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加拿大税收优惠账户的高效处理方法

(这里讨论的是加拿大的情况。这种思路也可以用于其他国家,如果那些地方有类似的政策的话)

如果作为正式员工就职的话,一般来说公司都提供RRSP甚至TFSA投资的matching,也就是说,你只要从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投入RRSP或TFSA等账户,公司就同样按比例(有的是1:1,也有其他比例的)拿出一笔钱投入你的账户。这是一种鼓励或诱导人们投入这些账户的政策,毕竟如果很多人都老无所依的话,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当然,也不必认为投入了就是占了公司的便宜。你可以认为这些本来就计入了公司招人的预算内,如果你不投资的话,公司就省下了这笔钱。

当然,诸如RRSP、FHSA和TFSA之类的税收优惠账户管理起来比较麻烦,尤其是你在多个金融机构有此类的账户的时候。如果投入的金额超过了供款额度,就会有比较高的惩罚性利息。因此,我觉得以下的方式更方便,至少它更适合有点慵懒的我:

  • 平时,要随着公司组织的RRSP来逐渐投入,而不要自己擅自投入。如果你自己擅自往RRSP账户里投入过多的话,公司组织的那个RRSP账户可能就因额度用满而无法继续投入,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想拿到公司match的那部分钱的话,就不得不去投入其他没什么意思的账户(比如说那些没有税收优惠的储蓄账户)。当然,有的公司也支持投入TFSA,但我觉得公司(至少我所经历过的)组织的这些投资计划往往在金融商品的选择上十分有限,而且还有年费等,所以我更倾向于自己管理TFSA的投入。RRSP的剩余供款额度全部用掉后,我用公司提供的NRSA(没有任何税收优惠的普通储蓄账户)暂存,之后转出投资他处。
  • 在每年年初准备报税的时候,先登入税务局(CRA)的网站,看一下自己的RRSP和TFSA的剩余配额。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各个金融机构都会把你的RRSP和TFSA的投入情况反馈给CRA,因此,CRA会有一个最终的统计结果。这样,我们就不用自己去一一统计了,而是直接把这个结果拿来用即可。
  • 如果还有RRSP的剩余供款额度,首先要把这些额度用掉。这一方面能让你的投资有免税的增长,同时对你的所得税有抵扣的效果。在头两个月内用掉的话,可以用来为过去一年的收入抵税。因此,这项操作排在为FHSA供款之前。
  • 如果还有FHSA的剩余供款额度(每年8000加元,共4万加元),在接下来的一年间,把这部分额度用掉。
  • 如果还有闲置资金,则把TFSA的额度用掉。当然,如果手头资金不足的话,可以在之后的一年甚至几年内逐渐用掉这部分额度。TFSA账户内的投资可以免税地增长,但TFSA投入对所得税没有抵扣的效果,因此其优先级排在RRSP和FHSA之后。当然,如果你资金不足但是还有其他非免税的投资而且可以解约或变现的话,当然要变现之并投入TFSA。

上面因为加入了解释而显得冗长。下面是简单的操作步骤:

  • 加入公司组织的RRSP投资,平时不要自己向RRSP中投入
  • 年初查CRA网站,了解自己各免税账户的剩余供款额度(可以做一个Excel表来管理)
  • 先把RRSP未用完的额度用掉,最好在当年前两个月内
  • 再在年底之前把FHSA的额度用掉
  • 剩余的闲置资金投入TFSA

通过以上的几步,就可以方便地掌控RRSP和TFSA的全局,并按照正确的优先级投入。当然,在微观和局部上,比如你无法把TFSA的余额一次用掉,则可以建立一个Excel表格,用于追踪投入的情况,直到把该余额全部用完。

各账户的投入优选顺序:

  • FHSA
  • (RESP)
  • RRSP
  • TFSA

FHSA在向后顺延(carry over)的时候,好像是有诸多限制(比如最多顺延8000加元等),而且每年的供款额度也仅仅8000加元,因此,首先把它用掉比较好,早用掉早利索。至于RRSP,就随着公司的组织投入即可,自己需要做的只是在公司组织的投资没把RRSP供款额度全部用掉的情况下再补上而已。在上述操作步骤中,RRSP在FHSA前面,这是因为这部分RRSP供款额度是去年剩下的,不是今年新的供款额度。如果想用于去年收入的抵税的话,有投入的时间限制(年初前两个月)。如果你不加入公司的投资计划(比如做contractor),则应该先投入FHSA再投入RRSP。

RRSP和FHSA除了免税增长外,还有抵税的作用,而且你可以选择在投入后的哪一年用于抵税,因此,此二者排在只有免税增长的TFSA之前。

至于RESP,首先要有适合该计划的人(比如在学的孩子),然后,要考虑投入这里的资金没有抵税的作用。它的优点在于政府补助(每年最多500加元,以前没投入之后追赶的情况下,最多每年补助1000加元)和账户内投资的免税增长。因此,要平衡考虑RESP和RRSP/TFSA。如果决定投入RESP的话,则要优先投入,因为它有一个时限(孩子到达17岁),否则就不能满额拿到政府的教育补助。每年要满额拿到当年的政府补助,只需投入2500加元或5000加元(要追赶的情况)。

最后,这里总结一下各种账户的特点:

项目RRSPFHSATFSARESP
投入额抵税YYNN
投资免税增长YYYY
其他优点政府每年最多提供500加元的教育补助(追逐的情况最多提供1000加元),需要的投入额为2500加元(追逐时5000加元)
主要限制额度不在下一年用掉的话,会消失一部分到孩子17岁时,政府不再补助;最多补助7200加元;总投入不能超过5万加元。
各种税收优惠账户的比较

股票投资心法

余居陋室,日思静静(勿询静静何人)。忽静极而思动,回顾往昔股票投资之事,遂有感而记之。

新冠疫情期间,因大规模避险而导致回报率低(或者说赔钱,或大幅跑输指数)。但我基本上不太后悔当初的选择。在面对这种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事件时,不死比大赚更重要。有点后悔的原因是策略调整的不够快,导致没能随着指数的快速恢复而随波逐流地大赚一笔。

感觉很难说出股票投资具体是什么方法,更像是一种综合的感觉。

股神巴菲特说过投资的秘诀:

  1. 不要赔钱
  2. 不要忘记第一条

听起来像废话,实际可能也是废话。这可能也是说明了难以具体表述吧?但要是从更深层次上去思考这个,其实可以悟到如下的东西:

  • 对于投资,首先要尽量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寻求赢的可能。如果败了,就会使得赢更加的困难,甚至败得太惨的话就可能谈不上赢了。
  • 行动之前要进行认真仔细的思考,甚至必要时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只有这样“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换言之,就是“不打无把握的仗”。
  • 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就不要对某个投资进行“梭哈”,而是要做分散投资,这样,某些投资失败了也不会让你进入全盘的失败。
  • 某笔投资失败了,而且之后也没有胜算的话,就要尽快认赔离场。巴菲特也有因投资赔钱而离场的时候。没有人能绝对地让每一笔投资都不赔钱,但要努力让投资在整体上不赔钱。

我觉得,在掌握了投资和理财的基础知识后,更多的是一种心态。当然,前提是要掌握基础知识,对于股市,就是要懂得股票的基本机理和一些大致的经济学和会计学的知识。然后,学会并遵循如下的心法:

  • 禅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不管风吹浪打,我心都如古井一样如如不动,都是寂照。一切都是镜花水月。因此,就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样,才能坚守本心,而不会被外界的各种纷乱复杂的表象扰乱。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理性的思考。同时,不要参与股票论坛,不要听股评家的话,总之,就是不要听任何非专业甚至专业人士的话,要自己思考并且贯彻始终。如果不能自己思考,就先不要进入股市,而是先去学习相关的知识,直到能独立思考为止。
  • 道心:“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事物犹如月圆月缺,一切都是阴阳流转,盈满必缺,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因此,要天天给市场把把脉,时常让自己处于其中,使自己能够做到“冷暖自知”。这样,在市场由冷转暖和由暖转冷的时候,才能及时地把握。每个交易日大致地把握一下即可,不可过于拘于细枝末节,否则就会让自心波动,就做不到“禅心”了。插播一条突然想出来的文风不太对的谐音梗段子:别人能投资赚钱,就是因为他们把你用于把妹的时间用在了给市场把脉上。另,记得华尔街的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曾开玩笑说:可能会把老婆的生日忘了,但是会牢记范妮·梅的名字(Fannie Mae:美国的有政府背景的房贷公司的昵称,中文一般译为房利美)。有点跑题了,这里的意思就是保持对市场的关注,这样才能在市场的圆缺涨跌变化中做到冷暖自知。
  • 儒心:“吾日三省吾身”,要经常回顾自己做出的决策,并且评估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就要及时停止,并吸取教训,以后不再犯;正确的则纳入自己的方法论中,以后继续发扬,不管别人怎么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其中,“禅心”是根本,是进入市场的基本功和基本保障。缺乏这个,就会有危险,就容易被心魔所扰。这就是巴菲特说的对股票投资最重要的人体器官是“屁股”的原因——不管发生了什么,你首先要坐的住。“道心”是长线投资的方法论,把握了这个,细枝末节的错误也无伤大雅。“儒心”是反照自心,是对自己的监察,从而确保一切正常,确保自己是遵循了“禅心”和“道心”在操作。

这个并非故弄玄虚或故作高深,而实在是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能做成某件事,因此,只要你能有其中一种正确的方法就行。但由于市场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制定几条基本的操作标准,从而让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仅凭机械地重复操作就能成功。否则,完全可以编写一个电脑软件来遵循这些简单的规则来操作,它比你更快速高效,更冷酷无情,因此,假如这种方法可行的话,这种软件会变成一个赚钱机器。但目前还没发现有绝对的这种能赚钱的软件存在,所以,还是有那么多的人类的基金经理而不是软件的基金经理。因此,我觉得在这种超级的不确定性环境中,更恰当的方法是掌握基本的知识 + 拥有正确的心态。人们经常把A股市场贬作“赌场”,我觉得更多的是因为参与者大多没具备这两条,甚至连一条都不具备就匆匆地冲进去了。也就是说,很多参与者根本就是以进入赌场的心态和方式进入的股市,所以难免就会觉得股市如同赌场了。

至于具体去买哪支股票,这个并不重要。哪支都行,只要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想法。而如果它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和想法,则哪支都不行。市场上有那么多支股票,有那么多的机会,没必要去把握每一个机会,也没必要一定去把握最佳的机会(因为你无法确定哪个是最佳的),只要能盈利就行。比如巴菲特以前一直不投资IT股,但也没耽误他赚钱。

要保守一些,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正如巴菲特所说,股市不是球赛,不需要你在几次挥杆后一定要把球打出,也不一定非要打出本垒打不可。只要能打中球就行,谁会管你挥了几次杆?谁会管你是否本垒打?一定要挑战自己、离开舒适区的话,至少要先进行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的储备,把这个非舒适区先变成舒适区再大规模地真刀真枪地去做。否则,就是故意自找麻烦,这多少有些自我毁灭之嫌。

而如果有人告诉你去买哪支股票,则首先要把这件事当作心魔来处理。然后,去思考一下这支股票也未尝不可,但只有它完全符合自己的标准的时候才能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