球精英们认为:经济不断发展会造成一个重大问题——贫富悬殊。在21世纪,仅启用全球人口的20%就足以维持世界经济的繁荣。除了这20%之外的另外80%的人都将统统被“边缘化”。届时,有可能会发生马克思在100年前所谓的你死我活的阶级冲突。
也可以这样理解:未来的人类有80%人口属于垃圾人口,这对于仅占20%的有价值人口来说,会带来和制造极大的安全问题。
那么该如何安置这80%的人呢?
当时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没有任何人能改变未来的“二八现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八卦、低成本、麻醉的信息中,让他们慢慢丧失理想和热情,以及思考的能力。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Tittytainment”战略,由Titty(奶嘴)与 Entertainment(娱乐)合成,中文译为“奶头乐”(有点三俗的译法)。
“奶头乐”战略,具体是什么呢?
一:发展发泄性的产业。包括偶像剧、色情业、赌博业、暴力型影视剧、游戏,集中报道无休止的口水战、纠纷冲突等等,让大众将多余的精力发泄出来。
二:是发展满足性的产业。包括各种综艺节目,报道各种娱乐八卦、明星绯闻,发展发展廉价品牌,进行各种小恩小惠的活动,让大众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从而丧失上进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一言以蔽之,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只需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份工作,让他们有东西可看,便会沉浸在“快乐”之中,不思进取。
2
为什么大众会心甘情愿的沉溺在这些内容里呢?
只要是人,都有天然的、原始的需求,当这种需求被加强化满足之后,就会有一种愉快的快感,尤其当刺激强烈时多巴胺会大量爆发出来,让人进入到一种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的感官体验。
浅层次的刺激有笑话、美食、挑逗、赞美、看热闹,甚至惊恐(不少女孩喜欢看恐怖片就是这个原因);中等层次的刺激有抽烟、游戏、整容;深层次的有性爱、豪赌、毒品,俗称黄赌毒。
当一个人习惯了被这种内容填充和刺激,轻而易举能获得愉悦感,慢慢的就会沉溺其中……
最可怕的是:人是会对快感脱敏的,需要不断加强刺激才能继续获得快感,比如抽烟,有的人从刚开始是两天一包,到一天一包,再到后来要一天两包,最后甚至要两根烟一起抽才有感觉。
鸦片、吸毒、性爱,都遵循这个逻辑!
所以,要想一直获得快感,就得不断加强刺激的程度,需要被更持续、更强烈、更深入的刺激。
凡是能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会使你痛苦。
当然人性中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人有思想,有梦想和追求,人需要不断进步,但很多能使一个人进步的行为,却不能让人在当下、在瞬间产生快感。
比如学习、阅读、思考、晨跑、健身、瑜伽,这是让人能够获得长足的进步,但这些需要一个人有强大的上进心、克制力、自律。
所以,当大部分人选择被麻醉的时候,一小部分人选择精进。
3
然而,这个时代里的主流内容却是让人沉沦的。
不信,你去看看直播里的低俗的表演系、各大卫视里故弄玄虚的选秀、真人秀、云里雾里的玄幻修真小说;色情暗示的小电影,等等形形色色的垃圾内容,这些就像鸦片,让大众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这些内容哪怕没有一丁点价值,但是其设计逻辑都是以无限满足人性偏好为标准,人性的各种阴暗面,诸如窥私、意淫、八卦、暴力、对骂、凑热闹等等都被激发并满足。
《娱乐至死》前言里有这样的话:
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所以,越正统、正经的文艺作品越不会被更多人欣赏,越低俗越浅显越挑逗的内容越容易流行。过去的“非主流”都成了现在的“主流”,再夹裹着利益的驱使,社会对这些文化也越来越宽容、乐见其成,美其名曰:存在即合理。
其实,大众要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价值,而是满足自己的情绪。
一款网络游戏可以让无数青少年着迷;一档娱乐节目让无数人准时守候在电视机旁边;大众开始乐不思蜀,丧失独立思考能力,最后只要让他们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会老老实实的被牵着鼻子走。
但是,也必然会有一部分处于中上层的人群,会利用掌握的知识和资源、以及互联网工具,不断迭代自己的产品和技能,尽量把底层劳工甩开,努力向顶层靠拢。
4
更值得警醒的是,在上世纪提出这个“二八”观点的时候,还没有人工智能的概念,而现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这个趋势会被进一步强化:
未来甚至只启动2%的人,社会就可以良好运转。也就是说未来98%的劳动力将被弃置不用,这些人都将沦为“无用人口”。
要知道,人类存在的价值,在于能给世界提供两大资源:智慧和劳动力,现在劳动力被正在被人工智能一点点取代,那么人类能给世界提供的,只剩下“智慧”和“思想”了。
那么,作为一个人,如果你未来不能给世界提供智慧和思想,你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未来社会,那些出身平凡、文化一般、能力一般、又没有自制力、不善于学习的人,都将被一层层的折叠起来(iDog注:所谓“折叠”,来自一部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形成一个巨大的“无用阶层”,这些人连提供劳动力的机会都没有,他们没有信用、没有思想、不能借债、不能纳税,只能过着一种糜烂颓废、暗无天日的生活,如同一具具行尸走肉……
所以,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形成和巩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各种三俗文化视而不见,然后在自己的领域不断深耕和精进!
“奶头乐理论”很冷酷,却离现实很近
作者:吴晓波
今年5月,布热津斯基去世了,享年89岁,世上又少了一位外交家和战略家。
布热津斯基曾是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被视为美国外交界最有影响力的前辈之一。在当今政治界的地位与影响力,似乎只有亨利·基辛格可以与之媲美,他们被并称为“近代美国最重要的战略思想家”。
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笼罩在美苏争霸的“阴霾”中,布热津斯基与基辛格的思想指导了美国的冷战思维。在战术层面上,前者的贡献超过了后者。
在外交层面,布热津斯基与基辛格都极端仇视苏联,特别是布热津斯基。他是一位波兰裔美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德联合瓜分波兰,导致波兰成为苏联的卫星国,这些变故让布热津斯基从小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但这两人又都对中国表现得非常热情。
1971基辛格帮助尼克松访华,撕破了中美两国之间的铁幕;布热津斯基则在1978年5月,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半年前来到中国,促成中美两国的建交磋商,推动了建交进程。
布热津斯基对中国的喜爱远不止于此,他曾表示:这个世界上有两位他非常钦佩的人,其中一位便是邓小平。因此,他也被称作是最了解中国的美国战略大师之一。
布热津斯基一生提出过很多新奇的战略名词,其中有一个名词叫做“tittytainment”,中文译为“奶头乐理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其中包括乔治·布什、撒切尔夫人、比尔·盖茨等大名鼎鼎的全球热点人物。
精英们一致认为,全球化会造成一个重大问题——贫富悬殊。这个世界上,将有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而80%的人会被“边缘化”。届时,有可能会发生马克思在100年前所谓的你死我活的阶级冲突。
布热津斯基表示,谁也没有能力改变未来的“二八现象”,解除“边缘人”的精力与不满情绪的办法只有一个,便是推出一个全新的战略“tittytainment”,即在80%人的嘴中塞一个“奶嘴”。
“奶嘴”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发泄性娱乐,比如开放色情行业、鼓励暴力网络游戏、鼓动口水战;
一种是满足性游戏,比如拍摄大量的肥皂剧和偶像剧,大量报道明星丑闻,播放很多真人秀等大众娱乐节目。
这样一来,通过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娱乐及充满了感官刺激的产品堆满人们的生活,最终达到目的:占用人们大量时间,让其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的能力。
此时,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只需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份工作,便会沉浸在“快乐”中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这就是所谓的“tittytainment”——奶头乐战略。
布热津斯基这一类人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信徒,在他们的理论构架中没有好恶、是非之分,只有利益和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因此,“奶头乐理论”看上去很冷酷,却又距离现实很近。
布热津斯基逝世了,但20年前旧金山会议中讨论的话题还在延续,未来中国的发展恐怕也脱不出“二八法则”。
今天的中国有两个新特点:
第一是阶层开始出现固化,基层年轻人向上的空间似乎变得越来越小;
第二是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资讯的收集越发方便、快捷,一切知识看起来似乎唾手可得,但反而让很多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那种突破自我、不断创新的社会精神也将渐渐消失。
我想,我们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只能够改变自己,让嘴巴不被布热津斯基的“奶嘴”塞进,让时间不被布热津斯基所说的发泄性娱乐和满足性娱乐塞满,让自己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和思考的能力。
我们能够做到的大概只有这一点。
精英与奶头乐——一种麻醉穷人的理论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词叫tittytainment。tittytainment大概最早是由俞力工译为“奶头乐”的。
根据他的介绍,199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名政经精英的会议,为全球化的世界进行分析与规划。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的高度、快速、激烈的竞争将使全球80%的人口“边缘化”,而这80%人口与搭上全球化快车的20%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曾任美国国家安全事物助理的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便提出了“奶头乐”理论——tittytainment是titts与entertainment的合成词,意指要使彼80%安分守己,此20%高枕无忧,需要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
《全球化陷阱》一书对1995年旧金山的费尔蒙特饭店会议则是这样描述的:在费尔蒙特大饭店的实用主义者把未来简化为“20比80”的一对数字和一个“靠喂奶生活”(tittytainment)的概念。
在下一个世纪,启用有劳动能力居民的20%就足以维持世界经济的繁荣。华盛顿西吉普公司经理认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将被弃置不用。”全部谋职人员中仅用其中的五分之一就足以生产出供世界社会享用的全部商品,提供它所需要的第一流服务。这20%的人将因此而积极地参与生活、挣钱和消费——无论在什么国家都是如此。辩论者们设想,其中还应再加上1%或2%的丰厚遗产继承人。
那么其余的人呢?80%希望工作的人都没有劳动岗位吗?美国作家,《劳动的终结》一书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说:“肯定如此。”“在80%的人中间将会出现极大的问题。”太阳公司经理盖奇再次作了补充,引证他们公司总裁斯科特·麦克尼利的话说,将来的问题是“你去吃饭还是变成餐点被别人吞吃”。
接着,这个研究“劳动未来”的高级人士讨论小组集中研究未来的失业者问题。圆桌会议确信,世界范围内也许有几千万人迄今为止认为自己面临的前景不是没有固定工作岗位的垂死挣扎,而是在旧金山海湾地区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在费尔蒙特大饭店,一个新的社会秩序轮廓被描绘出来:富裕国家内将不再有数量上值得一提的中间等级——没有人对此表示异议。
身经百战的老战士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所说的“靠喂奶过日子”迅速传播开来。他出生于波兰,担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长达4年之久。此后,他专门研究地区战略问题。如布热津斯基所说,靠喂奶过日子是由“entertainment”(款待)和“tits”(奶头,美国人对乳房的俗称)这两个词组合而成。在这里布热津斯基指的是处于哺乳期的妇女的乳房中流出来的乳汁,而不是性感。如果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娱乐与充分的食物结合在一起,世界上受到挫败的居民就会保持好心情。
二八定律在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但不管我们是属于那80%还是那20%,其实都在主动选择或者被动接受着tittytainment,这让我想起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丽新世界》。《娱乐至死》前言里的一段话令人印象颇深:“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年》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由此不能不让人想起在中国一些城市街头设在肮脏发廊附近的避孕套自动销售机,美其名曰是为了防止艾滋病等性病的漫延,到不如说是为了对流落城市街头农民工的一种奶头乐实践。
如今中国精英们真可谓是西方理论的集大成者,为了阻止中国80%穷苦人的觉醒和革命,妄图想保住他们的好日子,借用的理论真的是很多很多,而且看来的确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我们所期待的当然是80%的穷苦大众什么时候能从这种“奶头乐”式的生活中重新站立起来。
iDog:“奶嘴娱乐”的构思一定是在对人性的洞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想想以前的那些卖座的老电影的经典套路:一开始主人公苦大仇深地受着剥削,让生活困苦的观众们有共感,而最后则通过主人公的或努力或好运或犯罪,而有一个happy ending,给人们留下一个虚幻的梦想和希望。这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其实,经过一段生活,就会反省到自己的愚昧和堕落:埋头工作后,会惊醒自己居然疏于打理自己的资产而仅在卖苦力赚生活费;集中精力去投资理财,则又会觉得自己好像只是为钱奋斗,最终一场空;持咒念经,又有时会觉得自己只是在做表面功夫,“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可见人生之难。但是,这篇文章至少提醒我们,要想活得有价值,就要远离那些“安慰奶嘴”,否则可能就会像电影“黑客帝国”里那样浑浑噩噩地苟且活着,为机器社会提供一点点电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