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关于规矩的思考

近来回国探亲和休假,由于这里自古受孔老夫子的教化,因此,就偶尔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规矩。但是,不知道为了什么,我一个应该已经知天命的人,听到这些还是难免会起一些逆反心理。

我们知道,每个社会都有一些自己的规矩,或者说是规则,或者说是规章制度。东方有东方的规矩,西方有西方的规矩;同样是东方,中国有中国的规矩,日本有日本的规矩;同样是中国,北方有北方的规矩,南方有南方的规矩……如此这般地细分下去,最后可能是这个村有这个村的规矩,那个村有那个村的规矩。最终甚至会细分到每个家族、家庭的规矩等等。这是从空间维度上来说的。同时,从时间的维度上来说,古代有古代的规矩,现代有现代的规矩。那么,我一个浪迹过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到底该遵循哪种规矩呢?一个比较合理的想法是“入乡随俗”,连古代西方的罗马人也这样认为过。可是,虽说我会基本地遵循当地的一些规定和风俗忌禁,但我也犯不上就什么都听你的吧?

其实,我觉得,所谓规矩,跟佛教中的戒律有相似之处。韩愈曾说过:“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很多人往往会把事情反过来,整天盯着别人,挑别人的毛病,然后自己我行我素。为什么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呢?为什么要执行双重标准呢?这说明这些标准不是具有强制性的,也原本不是为了约束其他人的,更多的是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存在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定叫法律,那个从理论上来说,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但其他的一些规矩,则不具有法律的约束性,只是人们认为应该那样,或者说那样更好。这些我觉得,最初提出来的动机主要是保护遵循这些规定的人——就像戒律那样。

比如一些家训,像是要求家庭成员勤俭持家,不要铺张浪费,是为了保护家庭成员和整个家族的,让他们不会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也因此,用这些来衡量别人和挑别人的刺,从本质上来说,是相当荒谬的。比如有人喜欢铺张浪费,你可以不认同他,并反省自己不要那样,但没理由因此而责备他,毕竟他有自由地支配自己的钱财的自由。

除了这些利己性的规矩外,也有一些利他性的。这些一方面还是为了保护自己,比如要有诚信,要温良恭俭让,不要做对不起别人的事等等,因为这样会让你今后的局面更容易打开,属于类似“长线投资”的东西;另一些则属于一种人们驯化和自我驯化的东西,比如说,性情温柔和善,谈吐幽默风趣,关心社会花边新闻,等等。这些有可能让社会更容易接纳你,当然归根结蒂还是为了让自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让自己的生活更美满。

对于那些非法律性的规矩,我认为,就是见仁见智的一件事。每个人可以选择他自己需要和喜欢的规矩(比如佛教的规矩,儒家的规矩,基督教的规矩,等等),其他人也没必要去对别人的行为方式评头论足。反正我对这类行为是有些反感的,最直接的想法包括:

  • “你管好自己就行了!”——你有你的规矩集合,我有我的规矩集合
  • “你怎么知道那种规矩配被用来衡量我呢?”——我有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为什么一定要符合你的看法呢?你的那种看法真的比我遵循的规矩更明智?

当然,如果跟某个地区的绝大多数人所遵循的规矩都不同的话,行为可能会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其实,只要不是涉及公序良俗那类的,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一些诸如“筷子不能插在碗里”(古代处决犯人前的断头饭会把筷子竖直地插在碗里,有为死刑犯上香祈福的寓意),“茶壶嘴不能对着人”(网上搜一下也各说各理,这本身就说明这种规矩很荒唐),“座位的朝向等等各种细致入微的坐席规则”,等等,看着就烦。我为什么要把有限的时间和心力浪费在这种无聊的琐碎细节里陪着你们玩?不乐意拉倒,爱咋地咋地,爱哪去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