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修补漏气的自行车内轮胎

上周四,自行车后带突然瘪了。本想利用午餐时间骑车到家附近的某团体去办点事情,结果没办成。于是,晚上赶紧抽时间修好,周五的中午终于骑车去了。但办完事情出来一看,车后带又瘪了!

周末基本是在家附近转,因此也没急着修。等到周日,再不修就影响使用了,于是再次把车推到家里修理。

在日本自己补车内带的经验还是颇有一些的。到超市,基本上都能买到方便的修补用品。在国内时虽然没自己动手修过,但看的多了,也基本了解一些大致的工序。加之买到的修补用品上也有图解,因此基本能按图索骥地弄好。

首先把车倒置,用工具把外带扒开,不宜完全从车圈上完全扒下来,否则在修完后往上装时比较费劲。然后把内带抽出来,打气,置入水盆中找冒泡的地方。找到后拿砂纸打磨,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把有条纹的地方磨平,另一个是把车胎表面磨粗糙,便于用胶粘接。打磨后,涂上专用的胶水,放3分钟左右,把修补用小胶皮贴上,再压紧(用钳子夹,用手捏,或用脚踩等各种方法)。然后再把轮胎装上就好了。

修理自行车内轮胎

下图是简单的自行车修理工具。那三个黑色塑料的工具是很久以前去美国硅谷出差时买的。当时没有驾照,在硅谷那个农村一样的地方,基本寸步难行,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了。于是同事开车帮忙到K-Mart去买了一辆自行车。周末骑车出去到处兜风时,不小心把带扎了,于是就买了些修补用品自己修车。那几个塑料工具还是很好用的。日本卖的多是金属的,弄不好会划内带。我念大学时,有一次修车,就被修车的老师傅用金属片往回装车胎时划了道大口子,结果补完后,没骑出多少米,就又掉头回去了。。。比较大的胶皮是在日本买的,而较小的胶皮则是从美国带回来的。一般来说,日本的东西都特小巧,而美国的则较傻大,不知道为什么补车的胶皮恰恰反过来了。不过,小的胶皮还是很好用的,因为一般破的口子都不大。

修理自行车内轮胎

上次修时,发现内带破的口子很平整,像被锐器捅出来的一样,感觉很困惑,不知道是不良少年恶作剧还是怎么回事。在外带上也没找到什么线索。 这次修时,就比较留心了。首先在外带正对气门芯处贴一胶带,标记下位置。

记下问题部位

找到内带破口后,用气门芯做定位标志,在外带上找(从贴的胶带处偏移同样的距离),终于从里面看到一条细长的口子,像被锐器所伤。然后在外带外侧找,发现了深深地扎进外带的一个尖锐的玻璃碴子。下图是将玻璃碴子清除后的伤口情况。

被玻璃碴子扎坏的地方

由于玻璃碴子深深地埋入外带内,因此不仔细找的话,根本看不出来。我印象中有压到碎玻璃上的记忆。不过,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了。可能玻璃逐渐深入,最后等车胎里的气不足时,在车圈和地面的挤压下,终于刺了进去,把内带扎破了。

顺利修好后,打气,把内带放在水盆里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再没发现任何漏气的地方,于是就装回。结果往里打气的过程中,就听见比较大的漏气的声音。没办法,只好在把车带重新扒开,发现这次的位置距离上次的位置很近。再次在外带内侧连摸带看地检查了一番,没发现任何可疑之处。这次再装回去,问题终于解决了。最后,到底没弄明白为什么车内带再次漏气。也许是早被划伤,但没到破的程度,这次突然破了?

总之,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在补好带后,还不能忘记顺便仔细检查一下漏气的原因,否则,如果该隐患一直在那里的话,不久就会再次漏气。

另,据邻居老太太的说法,在日本还是有修自行车的地方,比如超市卖自行车的地方,或自行车专卖店等。专卖店的话,可能收费比较高。我到住处附近的超市“西友”去打听了一下,在卖自行车的地方并不提供该服务,不过在外面一个比较偏僻的自行车停车场处,跟一个修车的师傅有协作,每周修两次,星期一和星期六。看来,急着用的话,或不想那么麻烦的话,可以拜托给修车师傅。当然,如果费用过高的话,就得考虑是自己修还是再买一辆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