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 加拿大

加拿大投资理财之FHSA篇

FHSA(First Home Savings Account),是加拿大政府在2023年推出的一个用于鼓励居民购房的全新税收优惠账户。之前,有从RRSP里临时取出一部分钱用于购房的HBP,但FHSA比HBP额度更大一些,而且也不像HBP那样需要在期限内把钱还回去。当然,此二者的一个相同之处就是额度都不太大,对目前加拿大(这里指我所在的大温地区)的房价来说,都是杯水车薪。当然,不管怎样,总归是聊胜于无吧。

FHSA的概况

目的是为了买第一套房子而做的储蓄。当然,跟其他税收优惠账户一样,不只局限于储蓄,投资也可以。

FHSA每年有8000加元的供款额度,免税增长,且这部分供款跟RRSP一样可用于抵税。终生额度为4万加元。超额存入有每月1%的罚款利息。

抵税规则

  • 投入的金额可以抵税(总收入减去该金额,再计算所得税)。但是,这部分金额并非一定要当年用于抵税,可以以后再用(比如收入高的年度)。
  • 每年的前60天内,如果有对FHSA的投入,该金额不能用于对上一年的收入抵税(这点跟RRSP不同)
  • 未用于抵税的供款额可以在将来的某年用于抵税(如果到时候该FHSA账户尚未关闭的话)
  • 第一次取钱买房后,再往里供款的部分不能用于抵税

FHSA和RRSP账户间的转账

  • 必须是直接转账,不能从一个账户里取款,然后向另一个账户供款,否则就有税收发生
  • 向FHSA账户转账的时候,不能超过其剩余供款额度
  • 从RRSP向FHSA转账:这部分金额不能用于抵税
  • 从FHSA向RRSP转账:不影响未使用的RRSP供款额度

开设FHSA账户的条件

  • 加拿大年满18-71岁的居民
  • 过去4年内没有自己(包括配偶)的住房(可以有投资性房地产)
  • 已婚的人,夫妻双方都有各自的额度

账户存续

以下情况会被关闭

  • 15年内没买房子
  • 71岁时还没买房子
  • 第一次取钱买房子的次年

FHSA账号被关闭前,要把余额转移到RRSP中去(这部分金额不会占用RRSP原有的额度),否则这部分金额会算入当年收入被课税。

FHSA和HBP不能同时使用,只能二选一。如果真的需要的话,还是选择FHSA比较合算。哪怕是缺钱,也是从RRSP中转到FHSA里要比HBP好,一方面额度更大,另一方面也不需要还回去。

取钱规则

  • 为了买符合规定的房子(也必须符合其他规定,比如取款时为加拿大税务居民等等):免税
  • 所有以上情况以外的情况:算入当年的收入来课税

开设FHSA账户后变成非居民时的情况

  • 可以继续供款
  • 但是在再次成为居民之前,不能取款用于买房(也就是说,只能用非购房的方式取款)

建议的用法

建议每个人都开设该账户。就算不想买房子,投资于该账户,也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抵税额度,而且也有更多的投资可以享受免税的增长。如果一直不买房子,大不了在自己收入低的年度把这笔钱取出来,或者转入RRSP。总归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而且,建议把投入该账户列为最高优先级。当然,如果参加了公司组织的RRSP计划的话,当然要每月持续投入。这里说的是自主投资的情况,先把FHSA填满,再考虑RRSP,然后是其他诸如TFSA等的投入。

在哪里开户

一般金融机构都会支持吧?我还是倾向于在我喜欢的EQ Bank开户。想做更多的股票投资的话,可以考虑在证券公司开户,比如Wealthsimple TradeQuestrade。但总额不过4万加元而已,而且考虑到购房的可能性的话(毕竟是设计来补贴购房的),还是适当控制一下风险比较好。

加拿大投资理财之报税篇

在加拿大,华人所谓的“报税”一词英文是“to file your tax return”,字面意思就是申请你的退税。一般情况下,对于普通的工薪族,政府通过公司都是在平时多“克扣”一些税款,所以报税的时候会多少退回来一些。而对于那些平时没缴纳税金的人,则是需要补交税款了。

日本的个人所得税处理除了平时公司同样代为扣缴一些税款外,分为两个主要动作:“年末調整”和“確定申告”。对于普通工薪族,往往通过“年末調整”,就已经精算过当年需要缴纳的税金并多退少补了,其本质就是税务机关把这部分责任转嫁给了各公司的会计部门。如果还有其他特殊情况,属于公司的会计部门管不到的,则可以自己向税务署提交“確定申告書”,来最后精算并把税款清算完毕。在加拿大,这部分工作则完全由税务机关CRA来管理,公司不会在年末代为精算。如果欠CRA的税金,则需要在次年4月末之前提交报税的申请材料(企业则需要在3月初完成T4申报),否则会对应缴税款有惩罚性的利息。如果是CRA欠自己税金,则似乎没有什么期限。记得刚来加拿大的时候,感到十分抑郁,除了工作外,没有任何兴趣去做任何事情,所以报税也一直拖到了秋季才勉强处理完。结果CRA除了退还了部分税金外,还附加了一点利息,因为他们把这部分钱多持有了几个月(虽然是我的责任)。当然,这些还是尽早处理完比较好。

直接填表报税是很麻烦的,因为你需要弄清楚所有那些词汇的意思,并正确处理各种数字。很多人都是请会计师代劳。如果想省点费用自己处理的话,市面上有一些报税软件可用,有收费的,也有免费的。我这些年来都是用一款在线的免费报税软件Simple Tax(近来被Wealthsimple收归麾下)。在这方面,日本做得比较好,因为官方提供这种在线的报税软件,大家都可以免费使用。具体的填写方法则是首先把各种材料准备好,然后一一对照填进去就好了,过程很简单(上面我说一直拖着只是因为有点抑郁症的原因,不是说这个工作多难)。如果是2月下旬的话(今年是2月22日起),该软件还可以从CRA提取很多数据直接填进去,免了你自己填很多内容。

对于普通工薪族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材料:

  • 公司发的T4表(包括工资、代扣税额等内容,相当于日本的“源泉徴収票”)
  • 公司发的T5表(如果公司有分红的话)
  • 银行的T5表(利息等)
  • 证券公司等发的相关的表
  • 各金融机构发的RRSP参与情况的收据
  • 慈善机构发的捐款收据
  • 医院、诊所发的收据(如果需要报这部分金额的话。一般没花太多钱的情况下是没必要报的——报了也不会收到什么好处)

填写完毕后,经过报税软件检验无误后,就可以在线提交给CRA,然后就是等着退税了。上述材料不需要提交给CRA,但是需要自己保存7年,以便在CRA需要查证的时候能够拿出来。

这里强烈建议在CRA注册一个账户,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在线查询很多税务的信息。还可以把自己的银行账号填写进去,这样,CRA就能尽快地把退税款直接汇入该银行账户,而不是邮寄一张支票。前者不但可以更快地收到退税款,还可以避免因支票在邮寄过程中丢失而带来的麻烦。

另外,对于新移民,刚来加拿大这里的时候,只要翻开中文报纸,往往立即映入眼帘的就是所谓申报海外资产的会计师广告。我多年前也去听过一次,感觉跑那么远白白浪费了时间。这里附带提一下,就是CRA对你的海外资产没有任何兴趣知道,而是只希望你申报自己的海外收入。如果海外资产本身不产生任何收入的话,则不需要申报。对那些做出一副CRA代言人的样子的所谓会计师,直接无视之即可。我们需要的是站在我们的角度帮我们处理税务的会计师,不是用莫名其妙的理由威逼胁迫我们购买其服务的自称的CRA非正式的代言人。很多人主要是怕自己大额汇款到加拿大的时候会有麻烦。其实如果海外税务都处理过了的话,CRA对此没什么兴趣。有兴趣的是其他一些机关,主要是想确认这里没有洗黑钱等非法来源的嫌疑。所以,如果万一被查到的话,只要能说明这都是来自于你自己的正当收入就行了。

加拿大投资理财之RESP篇

RESP(Registered Education Savings Plans)是为孩子存未来的大学学费的一个账户,除了同样可以用于投资而且可以得到免税增长外,其主要特点包括:

  • 在投入资金的时候,政府有相应的补助(但没多少,不要受这一点过度的影响)
  • 多人(父母、其他亲属甚至无亲缘关系的人)可以向同一个账户里投入资金,有点类似于集资
  • 目的是为了用于学费,否则有一些不利因素

总的来说,RESP相比于RRSP和TFSA优点比较小,所以我一直有点懒得关注。当然,资金足够的话,就一并都投满肯定只有好处而没坏处。对于新移民来说,如果刚开始手头的可投资资金不够多的话,就应该平衡考虑RESP和RRSP、TFSA等账户。具体的以后再讨论。

RESP的基本概况

年满18岁的有SIN的人都可以为某个孩子开设RESP账户,每个孩子可以有多个人为他开户。但是所有账户合计投入金额(不包括政府给的补助和投资增长额)不能超过50,000加元。否则,超额部分会有每月1%的惩罚利率。

账户可以保持36年(“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

RESP的主要好处

  • 领钱:如果投入RESP,可以从政府领到孩子的教育补助(CESG:Canada Education Savings Grant):金额是你存入金额的20%,但是每年最多500加元。每个小孩终生最多可以拿到7200加元。
    • 最大补助额500加元(投入2500加元即可):如果是中低收入家庭,还可以多领一些:家庭年收入低于$47,630:多领100加元;$47,630 – $95,259:多领50加元。但孩子的终生教育补助最大值7200加元不会变
    • CESG会持续到孩子年满17岁那年
    • 如果以前没开RESP账户,为了多领甚至领满7200加元的补助,允许每年多存入一些钱,但每年最多能领1000加元的补助(共投入5000加元?)。
  • 节税:RESP账户内的投资可以免税地增长(类似TFSA和RRSP)

使用方法

  • 孩子上学的费用:取出的时候,本金部分不交税(因为投入的是税后资金),但政府补助和投资收益部分,需要算入孩子的当年收入来交税。但是一般来说孩子上学时基本没多少收入,所以也交不了多少税。取出的时候需要孩子的入学证明。
    • 这笔钱的用途不仅仅局限于学费,在校期间的所有相关费用(衣食住行的费用、买课本和电脑等的费用,等等)都可以。
    • 不仅仅是可以用于加拿大的大学,全球合格的大学(一般比较大的大学,比如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等,可以在网上查询)都可以。
  • 其他用途(孩子没上大学,或者家庭紧急需要用钱):本金部分不交税,CESG需要退还给政府,投资收益按账户持有者(subscriber)当年的边际税率加20%来交税(这部分很不划算)。

在哪里开设TFSA账户

很遗憾的是,我最喜欢的EQBank和Wealthsimple Trade目前不支持RESP账户。所以,这里只推荐Questrade。

Questrade是加拿大最大的网上券商。有美元账户,适合用于美国股票投资。ETF买入不要手续费(但是,需要缴纳交易所收的ECN fee),卖出时有手续费。手续费也比较便宜,$4.95-9.95。同时,该账户还适用于美国股票投资。另外,一个小技巧是用于做美元和加元之间的低手续费兑换:比如先用加元买入多伦多证交所上市的某证券,再找客服转换为在美国上市的同样的证券,然后卖出,就转换成美元了。这种操作比在银行换能省不少手续费,只是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还有,需要注意的是,Questrade会收不活跃账户手续费,但很容易避免:只要每个季度都交易一次就可以了。

点击这里开设Questrade账户,如果开设账户(仅限于这里讨论的这些账户,属于“Self-directed”一类的)后的三个月内投入1000加元或以上的资金,根据资金的多少,可以得到25-250加元的奖励(目前的情况,以后有可能改变)。

加拿大投资理财之TFSA篇

类似于RRSP,TFSA(Tax Free Savings Account)的名字也有点误导,实际上也是既可以储蓄,又可以投资。

TFSA账户的概况

  • 对于年满18岁的税务居民,每年都会产生一个额度,具体可登入CRA的个人账户查看(其英文名称是“TFSA Contribution Room”)。
  • 如果向TFSA账户中汇入多于额度的金额,那么对于超出的部分会产生惩罚性的利息(每月1%,交给CRA),直到把超出部分汇出为止。
  • 投资增值:不算汇入的额度内。额度只计算汇入该账户的资金。
  • 如果从TSFA账户中取了钱,那么,同样的金额会被累加到次年的额度中。
  • 取出的钱,可以在下一年的1月1日或之后再次存入同样多的金额(另外,还可以存入新的一年里产生的额度)。比如已经存满100%的额度,共$10,000,之后因股市大涨和股息而变为$20,000,然后为了买房子全额取出。假如之后又得到一大笔钱,而且希望继续投资于TFSA账户的话,次年1月1日开始,可以总共存入的限度额为:$20,000 + (次年度产生的新的额度)。
    • 因此,从TFSA账户里取钱的话,除了必须在次年度1月1日或以后才能补回以外,没有任何不利的因素。也就是说,从TFSA账户中取钱的话,如果到次年初的期间内市场大涨的话,你会错过这一波行情,除非在非注册账户里投资并缴纳相应的税金。
    • 如果存满100%额度,共$10,000,之后因市场大跌而变为$5,000,并因需要钱而变现全部取出。次年初以后能再次存入的额度为:$5,000 + (次年度产生的新的额度)。
  • REIT:红利不需交税
  • 短线交易:CRA有权要求交税。但是不需要主动交税,可以在CRA认为需要交税时再缴纳。但是,惩罚将会使得这样做很不合算,所以不要做短线交易或过于频繁的交易。当然,CRA不太可能监视全国的人如何操作,因此,他们会通过一些指标来筛选检查。从TFSA制度开始时到现在,额度总共不到7万加元。据估算,如果TFSA账户净值达到25万加元以上的话,就有可能被CRA盯上。
  • 不许交易OTC(Over The Counter)股票
  • 不可以有联合账户(跟RRSP一样),但可以有受益人(beneficiary)。当事人死亡的话,则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余额会被转给受益人,而且没有任何相关的手续费发生
  • 离开加拿大的时候,还可以继续拥有TFSA账户,继续免税增长。也可以取出来,不需担心交税的问题。
  • 如果投资美股,那么获得股息后,会被IRS收取15%的withholding tax。在RRSP账户中投资美股的话,由于美加的税务协定,股息就不会被征收withholding tax。

普通账户中capital gain的税收方法是,把capital gain的一半算入你的收入,再按边际税率计算税金。所以,如果工资和capital gain都很高的话,很可能会达到最高税率。这正是TFSA账户的可贵之处。

建议的使用方法

不建议投资风险高的股票。如果损失了很多钱,就会永久地损失了TFSA额度。因此,TFSA账户比较适合投资稳健的股票。当然了,难道普通账户就要用来去赌吗?我觉得各种账户都应该如此。

我原本觉得应该根据投资组合理论,除了股票外,也加入一些诸如GIC(定存)和债券等低风险金融商品。后来想了一下,完全不必如此。TFSA的关键在于投资的免税增长。那些低风险的金融商品本身也没多少收益,这样,免税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应该把这类金融商品放在普通账户或干脆存在银行里,而把TFSA账户里的资金完全买成股票(或股票类ETF)!(*1)当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而保存一些现金在TFSA账户,用于在合适的时机买入股票。但这里的要点是,不要把定存、债券等放在这里。可以利用普通账户来做这方面的平衡(除非普通账户里的资金太少,不足以平衡TFSA账户里的股票仓位),否则,TFSA账户使用得就不够有效率。

(*1)2023.09.15后记:从2022年末开使,随着政府开始加息为之前的量化宽松降温,GIC利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吸引人了。同时,现在股市处于风险较高的阶段。因此,现在倒是可以投入一些GIC。所以说,什么话都不能说得太绝对了。这个世界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的。应该时时审时度势,做出当下最佳的判断。

在哪里开设TFSA账户

RRSP账户相同,建议在券商开设TFSA账户,而不要在诸如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投资公司开设这类账户。推荐以下两个券商:

Wealthsimple Trade:买卖股票不收手续费,所以适合加拿大股票的投资。美国股票的话,由于没有美元账户,买入时只能用加元,卖出时也只能收到加元,所以有两次货币兑换发生。而偏偏这里的兑换费用较高(1.5%),所以不太适合美国股票投资。美国股票建议使用下述的Questrade账户投资。

点击这里开设Wealthsimple Trade账户,可以得到10加元的奖励(目前的情况,以后有可能改变)。虽说他们也是在设法获得更多的账户,但该公司本身在我心目中是最好的。适合开设RRSP和TFSA账户。

Questrade:加拿大最大的网上券商。有美元账户,适合用于美国股票投资。ETF买入不要手续费(但是,需要缴纳交易所收的ECN fee),卖出时有手续费。手续费也比较便宜,$4.95-9.95。同时,该账户还适用于美国股票投资。另外,一个小技巧是用于做美元和加元之间的低手续费兑换:比如先用加元买入多伦多证交所上市的某证券,再找客服转换为在美国上市的同样的证券,然后卖出,就转换成美元了。这种操作比在银行换能省不少手续费,只是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还有,需要注意的是,Questrade会收不活跃账户手续费,但很容易避免:只要每个季度都交易一次就可以了。

点击这里开设Questrade账户,如果开设账户(仅限于这里讨论的这些账户,属于“Self-directed”一类的)后的三个月内投入1000加元或以上的资金,根据资金的多少,可以得到25-250加元的奖励(目前的情况,以后有可能改变)。虽说他们也是在设法获得更多的账户,但该公司本身在我心目中是很好的,仅次于Wealthsimple Trade,对于TFSA账户,如果想投资美国股票的话,建议在Questrade开户。

加拿大投资理财之RRSP篇

在加拿大,投资账户分为两大类:注册投资账户(Registered Investment Account)和非注册投资账户(Non-Registered Investment Account)。这里的“注册”是指对政府注册,因为这类账户往往伴随着享有税务上的延缓或免除等优待,因此,政府需要紧紧地盯住这些账户。非注册投资账户则是那些普通的账户,除了盈利后需要交税外,政府不会理会你做何种操作。

投资账户的一些典型例子:RRSP,TFSA,RESP,RRIF。这里先讨论RRSP。

RRSP

RRSP(Registered Retirement Savings Plan)名字有点误导,似乎是个储蓄账户。实际上,你可以在该账户内进行投资操作。可能政府更倾向于鼓励人们尽量不要做高风险的操作吧?毕竟其目的是为了补充退休金的不足,也就是为了降低政府在这方面的财政压力。简言之,RRSP就相当于美国的“401(K)”,日本的“確定拠出年金”。具体一点说,就是根据你去年的收入,来决定一个投入额度:收入越高,这个额度就越高,直到到达上限。如果在该额度内把资金投入RRSP账户,则投入的这部分钱会起到抵税的作用(即在计算税金时,先把该金额从收入中扣除),之后在取出时,按取出当年的边际税率课税。同时,RRSP账户内的投资可以享受到免税增长的优待。

所以,需要搞清楚的是,RRSP内的投资不是免税,而是延迟交税。这样,就应该马上想出一个应用场景:如果某一年你没有收入,而且急需用钱,则可以从RRSP账户内取些钱出来,这样可能就不需要交税或只需要缴纳很少的税。当然,这样做的话,你的这部分免税投资额度就永远消失了,因此,如果可以避免的话,尽量不要在退休之前取钱出来(下面会给出解释)。

RRSP的额度可以通过登入你的CRA账户或查看CRA在审查完你的报税后给你的通知(称为“Notice of Assessment”)来确定。其计算方法是你的去年收入的18%,加上一个上限,再加上你以前尚未使用的额度。该额度的英文名称是“RRSP Contribution Limit”,相当于上述通知里的“RRSP Deduction Limit”。把钱投入RRSP时,不要超过该额度,否则会有惩罚性的利息产生:如果超过的金额在2000加元以下,CRA会容忍之;否则,会每月对其征收1%的惩罚性税款。

总结一下RRSP的两大好处:

首先,投入该账户的资金可以抵税,也就是降低需要缴纳的税金。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如果某一年收入不高,而预计今后有可能会比较高,那么这一年投入的RRSP可以先不申报,而是留待日后工资高的时候用。不是说当年投入RRSP的金额就一定要当年用于抵税。这样做的原因是收入高的年份边际税率更高,因此,如果抵税的话,效果会更好,甚至有可能把税率拉下一档。

其次,RRSP账户内的投资可以得到免税的增长。不像在普通投资账户里那样,资本利得和股息都要被收税,在RRSP账户里,这些都是免税的。直到从账户里取钱的时候,这部分金额才会按你当年的边际税率被课税。这一点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省出来的税金也会在这些年里得到指数增长。

因此,使用了上述的应用技巧(在收入少或没收入的年份,从RRSP账户取出一些钱用),就只能享受到第一个好处,而放弃了这部分钱所带来的第二个好处(免税的投资增长)。因此,只要还有其他的途径(比如有定存等账户的钱),且不是急需钱用,就尽量不要从RRSP账户里取钱。

对于从RRSP账户中取钱,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 不要一次取出太多。因为取出的金额是算入当年收入的,一次取的多,有可能让税率很高。
  • 去世的人,相当于把全额提出,这样,税率会极其高。这也是一种奢侈的烦恼(因钱多而必须交更多的税,总比因没钱而免税好吧?)。因此,要在退休后有计划地逐渐把钱取出来。

根据上述两点,自己的各个账户要维持一个好的平衡,不可偏废。这也是有时提早取出一些RRSP会比较好的原因之一。如果平时RRSP账户里有很多钱,而其他普通账户里几乎没钱的话,一有点风吹草动,就会被迫从RRSP账户里支取。这样就不太好,因为被迫紧急取出往往不如预先有规划地取出更可控。

配偶RRSP(Spousal RRSP)

如果配偶没有收入,也就是配偶本身没有RRSP额度,那么有收入的那方可以把自己的额度用于配偶(即投入配偶RRSP账户,帮配偶积攒退休金)。其结果是(假设“自己”是夫妻二人中高收入的那方,“配偶”是低收入或零收入的那方):

  • 应以配偶的名义开户,账户归属于配偶
  • 从自己(而不是配偶)或双方的联合账户向该配偶RRSP账户汇款
  • 向配偶RRSP账户投入的钱,出自自己的RRSP额度,给自己的收入抵税
  • 退休时,从配偶RRSP账户中取出的钱算作配偶的收入。这样,由于收入被分摊到两个人身上,取出同样金额的钱的情况下,需要缴纳的税比由一个人全部取出要少。
  • 三年规则:从配偶RRSP账户中取钱时,如果存入时间在三年以内,那么这部分钱按自己的收入课税。而且,取钱的时候遵循“后入先出”的原则,也就是说,首先会从最后一次投入的部分开始取出。所以,如果一定要取出一些的话,要先停止投入一段时间(2-3年,取决于具体日期。年末之前投入的部分,在次年都算已投入一年)。(这应该是CRA为了防止人们用这种方法投机取巧地少交税而堵住的一个漏洞吧?)
  • 从配偶RRSP账户中以HBP来取钱买房的话,则没有三年规则的约束。

2007年,政府推出“Pension Income Splitting”,允许退休者将其收入(退休金)的50%划归其配偶的收入。所以,从退休后节税的角度上来看,配偶RRSP已经被取代。但它还是有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的:

  • HBP(下面详述):如果配偶本身的RRSP账户里没有多少钱,就最多只能取出一个人的HBP最大额度。使用配偶RRSP后,就增大到两倍。
  • 如果一方到达71岁时,就已经无法再向自己的RRSP账户里投入金额。可是,如果配偶尚未到71岁,就可以向配偶RRSP账户里投入这部分额度。
  • 早期退休:在65岁之前,无法使用“Pension Income Splitting”。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用配偶RRSP了。

HBP

简而言之,HBP(Home Buyer’s Plan)就是可以免税地从RRSP账户取一些钱出来用于买房子的一个政策。可取出的上限是35,000加元。应用HBP时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 存入3个月以上才能用
  • 4年以内未曾住自己的房子的情况下,买加拿大的房子时才能用。
  • 买后打算至少住一年(应该是为了堵塞一个漏洞,防止你用这种方法买个房子然后很快卖掉套现)

从买房的两年后开始,需要在15年内把这笔钱逐渐还回去。每年要还满2,300加元或更多。不足的部分算入当年的收入来交税。如果以前的HBP额度还清了,再次满足4年内未曾住自己的房子等条件的话,还可以再次使用HBP。

RRSP、配偶RRSP和HBP相关的一些技巧的总结

  • 如果某一年的收入不太高,可以不申报该年度的RRSP抵税,而把它留待将来收入比较高的年份再用。
  • 如果配偶没有收入,可以通过配偶RRSP的方式存入一些钱,这样在使用HBP时,就可以取出两倍的35,000加元,即70,000加元。或者较早退休的情况下,在取钱时可以少交一些税。
  • 预计将来有一大笔收入(典型的是某种一次性的收入)的话,可以在之前几年先攒着RRSP,到时候再抵税。这个方法对收入不规律的人(比如演艺人员)或者可以决定收入的人(比如企业主)来说比较有用。
  • 如果没有钱投入RRSP,可以对该额度申请一个贷款(RRSP loan),然后把这笔钱投入RRSP账户。之后用退税来还这笔贷款。如果退税不足以还清贷款的话,会发生一些利息。可以计算一下,看看用这种做法是否合适。如果边际税率较高的话,应该是会赚不少的(适用于高收入且月光的人?)。这个属于有点极端的技巧。
  • 如果收入不是太多或需要用到投入RRSP的钱,同时配偶没有收入,一个想法是把自己的额度投入配偶RRSP账户,并在那里存2-3年再取出。由于配偶没有收入,所以取出时可能不用交税或只需缴纳很少的税(视取出的金额多少而定);同时,又为自己目前的收入抵了税。但是,还需要从家庭整体的角度考虑该问题,因为随着配偶从零收入变为产生一些收入,有些因素会产生变化,比如配偶抵税额,和一些福利。这些福利的典型例子包括:孩子的牛奶金(CCB),增殖税(GST/HST)退税,等等。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计算一下这两三年的时间真正能获得的收益,并评估一下是否合适。经常见一些人有这种想法:想投入TFSA,但是又想投入RRSP来抵税,而且没有足够的钱全部用掉这两种额度,在这种情况下,考虑优先投入配偶RRSP,并在两三年后取出投入TFSA。这样既抵了税,又不用对这部分钱交税(这部分虽说配偶不需交税或只交一点点,但如上所述,要计算全家的情况再判断),还有免税的投资增长。我个人觉得这种方法不值得提倡,因为这有点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如果没有足够多的钱用满RRSP和TFSA额度,就算投入了配偶RRSP,也可以一直放在那里,反正也是免税增长,而且没用掉的TFSA额度还会积累。如果从配偶RRSP账户取出钱再投入TFSA的话,则这部分RRSP额度就永久丧失了,以后钱多了也无法再有这种优惠。(解释:如果配偶RRSP里有1万加元,你取出后投入TFSA,那么你的免税投资增长额度就只剩TFSA这些了,而配偶RRSP里的那1万加元的额度就彻底丧失了。而如果你设法用别的方式挤出1万加元投入TFSA,那么相比前面的情况,你就有2万加元的免税增长投资。)所以,除非真的急需用钱,可以把配偶RRSP的“三年原则”视为政府为了防止人们做傻事而设置的障碍。

在哪里开设RRSP和配偶RRSP账户

这些账户可以在以下几种地方开设:

1. 证券公司(券商)

这是我推荐的地方。其中,网上券商能更好一些,因为各种费用都更低,甚至免费。我推荐的(以及我自己在用的)有以下两家:

Wealthsimple Trade:买卖股票不收手续费,所以适合加拿大股票的投资。美国股票的话,由于没有美元账户,买入时只能用加元,卖出时也只能收到加元,所以有两次货币兑换发生。而偏偏这里的兑换费用较高(1.5%),所以不太适合美国股票投资。

点击这里开设Wealthsimple Trade账户,可以得到10加元的奖励(目前的情况,以后有可能改变)。虽说他们也是在设法获得更多的账户,但该公司本身在我心目中是最好的。适合开设RRSP和TFSA账户。

Questrade:加拿大最大的网上券商。有美元账户,适合用于美国股票投资。ETF买入不要手续费(但是,需要缴纳交易所收的ECN fee),卖出时有手续费。手续费也比较便宜,4.95-9.95加元。同时,该账户还适用于美国股票投资。另外,一个小技巧是用于做美元和加元之间的低手续费兑换:比如先用加元买入多伦多证交所上市的某证券,再找客服转换为在美国上市的同样的证券,然后卖出,就转换成美元了。这种操作比在银行换能省不少手续费,只是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果该证券不会突然大跌的话)。还有,需要注意的是,Questrade会收不活跃账户手续费,但很容易避免:只要每个季度都交易一次就可以了。

点击这里开设Questrade账户,如果开设账户(仅限于这里讨论的这些账户,属于“Self-directed”一类的)后的三个月内投入1000加元或以上的资金,根据资金的多少,可以得到25-250加元的奖励(目前的情况,以后有可能改变)。虽说他们也是在设法获得更多的账户,但该公司本身在我心目中是很好的,仅次于Wealthsimple Trade,但在美国股票投资和Wealthsimple Trade不支持的账户类型(比如配偶RRSP和RESP)方面,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2. 银行

我的观点:What?!Are you kidding?

在银行账户里做投资的手续费最贵。一个不太恰当但很好理解的比喻:在银行账户里做投资,就好比找剪羊毛工给你理发,找切肉工给你动手术。所以,银行账户还是用于其本来的目的吧(储蓄),投资的话还是找专业的券商比较好。

3. 保险公司

我的观点:What?!Are you kidding?

除了最基本的保险(比如医疗保险、车险、火险等等)外,我不建议买任何保险商品(请自行把这句话重复3遍)。在我的观念里,其他的保险就是智商税。如果说在银行账户里做投资只是在手续费上宰你的话,那么在保险公司做投资则是首先从本金上狠狠砍你一刀,然后再说手续费的事。所以,跟银行一样,保险也应该用于其本来的目的(就是保险),而不要用于投资等其他莫名其妙的目的。如果有人劝你买其他类的保险,那么为了你口袋里的钱着想,尽量跟他保持距离吧。

4. 其他的一些投资公司

这些是最容易通过各种各样的甚至意想不到的渠道找到你的那类。对此,我没什么经验,也不想有经验。我们毕竟是在做十分长期的投资吧?如果这些公司的寿命没有这么长怎么办?就算他们破产后有相关的保险来赔偿你,那也很麻烦不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我完全不建议在这里开设账户。还是前面那句话,专业的事情就找专业的(也就是券商)去做。当然,这些公司会声称他们就是最专业的,甚至你不懂都会代你投资。相信我(作为一个在投行等金融圈混迹多年的人),他们不是。他们在乎的永远都只是怎样从你那里赚到钱。如果说有哪家公司可能会跑路的话,那么上述四类中,这类是最有可能的。

加拿大投资理财之储蓄篇

刚到加拿大时,除了碧蓝的天空、明亮的阳光、远处冠雪的群山和高耸直立的树木外,让我同时强烈感觉到的东西就是极差的服务——这里的差不是说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差(当然相当一部分人的确如此),而是这里金融、电信等行业本身提供的服务太差。记得多年前第一次来的时候,想先到银行开个账户,以便把一些资金汇进去存着,用于旅游和生活(因为第一次来的时候属于“短登”,日本那边还有一份工作等着我回去),结果进银行一看其手册,满眼都是各种的收费。我从来没想过抢银行,结果银行却想要抢劫我了……于是吓得掉头就溜走了。直到几年前正式硬着头皮要在这里定居时,才不得不开了个账户,并办了个手机卡。因为这种种的事情,让我简直得了抑郁症(从没想过自杀等,只是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觉得没什么意义。就好比刚从高速下来,就进入一个严重堵车的街道。)。但认识到自己不够“看破、放下”,就既来之则安之了,也对金钱不像以前那么执著了:赚着少得多的钱,缴纳着高得多的税率的税,用着贵得多、差得多的服务,环绕着很多素质差得多的人(以前在Metrotown住,周围很多奇奇怪怪的人。有好多次过马路的时候都险些被车撞,比我这辈子在其他地方遇到的加起来都多。更不用说到处吸烟吸毒的了)。对服装也越来越不在意,只要足以蔽体即可。现在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而意外地暂时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远程(在家)工作,更是常常只要一套睡衣就可以了。发型也充满禅意,达到了“空”的境界。

由于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实在提不起精神来在这里进行任何投资,更不用说写关于投资的东西了。可是,不管这里条件多差,日子终究还是要过的,所以在努力了几年(!)之后,也逐渐地让一切恢复了正常。就算投资理财远远比不上在其他国家做,终究比不做还是要好些,聊胜于无。尤其是在去年10月从熙熙攘攘的本那比搬家到了人烟相对稀少的穆迪港,之后不久,恐怖的新冠肺炎就突然爆发,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此时,马上意识到了这里的可贵之处。毕竟钱财等都是身外之物。如果说身体都不重要的话,身外之物就更不值一提了。

这里的金融服务水平极差,条文多到自己的员工都搞不太懂,而且多是对客户不利的条款。以前的我会仔细通读,来这里后,处于抑郁状态中的我实在觉得读起来很恶心,就懒得去理会了。但越是这样,就越是要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这里就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记录下来,不但可供自己以后复习用,而且也可能会让其他的到加拿大的新移民或对理财不感兴趣的老移民甚至公民(如果懂中文的话……)受益。

这里首先说一下前面提到的银行,其他的内容以后会在其他文章中讲述。这里在银行开个账户,就会发现有各种名目的收费。我是到RBC开的账户(没什么特别的理由,而且天下乌鸦一般黑),跟老婆一起开的联名账户。联名账户的好处是一般来说二人中任何人都可以存款取款,但有些手续好像就得两人都到场了。对于居家生活,如果财务透明的话,这样把钱都放在一个地方,会比分开放在两个地方要方便得多。

这里的银行会收各种的“苛捐杂税”:每月要收月费;每月取钱次数多了每次要收费;转账要收费;用支票要收买支票的费用……等等不一而足。刚开始时,可能是因为RBC对初来乍到的移民的政策,加之银行里华人顾问的帮忙,银行暂且不收月费。但过了大约半年以后,就开始每月收几加元的费用了。虽说没多少钱,但只是因为我有个账户,而且当时还颇有一些存款,却不但没什么优待反而要每月交钱,感觉十分不爽(属于对于赏罚倒挂的憎恶吧)。我曾经问过,说是有投资的话就能免费。我试着在网上弄了个投资账户,但显然没弄对,因此继续被每月扣钱。我由于抑郁的心情,也懒得去管。而且客服也不给力,总是弄不明白。直到我去年因为自己设立了一个“皮包公司”,年底想给自己发一些RRSP(这里公司的典型员工福利之一,但后来会计说我的公司不能发这个,就算作普通的员工报酬了),去火速(平时懒得做,在年底最后一个营业日去的)开了一个RRSP账户并存进去2000加元,结果月费就戛然而止了。也就是说,停止月费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开个RRSP账户并存入一点点钱(比如100加元即可)。RBC试图让我选择他们打理的投资,但这样一来,又得定期交一些费用,而且我也对投资没有任何的控制。并且是让刚刚毕业的年轻人试图全盘帮我这个有近20年投资经验的人来理财。我当然不愿意上这“贼船”了。这2000加元,直到现在我也什么都没做,就那样放着了。(另,这不是RRSP的最佳方式,我主要的RRSP也并不在这里。之后再讨论RRSP的事情

至于其他的存款,在之前到柜台存支票时,听了柜员的建议而放进了储蓄账户。据说柜员十分乐于提此建议,而我也觉得没错。储蓄账户(savings account)对存款提供更高的利率,有点像我们的定期存款账户(从利率较高这一点来看),但里面的存款没有固定的期限,而且可以随时支取,且对此没有任何的惩罚。与之相对的则是支票账户(chequing account),相当于我们的活期存款账户,只是完全没有利息。平时取款、汇款或开支票,要从支票账户里支取,否则就会被收手续费。而从储蓄账户里把钱拨到支票账户,则是随时可以免费地去做。我很怀疑银行系统把这个本该自动化的过程弄成必须加这样一个额外的手动的步骤,就是想收一点点的智商税。

(跟日本的银行系统比,支票账户实际上相当于“当座預金”账户。只是在日本,这一般是公司用的,而这里却是供普通人用的,作用上相当于“普通預金”账户)

从今年春季开始,各国政府为了对抗因新冠疫情而导致的经济停滞,开始了量化宽松。而对于我的存款来说,直接的后果就是那个储蓄账户每月收到的利息连以前的月费都付不起了(以前大约是月费的两倍多)。这样几个月后,实在是觉得不爽,加之在家里上班导致有更多的时间,我就开始在网上调查了一下,并找到了解决方案。

“富爸爸”系列书籍中,把投资者分为6个层次,其中第五级为“老练的投资者”,其标志之一就是能整合一些投资。虽说进行一些复杂的整合并不是普通人能做的事情,但这里演示一个超级简单的整合却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并且会在几分钟之内就立竿见影。

上面提到,由于量化宽松,储蓄账户的利息变得寥寥无几。这是对于诸如RBC这样的大银行来说的。加拿大在金融服务领域虽说远远比不上日本的水平,但还是有网银的。网银由于基本上没有支店、网点,也没有支店所需要的场地和柜台员工,因此,运营成本比普通银行要低得多。而这个对储户不方便的缺点的另一面,就是它们会把多赚的一部分返还给储户,也就是说存款利率更高。当然,诸如月费等也都是免费的。因此,只要把你在大银行里的储蓄账户“搬到”网银,即可收获更多的利息。而大银行的支票账户和网银的储蓄账户之间的连接,可通过eTransfer实现,免费、快速。这就相当于IT领域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把原来胖客户端的一些逻辑移出并放在远方的服务器上,并把二者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对用户来说,跟所有的逻辑都放在客户端相比基本没什么不同。

普通银行账户

普通银行账户

整合普通银行和网银账户

整合普通银行和网银账户

网银虽说看起来比较弱小,且虚无缥缈的,但它们也是正规的银行,存款在一定数额内也是有保险的(CDIC)。保险限度额一般是10万加元,即银行倒闭了也不会波及到限度额内的部分。因此,只要不把太多的钱存进去,就不必担心。

加拿大的网银比较好的主要有EQ Bank和Tangerine两家。经过一些比较,我选择的是EQ Bank,并且也推荐这家。当时我在网上,用了不到5分钟就开好了账户,并把钱汇了进去。点击此连接,开设账户并在一个月内汇入100加元以上的存款的话,会得到大约20加元的奖励(目前是这样,但奖励金额今后有可能变动)。之后就是每个月都多收获一些利息了,以后利率恢复正常的话会获得更多。我这样的宅男都能轻松搞掂,而且只需几分钟就能一劳永逸。所以赶紧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