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投资理财的重要性

近来在网上读到一位失业的美国人发给一位职业顾问的咨询信(iDog译):

我于10月被裁员,在2013年剩下的日子里一直在积极地找工作。我是一名会计师,有公共会计的背景,我可以接受公共会计以及客户方的工作。在2013年里,我没有得到一次面试的机会。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我有点慌了神,我发出了40多份简历,可是一次面试机会都没有。我不禁怀疑,我今后是否还有可能找到一份新工作。这一切是很荒谬的,我才38岁,而且在原来的公司有很好的职业发展。

我在想,我是否应该暂时把自己的愿望放在一边,因为我们夫妇并没有太多积蓄,而且我们有两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8岁。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生活方式上做出什么改变,因为我们不想惊动孩子们。我在找所有的工作机会,从入门级的工作到临时性的工作,因为我实在受够了坐在办公桌前把简历送往虚空,而且我也开始对钱感到惊恐。我应该在什么时候停止找专业工作,并转而接受任何工作?另,如果他们不雇佣我(天理难容啊!)怎么办?

原文:

I got laid off in October and job-hunted actively through the rest of 2013. I’m an Accountant with a public accounting background who is open to either public accounting or client side work. I got zero interviews in 2013. I haven’t been freaking out up until this point but with exactly no requests for interviews after sending out at least forty resumes, I’m starting to wonder whether I will ever get a new job. This is ridiculous, because I’m 38 and had a great career at my old firm.

I’m thinking that I should step down my aspirations at least for now, especially since my wife and I don’t have a lot in savings and we have two kids, ages ten and eight. We haven’t changed much in our spending pattern so far because we didn’t want to alarm the kids. I am looking at everything, from entry-level jobs to temp agencies, because I’m sick of sitting at my desk sending resumes into the void and also starting to feel frantic about money. When do I switch out of my search for my traditional position and just take any job? And God forbid, what if those guys won’t hire me? What do I do then?

这让我感慨颇深,因为我也是在去年被裁员的,只是失业时间要比这位老兄长得多。不过幸运的是,基本上没出现过财务上的危机。

在对此人深表同情的同时,我认为其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没有太多积蓄。有公共会计背景的会计师也算是比较高端的白领工作了,在职时肯定工资要比平均水平高出不少,而且本身又有财务知识,出现这样的结局实在是不应该。平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很难看吗?没有意识到损益表很荒谬吗?没有意识到现金流量表很不合理吗?不管是不是会计师,我们都要时常用财务诸表来衡量自己的经济状况,用企业经营分析的方法来审视自己的财务状况是否健全。我以前学习财会知识和经营分析时,首先就是以自己的财务状况为分析对象,找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其次,在他失业后,居然还为了瞒着孩子而维持原来的生活方式。岂不知,其原来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正是整件事情的根源所在。在失去了高薪后,还继续维持高消费的生活的话,势必会让本来已经不好的财务状况更快地恶化。另外,掩盖坏消息的做法实在不可取,因为如果现在掩盖了坏消息,以后可能就不得不宣布一条更坏的消息。而且,维持生活方式不变就真的完全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吗?就没有因为习惯了那种消费方式而下意识地拒绝做出改变的因素?就没有为了维护中产阶级那种极度无聊的虚荣心而耻于承认的因素?因此,我们就算不能每日三省吾身,也要经常静坐或静静地思考一下,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要自欺欺人。

由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的确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平时就要理财,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有病乱投医。当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时,势必要面临一个两难的抉择:是坚持找专业工作呢,还是马上出去打工呢?如果坚持找专业工作,则有可能会面临吃不上饭的窘境;如果出去打工,则会耽误自己找专业工作,发生很高的机会成本。对这个问题,是没有好的答案的,因为你无法预知未来。因此,只能是根据当前的财务状况来决定是否要出去打工。但不削减生活开支的话,靠打工的微薄薪水生活,势必会造成长时间打工的结果,这样就更难抓住好的工作机会了。

如果有一个坚实的财务基础的话,失业后就算对财务状况有影响,也不容易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每天坐在桌前心急火燎,而是可以耐心地等待市场的恢复和好的工作机会的到来。在此期间,在找工作之余,可以读书、强化专业知识、锻炼身体、休养生息、投资或投机、短时间打工(如果有兴趣的话)、短期小成本旅游、陪伴家人以及做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的事。如果能这样的话,可能会越来越喜欢这种生活,而不是像案例中那样感到受够了。。。

同时,风险管理也很重要,也就是说要未雨绸缪,不要下雨了才去借伞。我们知道,财务诸表中,资产负债表反映了某个时点的财务状况,像一幅快照,或CT扫描的一个断面;而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则是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的积累的变化情况。因此,除了用资产负债表来了解自己当前财务状况是否健全外,在用后两者分析时,不但要分析自己有收入的情况,还要预测自己失去现在的工作时会如何。要尽量让自己在整幅画面中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当自己完全“可有可无”时,也就实现财务自由了。这应该是我们在理财方面的一个首要目标。

另,不管自己水平多高,找不到工作只不过是一个一时的市场供需问题,没什么天理难容的。真正天理难容的是自己不照顾好自己和家庭。西方不是有句格言,说“上帝助自助者”(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吗?我们中国的成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是这样,不要理解为要去损人利己,而是要理解为照顾好自己,不要随便作践自己。你自己都自暴自弃了,还指望别人来管你吗?“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也是同样的道理:天降的灾难是不难渡过的,难渡过的是自己作践自己。

财富和心灵

以前,经常有人用“爱情事业双丰收”来作为人生幸福的目标,但这有点太小家子气。进一步拓展一下,可以说,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获得财富,以及获得心理的满足,比如对社会有用,受他人爱戴等。前者跟这个目标一比,就像一个小小的子集,被包含其中。

《非常識な成功法則》一书,用了下面的图来分析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mind-money

横坐标表示财富,分为贫穷和富有;纵坐标表示心灵,分为贫瘠和丰裕。这就把人生分为4大类:

(1)凡人:没钱,心灵贫瘠
(2)暴发户:有钱,心灵贫瘠
(3)宗教家:没钱,心灵丰裕
(4)幸福的富人:有钱,心灵丰裕

假设我们以(1)为起点,以(4)为终点,那么,有三条较短的路径可以实现目标:

  • 路径A:(1)–>(4)
  • 路径B:(1)–>(3)–>(4)
  • 路径C:(1)–>(2)–>(4)

一般认为,路径A十分困难,因为既要抓财富,又要抓心灵,就像日本的谚语说的那样,“二兎を追う者は一兎をも得ず”(同时追两只兔子的话,一只都得不到)。路径B也很困难,心灵丰裕了之后,如何把它转换为财富是个问题,也许需要某种顿悟?路径C则是最佳、最容易的路径:首先集中全力去追逐财富,期间不免心灵要有一定程度的荒芜。如果成了暴发户后又再次变贫穷也没关系,重新来过就是了。之后,等变得富裕了,并且也玩够了之后,就自然开始寻找新的寄托,比如做做公益、慈善等,这就会逐渐让心灵也丰裕起来,成为有社会地位的被他人爱戴的人。世界上很多的富翁都是如此,比如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等,都是先富有了,然后再成为慈善家。

作为一名佛法修行者,我有另一种看法:就像禅宗的“直指人心”一样,我倒觉得路径A这种直指目标的路径更好。

路径C:

看似坡度比较缓,但在从(1)到(3)的过程中,心灵的荒芜程度实在太大,尤其是出现反复的情况。从没钱又心灵贫瘠的状态一旦成为暴发户,人们往往容易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把金钱、享乐等看得太重,从而深陷其中,根本不会去寻求解脱。就算最后这一切都腻了,去做做慈善来回馈社会,如果没有特殊的机缘的话,最后也难以有太高的境界。当然,最可悲的莫过于时间(即生命)的巨大浪费。我们要牢记普贤菩萨的《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路径B:

这看似很理想,但对大多数在俗世中生活的人——特别是拖家带口的人——来说,不太现实。如果孤身一人,甚至是出家为僧的话,这应当是最合理的途径,当然,到(2)可能就中止了,不需要再特地去追求财富,因为财富等世俗的快乐对他们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

几天前,我在读了《金刚经》、《阿弥陀经》和《法华经》的数品后,再读一本书,里面说到要利用各种强烈的欲望来作为自己获得财富、走向成功的动力,哪怕是一些不纯的动机也没关系,比如:到高级小区居住,开高级车,穿名牌西装,与佳人(日语原文“素敵な女性”,指拥有美丽、温柔、优雅、聪颖、谦逊等诸多优良品质的女子)交往等等。我试着想了一下,居然觉得没有一样会对我产生触动,至少当时是那样的。当时我坐在家庭餐馆里边喝咖啡边读书,身穿三年前花800多日元买的牛仔裤,不知道多少年前花1500日元买的休闲衬衫,6年前免费办的非智能手机,没有手表。。。可我一点也没觉得有何不妥。至于名车豪宅,美女佳人,也没什么意思。正如刚刚经受了无尽的富贵的洗礼的人,听到有人说努力工作的目的就是希望每天晚上能喝一杯烧酒,加几个小菜一样。。。我尚如此,何况遁入空门的人?

路径A:

大道至简,不要人为地把事情搞复杂了。要追求这个目标,就直奔它去就是了。

我觉得,对于财富和心灵这两者来说,一个共通的要点就是尽量减少各种欲望:

  • 减少物欲,尽力把手里的金钱用于构建资产。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金钱流向自己。而且,就算金钱总数不变,你所需要的越少,你就越富足。要记住,富有不是用货币单位来衡量的,而是以时间单位来衡量的,是你的财富可供你生活多长时间:富有程度 = 资产价值 / 生活开销。
  • 减少心理满足的欲望,尽自己目前的能力去行善,而不是为了博得他人的好感去消费和做慈善。美国的确有这样的人,他们由于父母的卓越而变得平庸,人到中年、成家立业了还每月接受父母的资助,因为他们自己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当前的生活方式:住高档小区,并时常做一些慈善等等。这不是十分荒谬吗?哪有一边接受资助一边做慈善的?他们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作为富人(虚假的富人)的体面而已。

减少了各种欲望,在此基础上去修心,让自己的心灵保持平静。不急于去获得成功,而是按部就班地做好当下该做的事,并耐心地静观其变。对资产价值的起起伏伏,也如“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一般,毫不放在心上,这样往往反而能致富,而不是受恐惧和贪婪的驱使,在无尽的挣扎中耗尽资产。

这样,既不会因为一味追求金钱而让心灵荒芜,耽误人生的大好时光,同时又能由于努力和福报的积累而逐渐形成财富。创造财富的过程可以用来修心,修心的过程也会产生财富。二者相辅相成,合二为一,直指目标。

日本有不要同时追两只兔子的谚语,我们也有“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双管齐下”等说法。另,日本也有“二刀流”的方法(剑术家宫本武藏的武技)。至于孰对孰错,孰优孰劣,则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哪个对自己有用、哪个适合于自己,哪个就对、就优。

东京好大的雪!

今天天降大雪,东京市内积雪17厘米27厘米,为16年来45年来之最,也是我到日本后经历的最大的一次。

窗外有一条蜿蜒的河,两岸更有高楼,就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风道。每到冬天,常有阴风怒号的时候,十分凄厉。现在,漫天而降的雪花被大风卷裹,在夜灯中呈横向的飞舞。

东京本很少有雪,因而,这次大雪给大家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新干线、电车纷纷停顿,商店提早关门,道路上撞车事故频出,更有个别停电的地方。好在今天是周六,不用冒着如此大的风雪去上班。

此时,最高兴的莫过于在雪中恣意嬉戏的孩子们和动物园里那些来自寒冷地带的已经久违了大雪的动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