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 指数投资

颠覆传统的理财观念

施升辉是台湾的投资理财类书籍的作者。我在网上听了他的一个讲座(下文称施先生为“作者”,尽管我没读过他的书),以及观看了他的几个电视访谈节目,觉得他的观点很简单易行,但同时又比较有启发性。下面是一些笔记:

投资可以无脑、佛系,只要追求稳健的投资即可,而且也应该这样做。

投资应该精简。作者简化到两支股票(iDog:根据他的其他节目里的发言,应该是0050和0056这两支ETF)。不要什么投资都做,而是要集中、专注到自己所擅长的项目上。

认命才能赚钱。在股市赚5%很容易,但如果希望赚20-30%,则结果很容易赔钱。(iDog:想赚那么多,就得做风险比较高的投资,这样当然也就容易赔钱了。)大家都把钱存在银行,说明相信银行。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买这个银行的股票呢?银行股一般比较稳健,且股息率高,比如5%。(iDog:这里有点问题。相信银行是一般不懂金融的人,懂的是相信政府对银行的扶持,比如银行会有保险,在一定金额以下,如果银行倒闭,会用保险金来还清客户的储蓄。而且,通过股息赚5%,不等于说就是在股市赚了5%,因为还有股价的起伏。但这属于“微瑕”,对一般人来说还是有启发意义的。)要通过领股息的方法投资股市的话,找那些大到不会倒闭的公司,并且长期坚持支付股息的,投资那些股息回报率比较高的,比如高于5%的那些。(iDog注:其实领股息的投资方法不见得是最优的,因为股息本身就是税后的了,比巴菲特的公司那种不发股息的公司效率更差些,除非公司不会善用这部分钱。但是,对普通人来说,按这个思路投资,会起到两种效果:一个是敢于在股市大跌的血雨腥风的时候入场买,另一个就是实现了buy-and-hold的策略。)

股票是凡夫俗子唯一可以投资的项目。但是关键在于安于比较现实的回报率,不要好高骛远。

定期存款:只存两年的生活费,其他的钱用于投资。两年生活费的储蓄是为了防止股市大跌的时候因缺钱而不得不卖出股票。

一些金融工具不是用来赚钱的,比如旅行保险(没人希望飞机掉下来去赚这笔钱)。第一栋房子就不是用来赚钱的,而是用来住的。

买股票的一个标准是:买入后晚上能睡得着觉。套牢是投资人的宿命,所以不要怕被套牢,而是要拥抱套牢。指数ETF或者高股息ETF也是不会倒闭的。对于不会选股的人,可以投资这些。对于台湾市场来说,市场联动ETF为0050(目前较高,在合适的时候买或用美元平均法定投)和0056(高股息的30家企业组成的,价格波动十分无聊,但股息回报率可达到6%)。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在股市大跌的时候,要勇敢地冲进去买。买了当然有可能套牢,但套牢时投资人的宿命,所以不要怕。为了降低风险,就要选择套牢了也不用太害怕的投资目标,比如不会倒闭的大公司,或者大盘指数。0050(台湾Top 50公司,相当于道琼斯指数)适合波段操作,在KD为20时增加头寸,达到80时减小头寸。0056(台湾高股息股票Top 30)可以“存股”,即长期持有。

iDog注: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施老师和“不败教主”陈重铭老师同台。陈老师对DK的20/80策略做修正如下:

  • 盘整行情:按日线图,DK<20时买;DK>80时卖
  • 上升行情:日线DK<20时买;周线DK>80时卖
  • 下降行情:周线DK<20时买;日线DK>80时卖

原因:股价上升的时候,买入的机会不会太多,因此应该看日线DK来买入,否则看周线DK的话,恐怕根本没有机会;在卖出时,则看周线DK来尽量不要轻易地卖出。下降行情同理。盘整行情则最适合做这种波段操作,故日线即可。施老师的回应:比如下降行情中,日线DK>80的时候,有可能还是处于套牢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不会卖的,毕竟还有股息可领。陈老师表示同意。

附录:投资者贱芭乐的DK操作法:他是采用波段操作,主要看周线DK。这样,一方面不需要像看日线那样必须每天盯着看,另一方面又不用像看月线那样一年交易不了一两次。看周线的话,完成一次买卖大约需要四五个月。

  • 选股范围:从0050的50支股票里选那些优秀公司的股票,防止出现风险过大的情况(比如公司倒闭等)
  • 交易方法:按周线图的DK来交易:处于低位出现金叉时买入,高位出现死叉时卖出。有时候会出现DK线条纠结在一起的情况,金叉和死叉频繁出现。在出现这种不明确的情况时,就不要操作这支股票。

iDog:关于存股:多年前在日本混的时候,我广泛涉猎各种投资书籍杂志,读到过这种思路。就是跟存钱一样,改为存股票。也就是对投资人来说,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股票价格上,而是股票数量上。这里有以下的道理:

  • 存钱vs存股:存钱会受到通货膨胀的侵蚀,也就是说,表面上看起来是零风险,实质上是100%的贬值风险。而存股票的话,在宏观上看是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而且还可以享受到总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当然,微观上看,会有个股和某些个时间点上的账面损失。
  • 注重股票的价格vs股票的数量:我们都知道,股票的价格只是大家认为它值那么多钱,而不是它的真正价值。因此,股票的价格是比较主观的,感性的,和缺乏理智的。而股票的数量则真正反映了你占有的资源的多少。因此,与其在股市动荡的时候跟着时喜时忧的,不如“宠辱皆忘”,一门心思地增加自己持有的股票数量。当然,这里有个问题要注意:股价不是完全的没有道理,如果公司的业务出现问题,股价一定会下降的。此时,是不是要乘机买入更多的股票(或者出清手里持有的股票),主要取决于该公司能否克服这个问题。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味低价买入,那么公司倒闭了的话,只能是一大把的毫无价值的废纸。因此,用“存股”的策略时,应该存那些稳健的股票或指数。

作者本人以前在证券公司工作,后来由于市场和业绩情况被裁员。之后为自己投资时,为了追求较高的回报率而使得投资组合的风险较大,且很容易落后于大盘。他意识到,要想睡好觉,只要跟大盘同样即可。因此,他就把股票都卖掉,换成了指数ETF。巴菲特对普通人以及他自己的夫人的投资建议也是买指数基金。作者现在每月平均可拿到6-7万元的股息,子女也已成年,故生活悠闲,自称“乐活大叔”。

他的建议是,只要配息超过5%,并且不会倒闭(比如0056这种指数ETF),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买入并持有。假如这些都能崩溃的话,新台币本身也会不再有任何意义,因此不需要担心。(iDog注:货币就是某种大众全员的信仰,否则,则不过是废纸而已。这种想法让我想起在日本生活时的事情。如果你买房子的时候问房产经纪:如果发生大地震倒塌了会怎样呢?他一般会告诉你: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话,肯定不只是你自己的房子甚至你这栋楼倒塌,而是一个大范围的倒塌,因此不用担心。也就是说,有点法不责众的感觉。如果某ETF里的公司普遍倒闭的话,当然基本上意味着整个经济体都要崩溃了,因此,有钱没钱基本上都没什么区别了。当然其实,还是可以通过拥有黄金和海外资产等方式实现风险分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这种无法抗拒的灾难的。所以说,如果只是着眼于比如台湾等某一个地区的金融市场的话,格局还是小了一点儿。:-) )

他在1990年,把股市里赚到的钱用于在台北市买房,也因此而避开了之后的股灾,所以才能有今天的生活。几年前他又买了一套房(不在台北),为了抵御老年介护的风险(需要介护时卖掉房子,否则就作为资产存下来)。

给年轻人的建议:每月从工资里必须拿出6000元(新台币),一年就有72,000元,可以买3000单位的0056。这样持续6年,就可获得500,000元。如果是年轻夫妻的话,二人共有100万元,可算是人生的第一桶金。一个人的话,每月拿出1万元,6年后也会有100万元。此时,可作为首付在台北的周边地区买房(台北市太贵)。对于第一套房子的观点是,把它看作是生活必需品,而不是投资物件。不要买太贵的,比如年轻人不需要有电梯的楼房,而且在新北市的话也不需要养车(不用买车位)。买了房子后,有钱不要急着还清房贷(因为利率相对很低),而是继续之前的投资。

对房子的观点:目前台北地区显然租比买合算(iDog:我觉得几乎所有华人多的地区都是如此),但60岁以上的人,房东多不愿意继续租(iDog注:我想主要有如下因素:老年人由于没有工资收入,有付不起房租的风险;有在房子里死亡的风险,对今后出租有负面效果。),因此,如果能保证在60岁时能买得起房子的话,就不需要早买了,否则,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应该尽早买一个比较安心。第一个房子就是用于自住,能买得起最重要,而不是传统的“location;location;location”的条件(iDog注:三个location的原则主要是对于投资性的房地产。对自住房没那么重要,相反,你喜欢住哪里更重要一些。比如交通便利的地方地脚好,但你可能嫌吵。)。对于年轻人来说,离车站远一点,没有电梯,不要停车场,价格就会便宜下来,在新北市,还是能找到1000万以下的房子的。(iDog:以东京来比较的话,1000万新台币——也就是大约4000万日元——的房子算是比较大和比较好的了。看来大台北地区的房子还是十分贵的。)按照经济学规律,少子化会带来房价的下降。买房子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给退休人士的建议(假设有自己的房子,子女已成年):夫妻二人生活费每年50万元(没有出国旅游的情况下足够),资金需要1100万元。配置方法:1000万元投资股息率5%的股票,用于赚取每年50万元的生活费;100万元为生活紧急预备资金,相当于两年的生活费,在遇到股灾的时候避免不得不卖出股票。

投资理财的道路上,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爸爸。自己的爸爸当然不会害自己,但他的观点就一定对吗?(iDog注: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有时候在论坛上会见到年轻人问自己积攒下的多少加元应该怎样投资的问题,我都会说要去学习投资,直到自己清楚该怎样投资为止,而不要随便相信任何人的建议。我不但不会相信任何人,而且连非指数型的基金都不信任。这都是在日本时通过大量的涉猎学到的。现在国内似乎私募、基金、ETF等比较热,我也时而被推荐买入这些,我都是不假思索地谢绝。实际情况是,只有自己才不会欺骗自己的,顶多是学艺不精,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投资指数啊。)

2008年到2020年间,没有出现过股灾(iDog注:网上经常有下跌了区区的2%左右就称为“断崖式下跌”的,这属于一惊一乍型,或者外行硬冲内行型。但2020年3月的跌幅超过了20%。),但股灾一定会出现的,尽管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一些年轻人比较急功近利,追求高回报,这样就难免趋向于投机。这样的话,如果碰到一次股灾,可能就会把以前努力赚到的那些钱都赔光。因此,要强调稳健型投资,原则是“稳稳赚,慢慢赚,久久赚。”(iDog注:巴菲特说投资最重要的就是不赔钱,跟这里说的是一个道理。虽说不赔钱比较难,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少赔钱。)

不要过度相信长期的复利效果。如果每年赚10%,20年后会变成原来的6.72倍。但这里有个假设是长期的每年都赚10%,这是不容易的。如果下跌了50%,要涨回去就得涨100%,而要涨到下跌前的金额加10%,就需要涨120%。由于股灾总会到来,因此不要过度相信长期的复利效果。如果股市里赚了钱,就要把钱用掉,因为用掉的钱才是自己的(iDog注:这可能是个哲学问题。这样说的人的主要想法是:钱不过是一个数字或者一堆没有价值的纸,只有换成有价值的东西才算是有意义。其实,这也不过是换了一种存在形式而已。比如,换成房子或者黄金,也不过是某种有形的东西,某种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东西。因此,没什么本质的区别,而且有形的东西保存起来还麻烦,不如账户里的金钱不过是一串数字,不需要自己特意去保存。另,卖掉的股票应当看作是某家公司的一部分权益,因此,与之相比,房子或黄金不见得更有意义。当然,如果把金钱投资于自己,比如学习新技能等等,则是另一回事。这样可能是真的有意义了吧?)。快速用掉钱的方法之一就是买房地产,而且房子是相对保值的,不像股票那样起起落落。(iDog注:一般股市大涨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往往不会太热,在股市疯狂的时候,国内时有“卖房炒股”的人。因此,股票投资如果赚了钱,卖掉一些股票并买房子的话,就相当于对投资组合的再平衡。)卖掉股票后,不要用储蓄的形式保存财富,因为有通货膨胀的因素。房地产是比较好的方式之一。

投资理财越简单越好,精力可以用于生活中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作者本人由于有房子,而且被动收入足够日常开销,因太闲而到大学里去学习写剧本。

以被动收入生活要满足两个条件:

  • 买必要的保险。没有保险的话,比如生一场大病,就会让被动收入化为乌有。(iDog注:指那些真正的保险,不是那种以理财为名义的莫名其妙的保险。)
  • 有自己的房子。如果租房子,万一被房东赶出去(iDog注:这说明台湾的相关法律对租客的保护不太充足?),就面临必须自己去买房子的问题,这样,被动收入就化为乌有(iDog注:这里应该是指买房子需要投入一大笔钱,这样就消减了自己赚取被动收入的资产规模,因此被动收入就会减少甚至消失。但是,总可以去找其他房子租吧?可能是指老年人,不容易租到房子的情况吧。)。要把保险费看作扔掉的钱(iDog:破财免灾),不要用保险的形式投资。保险种类的广度要大(就是各种情况都保到),但深度不用太大(否则开销太大)。

另,作者似乎是在2003年时被公司裁员(当时市场正是低点),而那也是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开始对投资理财产生兴趣的一年。之前则一直是关心IT技术和修行等等,对股票持负面态度(当时正值网络泡沫崩溃的时候,电视里也总是一些耸人听闻的市场下跌的消息。),后来可能是出于家庭责任感而开始逐渐思想变得成熟了吧。人生就是有各种各样的际遇。

巴菲特近来的言论

这里总结了一些巴菲特近来(2014.03)的言论(并非原话,尽管一些地方为了方便而用了第一人称):

  • 关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风险:巴菲特说周一见自己选择的某英国股票大跌,觉得十分高兴。他们上周五已经买了,但大跌让他能以更好的价格进一步买入 。CNBC的主持人问他是否担心冷战再来、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等风险,巴菲特说,就算所有这些都发生,他也会继续买股票。在大的战争中,现金往往要贬值,因此,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持有现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股市一定会上涨。在未来的50年里,最好持有具有产出能力的资产,如农场、公寓房、股票等等。
  • 尽管在2013年间,伯克夏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但机会的“主矿脉”在美国。
  • 现在美国股市的状况良好。
  • 未来20年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关于养老金的坏消息。
  • 据有人说,伯克夏近来卖出了大量的欧洲式看跌期权,到期日为数年后到20年后。巴菲特认为,20年后股市一定是上涨的。卖出看跌期权,不但可以因股市恢复而赚钱,而且也在现在立即为伯克夏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买入股票等资产。而如果这些股权被执行了的话,恐怕也是按照伯克夏有意购买的价位买入。(iDog:只是我根据网上的传言的揣测,具体的数据不详。)
  • 获得满意的回报并不需要你是一名专家。但如果你不是,必须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并保持简单,不要孤注一掷。当有人向你许诺快速赚钱的项目时,你要快速地说“不”。
  • “投资一项资产时,要重视其未来产出能力,而不是其未来价格变动,否则你就是在投机。投机本身没什么错,但我知道我无法做好。我只考虑一项资产能产出什么,而完全不关心其每天的价格。拥有农场或房产的人,能默默持有几十年;但当他们接触到大量的股票报价时,加上评论员的怂恿,他们往往就会变得狂热起来。流动性本来是一大优势,对这些投资者来说,却变成了一种诅咒。”
  • 市场崩盘对真正的投资者十分有帮助,尤其是当价格远低于价值的时候,你手里还恰好有钱的话。在投资时,恐惧的氛围(iDog注:市场处于绝望状态时)是你的朋友,而一个兴高采烈的环境(iDog注:市场处于牛市末期时)则是你的敌人。
  • “2008年底的金融恐慌期间,即使一个严峻衰退正在明显地形成,我也从未想过要卖出我的农场或是纽约房地产。如果完全拥有一项具有良好的长期前景的稳固生意,对我来说,哪怕是稍微考虑要抛售它,都是非常愚蠢的。我持有的股票就是好生意的一部分,为什么要卖出呢?一些部分或许最后会让人失望,但作为一个整体,它们一定有好结果。”
  • 给非专业人士的好消息:投资并不需要过多技巧。总体来说,美国的商业一直很好,以后也会继续好下去,虽然肯定会有无法预测的波动起伏。非专业人士的目标不应去自己选股,但应该持有各种生意的一部分,这样总体来看,就会有很好的表现。一个低成本的S&P500指数基金就能满足这个目标。
  • 如果巴菲特去世,所有的伯克夏公司的股票都将用于慈善。剩下的现金留给遗孀。对于像巴菲特太太这样的不懂股票的普通人,他的建议是把现金放入一个信托,对 管财人的指示十分简单:10%投资于短期政府债券,90%投资于S&P500指数(而且特别强调用Vanguard的VFINX,因为其费用十分 低廉)。投资10%于政府短期债券的原因是,在十分糟糕的市况下,可以从这部分投资中每年提取3~4%用于生活,这样就可以避免在错误的时机被迫卖出股 票。而S&P500公司都是一些很好的公司,它们可以自己很好地发展。
  • 除了投资什么外,何时投资也很重要。最危险的是胆小的投资者或新手在市场极其狂热时入场,然后等看到账面亏损了才美梦破灭。据Barton Biggs(华尔街管财人)的观察,牛市就像性爱,都是在临近结束时感觉最好。(iDog注:巴菲特会偶尔说一些黄段子,但由于用得太好而无法删除。。。)解决投资时机错误的方法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积累股票,并永远不要在出现坏消息和股价远低于高点时卖出。遵循这些原则,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不仅做到了分散投资,还能降低投资成本,因此,一定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实际上,一个能正视自身弱点的不算精明的投资者可能会获得比博学的专业投资者更好的长期回报,如果后者不能看到自身的哪怕一个弱点的话。
  • “说到本·格雷厄姆,我在1949年买了他所著的《聪明的投资者》,并由此学到了他的大部分想法,而我的金融生涯也随之改变了。我已记不得当时花了多少钱买的该书的初版。根据本的格言:你支付的是价格,你得到的是价值。在我所有的投资中,买这本书是最好的投资(除了买那两份结婚证以外)。本能用简单优雅的文字条理地阐明其想法,而不需要那些希腊字母和复杂的公式。对我来说,重点是新版的第8章和第20章,至今都在指引着我的投资决策。”

另,突然感觉巴菲特的耳垂很长,如画中菩萨的耳垂一般。。。

buffett

指数基金投资

提到股市投资,一般人马上会联想到选股和不停地买卖来赚取差价。其实,与其说是投资,这更应该说是一种投机行为。这样的人是在参加一种“零和游戏”,即赚钱的人赚的是赔钱的人的钱。从总体上看,把所有参与者的盈亏加在一起,结果是0(不赚不赔)。实际上,考虑买卖佣金和税金的话,应该是负和游戏。根据统计,参加这种零和游戏的人,90%都赔钱,7%不赚不赔,只有3%的人能赚钱。因此,如果没有过人的技术、胆识和运气以及大量的空闲时间的话,还是不要参加这种游戏为好。

与此相对的,则是买入并长期持有的长期投资。此时,你赚的钱不再是其他人赔的钱,而是公司的分红和公司发展后的溢价。“股神”巴菲特是这种投资手法的代表性人物。巴菲特主张“集中投资”,即充分把某家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研究透彻,然后集中大量资金购入该公司的股票。在该股票不能如愿上涨的情况下,巴菲特甚至会进入该公司的董事会,亲自去过问和指导公司的运营。

巴菲特的投资方式是“对知道的事物集中投资”。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既没有巴菲特的洞悉一切的眼光,又没有入驻董事会的财力,在这种情况下,既然我们无法知道哪些股票是赚钱的,我们应该“对不知道的事物分散投资”。这样,至少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某个篮子出现问题时,也不至于危及所有的鸡蛋。

分散投资有多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买入并长期持有10多支各行各业的蓝筹股。考虑得更周详的话,还要包括全球各个地区的股票(地域分散)。这样做,当然还是要涉及到选股等事,尽管比短线频繁买卖要省心一些。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是投资于指数型基金。这样,就是要投资于各个地区的股市进行地域分散,也能轻而易举地做到。

虽说投资于非指数型基金也不用自己选股和操作,但这只是高价雇佣基金经理代替自己做这些事情而已。从长期来看,很少有这种所谓的积极运用型基金能持续胜过指数基金。而且,由于需要负担基金经理的高昂的工资,持有这些基金费用不菲。

指数基金投资主要有如下优点:

  • 不收佣金(英语称为“non-load” fund):佣金是在你购入基金时发生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分享这种收入,大头一般归证券公司。
  • 年间基金管理费较低:这种经费每年都发生,主要归基金公司(用于支付基金经理工资,等),证券公司也可能留一小部分。
  • 能分散投资
  • 不受感情左右:不必因某支股票突然大幅上涨或下跌而心情紧张。
  • 便于节税:频繁买卖中,除了要交大量的佣金和税金外,还要对盈利部分交税。如果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假如账面盈利很大,也不用交税,因为你并没有卖出这支基金来实现该盈利。
  • 不依赖于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那种积极运用型的基金的表现,几乎完全取决于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指数基金则是根据指数的组成方式机械地买卖,多数都是用计算机来辅助决策和操作,因此,这几乎跟基金经理的能力毫无关系。

下面以几支投资于日本股市的基金为例。这几支基金的费用情况:

funds-cost.png

其中,“申込手数料”即佣金(购买时要收取的手续费);“信託財産留保額”是指在你卖出时要额外扣掉的费用(一个解释是,你卖出时,基金经理需要调整基金的投资情况,来获得一笔钱支付给你,因此,你要为此买单);“信託報酬率”即持有基金每年要扣掉的基金管理费(多从基金中直接扣掉,反映为基金价格下降,而不是额外收取)。

佣金由于是一次性的费用,相对还问题不是很大;每年的基金管理费由于在你长期的持有期间要一直扣除,因此,这个费用过大的话,不利于资产的增长。

上表中,第一支是一个积极运用型的基金,其佣金高达3.15%(其中的“1.05%”是在你一次购买额高达1亿日元以上时才适用。因此,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而每年的基金管理费也是后两支指数基金的2~3倍。另外,它还在你卖出时收取卖出金额的0.3%。

下图是本人根据这三支基金的过去10年的数据绘制的:

funds-chart.png

三支基金中,只有第3支“インデックスファンド TSP” 每年发股息,图中显示的是把股息重新投入的结果。

第3支基金的运用目标是符合TOPIX指数,而第1支的目标则是超过TOPIX指数。第2支的目标是符合另一个指数——日经225平均。图中也提供了两个指数的实际价格走势。

为了便于比较,我这里把所有这些的价格都统一换算为在2003年1月时价值100日元。我们可以看到,第1支基金开始时要略低于100日元,这是考虑了佣金等因素的结果。从图中可见,这支基金相对于第3支指数基金,在整个过去的10年中,并没有什么优异的表现,甚至多数时候都不及这支指数基金。这恐怕还是好的,它毕竟是以超过TOPIX指数为目标,因此,大致走势不会偏离TOPIX太远。如果完全由基金经理放开了操作的话,指不定要变成什么情况呢。这里没有包含一个这样的例子,是因为我一时找不到这样的基金。可能是这几年熊市中这样的基金都被淘汰了吧?

因此,我们根本没必要去买那些积极运用的而且价格高昂的基金,只要简单地买入某一种指数基金并简单地持有,就足以超过市场上大多数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指数基金无法回避市场风险,也就是说,整个市场都下跌时(即“熊市”),指数基金也一定会随之下跌。对冲基金被设计为能抵御这类风险,但由于对冲基金收费异常高昂,又缺乏监督管制,而且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提高风险的操作手法是对他而言最有利的做法。因此,对冲基金也不见得是比指数基金更好的选择。持续地投资于指数基金,并且不因熊市而停止投入(甚至应该相应地追加投入),是方便有效的投资方法。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话,而是要听从有这方面的知识的人的话。如果你到一家美发店问:“哪里有好的美发店呢?”你会期待什么样的回答呢?多数情况下,买方和 卖方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因此,销售人员卖给你的商品,往往不是对你来说最好的,而是对他们来说最赚钱的。收取佣金和很高的基金管理费的那些基金,就是这样 的商品。指数基金则对于证券公司来说收益很小。观察一下上面的表中三支基金的收费项目,你就会有一个正确的感性认识。如果你请证券公司里的人推荐基金,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一定会推荐第1支基金那样的商品的。

下面是一些关于指数基金的名人名言:

(由iDog译自日文版《一生お金に困らない人のシンプルな法則-究極のミリオネア入門》一书,并非从英文版“The Millionaire in You”直接翻译的。)

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要持有股票的话,最好的方式是无手续费的指数基金。根据扣除手续费和经费后的结果综合判断,指数基金的收益的确胜过职业投资者的大多数交易。——沃伦·巴菲特

如果你希望高效地分散投资,那么就应该选择指数基金。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大量股票的价格一起变动的指数基金的收益性,比不断地频繁买卖的投资组合要高。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美国第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指数基金相当于同时买入各种类型的有价证券,既合理又易懂。并且,如果不需要不断地进行繁琐的买卖交易的话,不但不用支付佣金,而且还有节税的效果。 ——伯顿·马尔基尔(Burton Malkiel),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漫步华尔街》作者(日文版:《ウォール街のランダム・ウォーカー》;英文版: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仅有1/4的股票型基金能超过股市平均回报。因此,我强烈地相信指数基金。 ——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证券公司创立者

(iDog注:而且,还不能保证那些今年超过了市场平均回报的基金,明年以及今后会一直能超过市场回报。)

30年前存在的350支股票中的189支,今天已经不再存在了。幸存的股票中,仅有14支股票(1/25)的回报超过股市的平均水平。 ——约翰‧C‧伯格(John C. Bogle),先锋基金集团的创立者

为什么多数人都自己一个一个地选股并不断地买卖,从而把时间都无端地浪费掉呢?指数基金被过低评价,以至于被人们忽视。但正是这些随着股市的变动而变动的指数基金,才是超过大多数职业投资者的交易结果的手段。 ——埃里克·泰森(Eric Tyson),《投资傻瓜书》 (原版书)等个人理财畅销书作者(日本版;英文版:Investing For Dummies

我爱指数基金。 ——威廉·F·夏普(William F. Sharpe),资产定价模型的奠基者,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iDog注:因为是威廉·F·夏普说的,使得这句简单到极点的话变得掷地有声!)

尽管有能提供良好结果的指数基金,财经杂志还是连篇累牍地刊载人气基金经理和投资分析师(iDog注:相当于国内的股评家等人)的股价预测。这种错误的信息如此泛滥是有其原因的,因为就算报道了这些专家的失败预测,也丝毫不会损及华尔街日报或纽约金融报道的利益。 ——拉瑞·E·斯韦德鲁(Larry E. Swedroe),《华尔街不想让你知道的事》(原版书)作者(日文版:《間違いだらけの投資法選び》;英文版:What Wall Street Doesn’t Want You to Know

投资游戏和其他游戏完全不同:在投资以外的游戏中,菜鸟很难超过那些经过长时间练习后技术已臻纯熟的玩家,但是对于投资,你不用吃苦也能获得接近股市平均回报率的结果。 ——杰里米·西格尔(Jeremy Siegel),金融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股市长线法宝》等长线投资畅销书作者(日文版:《シーゲル博士の株式長期投資のすすめ 》;英文版:Stocks for the Long Run

富人的不同之处,及投资者等级(附本人评注)

复习一下《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一书。超浓缩内容。

现金流象限

  • E:Employee,雇员
  • S:Self-employed,个体户,个人企业主,自由职业者
  • B:Businessman,企业主,创办公司的老板
  • I:Investor,投资家

富人与其他人的区别

富有的人收入的70%以上来自于I象限(投资),30%以下的收入来自于E象限(工资)。

穷人和中产阶级等大多数人,收入至少有80%来自于E或S象限(工资、报酬),只有不到20%的收入来自于I象限(投资)。

iDog评:要想达到财务自由,最终还是决定于I象限里产生现金流的能力。

投资者的等级

第0级:一无所有的投资者

没有钱用来投资。月光族,或入不敷出。大约50%的成年人属于这个等级(iDog注:这是说在美国,以下同)。

iDog评:“月光”的话,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有可能是本身的确困难,也有可能是对生活态度过于不严肃(内心不够强大,无法对抗欲望),还有可能是错误的人生哲学,比如有人认为有钱不吃掉或不买好衣服穿就赔了等。其实,吃的本质是极其低俗的生理欲望;穿的本质则是极其低俗的吸引异性的心理或虚荣心理。赶快想办法开源节流吧。

第1级:借钱者

通过借钱解决财务问题,甚至还用借来的钱投资。没有金钱意识,也没有好的花钱习惯。拥有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与负债有关(如信用卡、汽车贷款等)。他们看不出问题不在于他们的收入,而是在于他们的花钱习惯。这些人通常看起来很有钱,有好房子和汽车。但是仔细检查一下,就会发现这些都是用借来的钱买的。这些人若不做出改变,财务前景将十分凄凉。

iDog评:这样的人以美国人居多,所谓的贷款消费者。国内有向亲朋好友借钱进行大额消费的倾向,这样的话,就还不如向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借钱消费的美国人了。医治这种病的解药是:改变自己的这种爱慕虚荣的病态心理。那些靠自己努力而真正富有的人都生活简朴,你自己没那么多钱时,有何颜面去那样消费啊?

第2级:储蓄者

定期把一小笔钱存入银行或投入MMF、大额存单等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遗憾的是,他们储蓄通常是为了消费(攒钱度假、买家电和汽车等)而不是为了投资。经常为了试图节省一点点钱而浪费他们最宝贵的资产——时间,比如排大长队购买促销商品。

iDog评:国内老一辈的人属于这一类的较多,一方面是曾经经历过十分困难的时期(美国的那些经历过生活困苦的一些人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当时国内除了银行存款外根本没有什么其他投资手段。股市等出现时,一些这类人也很难接受。这种谨慎的态度还是对的,跟下面那些投机者相比的话。这类人的主要问题在于攒了钱以后就去做大额消费,从而最终还是一场空。当然,依照国内的那种高速的通货膨胀,不消费的话,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也很快就不值钱了。要我给这类人建议的话,那就是:如果你攒了钱必须买什么的话,去买债券、贵金属和宝石(包括成色好、纯度高的珠宝项链等,尽管有溢价)。最好是直接跳到第4级。

第3级:“聪明的”的投资者

这类人知道投资的必要性,且通常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聪明人,或曰“中产阶级”。但是在投资方面却算不得聪明,缺乏财务知识,读不懂公司财务报告。三种不同类型:

3-A级:“我不能被打扰”组。确信自己弄不懂钱是怎么回事而且永远不会懂。很少关心自己的退休计划,只是把钱放着,或者把钱交给他人打理,比如推荐分散投资的金融专家。

iDog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自己对自己负责。

3-B级:愤世嫉俗者。通常看起来充满智慧,但其实是懦夫。当向他们征求对股票的投资意见时,他们会告诉你,你会如何在各种投资中“受骗”。但这些人又奇怪地像绵羊一样温驯地追随着市场,根据媒体上发表的符合自己心意的股票信息去交易。问题是他们总是根据过时的消息操作,而真正聪明的投资者早就已经做完了。因此,他们通常会高买低卖。他们聪明,但害怕冒风险和犯错误,这使得他们等待得太久,直至股市涨到顶点时才在贪婪心的驱使下入场,之后就是迎来股市的暴跌,从而割肉出场,并认为自己再次“受骗”。

iDog评:国内一些在股市大跌时割肉出场并发誓再也不碰股票,而下一次股市快到顶点时又忍不住入场,从而再次重复该不幸过程的人,当属此类。这充分显示了人们在“恐惧”和“贪婪”这两种心理的驱动下参与股市的情况。巴菲特说过,要在人们都贪婪的时候恐惧,在人们都恐惧的时候贪婪。这一语道破投资心理的真谛。说这类人是“懦夫”似乎十分尖锐,但细想还是有道理的:这类人只有在大家都去抢购股票而导致股市暴涨、多数人都有账面盈利时,才敢于在贪婪心理的支配下进股市去跟着抢,这不是懦弱吗?这跟第2级的不去买股票是两回事,那些人不参与只是如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内心理念,只能说不够明智,不能说是懦弱。

3-C级:投机者。他们寻找投资的“秘密”和新鲜刺激的投资方式。不靠长期的勤勉、学习和领悟,而是靠所谓的内幕、暗示或捷径。涉足几乎所有投资形式。总试图来一个“本垒打”,实际上却总是出局。这些人是最差投资者,或曰“赌徒”。

iDog评:记得有人对此评论说,你好赌的话,还不如去赌马,起码还有马可看,而不是一些枯燥的数字和线条。当然,国内没有赛马,但国营的赌球什么的还是有的。值得说明的是,本人绝不支持你去做任何形式的赌博,而且本人也对赌博深恶痛绝。

第4级:长期投资者

非常清楚投资的必要性,积极地参与自己的投资决策。他们会清楚地列出长期计划,并依照该计划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他们用于投资的时间并不多,采用保守的长期策略(如彼得·林奇和巴菲特所推崇的投资策略)。他们考虑的是:计划在多少岁时退休?每月将需要多少钱?他们使投资简单化,只购买业绩好的股票和基金。不试图超过市场(iDog注:即做指数投资),比如,Vanguard S&P 500指数基金过去的成绩超过2/3的基金。他们愿意通过读书、参加研讨会等方式来学习投资知识,或向有能力的金融专家请教。他们非常有耐心,尽早从小额投资开始,充分利用时间的效应。注:如果起步太晚,比如过了45岁,则该等级将难以奏效。

iDog评:这可能是最容易的投资方法了。其难点在于人们不愿意如此“甘于平庸”,都觉得自己有可能是未来的股神。。。而且,很多人也不愿意及早开始,比如一些人认为趁年轻应该及时行乐,否则岁数大了就玩不动了。因此,世间一切尽在“因果”,你自己种下什么因,就会有什么果。

第5级:老练的投资者

财力充足(职业收入、企业收入、退休收入等),能够追寻更积极的或更有风险的投资战略。做集中投资,而不是通常的分散投资。经常把各种投资自己整合在一起(可比作自己买元件组装电脑),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购买现成的投资(可比作购买整台电脑)。

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财务,收入总是比支出多很多。受过投资领域很好的培训,谨慎但不愤世嫉俗,保持开放的头脑。

他们十分清楚,运行不良的经济时期和市场(iDog注:比如现在),恰恰提供了最好的成功机会。在别人出场时入场,并知道何时才真的应该出场。对于这个等级,退出战略比入场战略更为重要。

虽然冒的风险大于普通人,但他们憎恨投机。他们有计划并有具体的目标,每天都进行研究,积极参与投资管理。他们了解钱,知道如何让钱为自己工作,主要目标是增加自己的资产,而不是只为了能挣多点钱去花销。他们把投资收益用于再投资,形成更大的资产,因为他们知道,强大的资产才能产生高回报,且税收最少,利于形成巨大的长期财富。

他们通常把这些知识教给孩子,把家庭财产以企业、托拉斯和合伙人制的形式传给后代,而几乎没有个人财产(因而无法对他们课税)。他们有非正式的“私人董事会”为他们管理资产,包括银行家、会计师、律师和经纪人等。这些人通常被称为“金钱管理员”,甚至死后都仍然继续控制着那些钱的命运。

iDog评:这就是比较有难度的了,必须有这样的能力或者天资,还要拥有或能找到足够多的钱。但我们应该记住的一点是,如果什么都直接去买现成的,那么它几乎永远不是主要代表你的利益,而多是主要代表卖方的利益。例如,公司上市,你买其股票,只能赚公司的成长和盈利、以及其他人高买低卖的钱,而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另一方面,最初卖股票给你的企业家则是直接赚你的钱,且基本是确定的,否则就不会上市了。买各种主动型基金,基金经理们的高额报酬就是从基金投资者身上赚来的,这也是确定的,不管基金是赚还是赔。如果你自己做分散投资,或直接购买费用低廉的指数基金,自己做对冲,则不必负担如此大的代价。

第6级:资本家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达到这个投资精英所在的等级。这种人通常既是优秀的B,又是优秀的I,因为他能够同时创造企业和投资机会。他们通过把别人的钱、别人的智慧和别人的时间和谐地组织在一起,来为自己和他人赚取更多的钱。通常他们作为发起者和引导者,推动美国和其他大国成为金融强国,比如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福特家族、吉蒂家族和帕罗特家族。

第5级投资者通常用自己的钱投资,而资本家则利用别人的智慧和财富来投资。他们创造投资,并将其卖给市场;其他等级的投资者则是从市场购买投资。

他们让别人富裕,创造工作机会,并使一些事情发生,当然前提是自己有利可图。在运行良好的经济时期,他们做得很好;在运行不良的经济时期,他们会变得更富。

他们知道,经济混乱意味着新的机遇。他们总是在人们发现机会的几年前就早已参与使这种机会产生出来的项目、产品、公司或者国家的有关活动。当你在报纸上读到一个国家陷入了麻烦,或者爆发了战争或灾难时,你可以肯定,真正的资本家很快就会到那里,或者已经在那里了。

他们同第5级投资者一样,也是优秀的“金钱管理员”。他们十分慷慨。他们通过成为工业领袖、提供工作和挣很多的钱等途径为社会做出贡献。要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本家。

自我评价

目前,我主要属于E或者S,兼做I,和极少的一点B。十分汗颜的是,现在绝大多数的现金流还是来自于自己的工资(占90%以上)。下一步首先计划使自己的工资占总流入现金流的百分比降到83%左右。看来离“脱贫致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投资者等级,自认为现在主要属于第4级,即主要对指数等做长期投资(对自己的年龄略有担心)。稍稍掺杂一点第5级的内容,会自己拼装一点简单的组合来对冲风险,但目前还远远没有达到那种等级的财力和能力。

其实,第4级很容易做到,甚至比成为第3级都容易,其要点也能三言两语就说完。关键是要对投资和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这可能是对一些人来说(包括当初的我)比较困难的地方吧?就好比佛教净土宗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修成对很多人来说难以置信一样。真希望自己十年前就能认识到这一点,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时间的作用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孩子今后会有机会被传授这样的观点,当然如何做还是要看他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