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邻家百万富翁”的财富积累公式

《邻家百万富翁》(となりの億万長者―成功を生む7つの法則)一书,是作者根据与大量美国百万富翁直接面谈的结果,而得出的关于他们的特点和成因的结论。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如下公式:

期待财产 = 税前家庭年间收入 x 年龄 / 10

并提出如下观点:

  • 该公式算出的财产额为“及格线”。实际财产接近及格线的,说明有基本的财富积累能力,称为财富积累普通生(Average Accumulators of Wealth),简称“AAW”。
  • 实际财产超过该及格线的两倍,则称为财富积累优等生(Prodigious Accumulators of Wealth),简称“PAW”。书中的百万富翁基本上都属于这种情况。
  • 实际财产不足该及格线的一半的,称为财富积累劣等生(Under Accumulators of Wealth),简称“UAW”。

当然,该公式对于年轻人,特别是尚未工作或刚刚工作的人,是很不准确的。比如说,某个15岁的孩子,一年中仅仅打了一次零工,赚了1,000日元,而之前从来没打过工,那么按公式,AAW的水平应该是1000 x 15 / 10 = 1500。显然,这大于这个孩子的总收入,这是不可能的。

作者在自己的博客文章中提到,由于他考察的对象大多都是50岁以上的百万富翁,因此,对于50岁以下的人,该公式不会太精确,会过高估算其资产。

这里,用日本的例子加以试算:假设某人从22岁开始工作,刚开始时的年薪为300万日元,并逐年线性增长,到60岁时,年薪增至1,000万日元。这比较符合传统上的“年功序列”,现在和以后还适用与否就不好说了。但总之,这算是一种典型的情况。

首先假设此人一直把工资的10%存起来,用于储蓄或投资。那么,在各种回报率下(假设储蓄时利率为0,符合现在的零利率政策),这个人的实际财产情况和公式计算值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中,“累计储蓄额”是指把存下来的钱单纯积累而不用于投资的结果(即投资回报率为0%);三条虚线分别为PAW线、公式线(及格线)和UAW线。

case1.png

从图中可见,如果总是存10%的税前收入,在长期投资回报率达到8%的情况下,才能在60岁时接近优等生(PAW)的水平。在47岁之前,则一直处于及格线(AAW)之下。而投资回报率在1%以下时,则终生(这里指到60岁为止,因为60岁以后,如果退休的话,收入会大幅下降,当然不可能积累太多财富)为差等生(UAW)!在投资回报率达到5%时(以前典型的美国国债回报率),则在59岁时刚刚达到及格线。

在每年都用15%的税前收入投资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case2.png

此时,在回报率为8%时,则可在50岁出头达到PAW的水平(符合“邻家百万富翁”的平均情况)。之后,由于复利的作用,在60岁时,资产会增加到1.8亿日元左右。投资回报率在5%时,则可在46岁时达到及格水平,但终生都不能达到PAW的水平。投资回报率3%是分水岭,少于这个回报率,则终生不能及格。不过,在回报率为0%时(单纯的积累),也会在UAW之上。可见,多省些钱还是有用的。

下面分析一种更合理的情况:假设开始时存税前收入的10%,然后储蓄率也逐年线性增加,到60岁收入1,000万日元时,储蓄率达到40%。这样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存更多的钱是更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状况如下图所示:

case3.png

此时,如果投资回报率为8%,则在48岁时达到PAW的水平,并且在60岁时,总财产增至2.5亿日元左右。回报率为5%时,也可以在40岁出头就及格,并在56岁时达到PAW的水平,拥有1亿日元左右的资产。值得注意的是,就是单纯地储蓄,也能在54岁时及格,资产总额达到5,000日元左右。当然,在回报率低于5%时,终生不能达到PAW的水平。

这个公式是很苛刻的。我计算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显然离及格水平很远,不过倒也没落到UAW的水平,算中等偏下的水平。于是乎,从小在学校一直属于优等生,终于在财富积累方面沦为差生。。。一方面,这是由于自己的年龄还不够大(还没进入50代)有关,同时,也与受教育太多有关。据书中所述,教育程度属于财富积累中的负面因素,因为,学校教育时间越长,开始工作和投资的时间越短,而时间在资产形成中从来都是异常重要的因素。

这里列出一些书中关于积累财富的要点:

  • 对于高收入者,学历和资产成反比,因此,医生不容易积累财产。
  • 高收入、低资产的人的共性之一是无法把握家庭支出情况。
  • 在高级住宅区居住,往往会因为要撑门面而使生活开销大幅提高。
  • 拍卖商大多是富翁,因为他们在工作中目睹了用过的消费性财产在出售时的贬值情况,因而,他们一般不乱花钱购物。
  • 一般百万富翁们不买新车。他们买车平均花费在资产的1%以内。
  • 一般百万富翁们不会花大价钱买服装,大多在300美元之内。
  • 一般百万富翁们看起来都不像人们印象中的百万富翁。
  • 一般百万富翁们不会过于给自己的成年子女提供经济援助,因此,他们的子女大多比较自立,不会把父母的财产认为是自己的。
  • 一般百万富翁们会花更多的时间管理家庭开支情况。
  • 一般百万富翁们会花更多时间用于投资和相关的学习。
  • 一般百万富翁们尽管平时比较节俭,但不会吝啬支付给会计师等理财专家的费用。
  • 专业主妇家里养大的女孩,更倾向于做专业主妇,缺乏经济上自立的想法。
  • 高消费、低资产的人的子女往往同样高消费,无法积累财富。
  • 低收入、低资产的人家里出身的人,虽然有获得高收入的强烈动机,但获得高收入后,为了洗清当年贫穷的“耻辱”,往往也会高消费,因此也不容易积累财富。
  • 培养孩子在经济上自立的要点:不提遗产的事;不告诉子女自己是富翁。
  • PAW的目标:从零开始构筑财富,让自己在经济上独立。
  • UAW的目标:通过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来向他人夸耀自己。

另外,很多人反映“邻家百万富翁”一书由于是统计数字的堆砌,读起来十分枯燥,不如同作者的“なぜ、この人たちは金持ちになったのか”一书更易读。不过,对于只相信数字的我来说,倒是读来十分有趣的一本书。

建立财富的公式

我认为,较严格地说,建立财富的公式应该是如下的形式:

建立财富的公式

其中,可以认为初始条件为

初始条件

这里各项的意义如下:

Ai – 第i期的资产总额
Ii – 第i期的收入
Ci – 第i期的消费(支出)
ri – 第i期的投资回报率
Di – 第i期的负债额
Ri – 第i期的负债利率

根据该公式,我们可以讨论建立财富的要素:

增加收入:显然,收入越多,资产总额越大。

减少支出:支出越少,本期留下的资产就越多。经过复利的作用,会对将来财产的建立产生重要的作用。

增加资产:如果本期的收入比支出大,剩下的钱自然地就进入资产中,使资产变大。

提高投资回报率:资产运用的回报率越高,经过复利的作用,资产的增长越快。

延长投资时间:从公式中很容易看出,投资期间数n越大,投资资产的增加就越大。时间加复利是财产增长的重要催化剂。

减少负债:债务当然是越少越好。

降低负债的利率:债务一般都会被对方收取利息。当然,利率越低越好。

这些因素都很重要。依据我的观点,其重要程度排名如下:

减少支出:这是十分重要的,是其他一切因素的基础。最起码应该把支出控制在收入的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再尽量使(收入-支出)变大,并在期末把多余的钱用于储蓄和投资(或偿还负债)。“となりの億万長者―成功を生む7つの法則”一书清楚地揭示了控制支出对建立财产的重要作用。

债务和债务利率:债务的重要程度跟其利率有关。如果利率极高,典型的例子包括分多期付款的信用卡债务和消费者金融债务,则减少负债是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尽最大努力优先偿还,然后再考虑投资;而如果债务的利率很低,比如日本的自住房贷款利率(现在为1%左右),则不必太在意,而应该拖着慢慢还,同时把自己多余的资金投资在回报更高的地方。

延长投资时间:换言之,就是“尽快开始投资”和“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坚持投资”。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财产自然地随之而增长。等财产建立到一定程度后,就不需要再工作,此时,财产本身产生的收入大于或等于支出。

提高投资回报率:当然,回报率越高,财产的增长越快。但是,对一般人来说,这个回报率是有限度的。跟增大回报率相比,尽量不使自己的财产产生损失更重要。因此,应该使用“投资组合理论”来设计一个合适自己的风险-回报关系的投资计划,然后按计划通过分散投资、指数投资、资产分配和再平衡等手法让自己的财产稳健地增长。

提高收入:收入当然越高越好。但是,收入的提高也是有限度的。因此,与其过于注重提高收入,不如首先重视控制支出、坚持投资、定期理财(再平衡)更加有效。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收入源、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等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收入。

资产运用方式

快速读了一下SBI集团所著的“2009年度版 図解 自分に最適な資産運用が一目でわかる本”一书。

首先做了一下资产运用风格的自我诊断。书中把人们的投资风格分为5类:

  • 本金重视型
  • 安定型
  • 平衡型
  • 成长重视型
  • 积极型

可能多数日本人属于前两种类型吧?这使日本政府十分头痛,因为这不利于资本市场和经济的发展。

记得以前曾用其他工具做过类似的诊断,得出的结论是我是“十分爱好风险的人”。。。最近由于年龄的增长、家庭责任的增加和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而收敛了不少,但得出的结果还是“积极型”。。。不过,我对书中对这种类型的人所建议的资产组合不是十分认同,比如说,我对投资日本的各种债券一点都没有兴趣,可能是因为我是比书中所说的更 “积极”的类型吧?不过,我对积极运用并不是有太大的兴趣(刚开始学习投资时比较有兴趣),也就是说,并不喜欢“炒股票”,而是更倾向于长期投资和指数基金的运用。

书中还给出了20岁到50岁的资产运用的建议,可供参考:

20代:独身时代。此时应养成储蓄的习惯,形成用于投资的本钱,积极地去学习投资方面的知识,并用储蓄的一部分逐渐购入金融资产。

【iDog评】完全赞成该观点。可惜我当时没能阅读类似的书籍,从而耽误了不少时间。时间在投资方面是很重要的资源。好在我生活一向比较简朴,从而没浪费太多金钱,也没负债。不过,在购买计算机摄影器材方面的开销还是比较大的。后来买的就都是比较便宜的了。

30代:第一责任时代。这一人生阶段主要有孩子的出生和买房等重大事件。此时要积极储蓄,以便支付购房的首付和准备孩子的教育费。

【iDog评】对于购房,可能国内的人的情况完全不同,比如,很多人不先买好房子的话,就无法结婚,甚至很多人要求男方必须有无房贷的房子。。。在日本(以及欧美)这种要求是十分荒谬的。因此,在国内的话,准备购房的资金更像是对男方的父母的要求。。。

实际上,购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因此,要学习房地产和房地产投资的相关知识,用以正确评价自己要购买的对象,评价租房和买房哪个更合适(很经典的争论),申请合适的贷款。很多人就是因为买了错误的房子而使得自己的生活十分痛苦,整天战战兢兢地在职场忍耐,生怕被裁员。一旦失去工作,由于无法按时还房贷,而被迫放弃房子。在学习相关知识并实际积累看房子的经验的同时,每月按计划储蓄(或在合适的时间卖出部分金融资产),以便支付购房的首付。

至于教育费的准备,由于到孩子受教育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早期教育可从正常的生活开销里支付),储蓄或相关的储蓄计划并不见得是最好的方式。我为孩子准备的是一个比我自己的投资风格保守一些的投资组合,包括日本股票基金、国外股票基金、REIT基金和国外债券基金等(按照书中的观点,可能还是过于激进)。

40代:第二责任时代。这一人生阶段的特点是疾病和事业的风险比较高。此时应优先返还房贷,并充分重视退休后所需资金的建立。

【iDog评】这一阶段,对健康的投资所得到的回报可能更大。没病没灾的话,不但自己补遭罪,而且也不用支付大笔的医疗费。

至于房贷,如果先前没有购入错误的房子,并不一定需要优先返还,而是应该把钱留在手里,继续积极地投资。因为现在日本的自住房贷款利率实在是太低了(1%左右),做任何投资所需的贷款利率都比自住房贷款利率高得多。因此,对房贷的正确策略应该是“能拖就拖”,而不是优先返还。当然,也要保有一定的现金,从而保持一定的机动性,比如万一失去了工作,或万一日本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应该有能力保住自己的房子。此时的投资风格应向高Income Gain的方向逐渐转换。

50代:第二人生(Second Life)准备期。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准备好退休。人们退休后,每月支付的房贷是经济和精神上的主要压力来源。因此,应争取在退休前还清房贷。同时,要注意风险的分散,注重Income Gain回报率高的投资,比如外币MMF、REIT、电力股和公寓经营等。

【iDog评】此时是否应还清房贷主要取决于自己之前的投资是否成功。如果基本指望不上自己的投资的话(资产严重缩水、没有足够的现金流等),可能还清房贷是一个好主意。否则,还是继续投资比较好。当然,投资高Income Gain的资产是完全正确的,这种投资成功的话,会赚到比房贷利息更高的回报,因此比还清房贷更合算。当然,如果买了不合适的房子而导致每月归还的本金部分也过高的话,的确会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压力,自然要尽快归还。

结论:各种书籍都是这样,都能教给初学者必要的知识。但是,最终如何去做,则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风格,而不能一刀切。我自己的风格也不见得是正确的,只有由时间去检验了。当然,如果的确是错了,也有可能随着知识的积累而被我自己修正过来。希望自己有这种很重要的自我修复能力。

今年的情人节

昨天(2月14日)是情人节。晚上下班回家,被雨夹雪打得很狼狈。于是,在换好衣服吹干头发后,就决定出去到家附近的家庭型餐馆“ガスト”吃一顿晚饭。出门一看,雨夹雪变成了鹅毛大雪。这在东京是不多见的,只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冬天,雪下得很大,以至于公园里都堆起了雪人。

到餐馆后,不知道是这里不够档次,还是大雪把人们挡在了家里,反正没几个人。倒是正好便于我饭后边喝咖啡边读书。最后人们陆续离开,以至于禁烟席那里就剩下我一个人。

吃完饭,见外面银装素裹,天地万物都披上了一层毛茸茸的白色轻柔外衣,好像披上了雪白的嫁妆。这倒是很配合情人节的气氛。我记得一位韩国人曾说,在韩国,下雪后,男孩就对女孩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我不知道是韩国人天性浪漫(好像没看出来),还是这出自影视作品中的台词,反正感觉用在这里倒是很贴切。

今天早上,地上还积着昨天的雪,结果晚上回家,就全部魔术般地消失无踪了。看来还真像是一个浪漫的礼物。

走向成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失败的过程

记得李小龙在“死亡游戏”的剧情设计中,武术高手为解救自己被扣为人质的家人而被迫到死亡塔过关斩将夺取秘宝,在九死一生地冲破层层关卡到达顶层时,看到宝匣内只有一张纸条,写着: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过程。这句话虽然富有哲理,但显然十分不吉利,结果一语成谶,李小龙不久后就突然死亡,死因至今未解。

这里套用这句话并将其变得吉利些:不断地失败就是一个逐渐走向成功的过程。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为了制造灯丝,试验过成千种的材料。有人说,失败那么多次,算了吧。爱迪生说,我已经成功地证明了这么多种材料不行。以前看到这则轶闻,只是觉得爱迪生充满自信,并言语机智,现在则越来越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含义。实际上,爱迪生说没说这话很难说,因为我能检索到的都好像以讹传讹,存在各种版本。不过,爱迪生的确说过这样的话:“If I find 10,000 ways something won’t work, I haven’t failed. I am not discouraged, because every wrong attempt discarded is another step forward.”(iDog译:如果我找到1万种不可行的方法,我并没有失败。我并不会气馁,因为每一个被放弃的错误尝试都是又一次前进的步伐。)这句话说的更明白。

我想到的例子是,设想自己现在正处于一座迷宫中,并且知道有一条或几条路可以走出去。为了成功地走向出口,我们该怎么办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相当一部分人会只是坐在那里,或者在经过有限的几次失败的尝试后就裹足不前,然后怨天尤人地想,为什么自己会在迷宫里,而别人都在外面快快乐乐地生活?

还有一些人在那里想,这样留在这里也不错,这不是有好多人在这里“陪绑”吗?不过,能出去的话也真不错。可是,这里的人有几个能出去呢?

还有的人会发明某种宗教,告诉人们说,其实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安心地坐在这里才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找到安静的乐园。。。(注:本人在这里没有嘲讽宗教的意思,因为很多的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都是真正地想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相对于红尘里的成功,他们的理想才是伟大的。只是,人们会随意地发明很多宗教,而且那根本就是糊弄人的。)

还有的人在像没头的苍蝇一样疯狂地横冲直撞一番而没有找到出口后,累得精疲力竭,倒在那里彻底地失去了斗志,认为出去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而那些真心地想出去的人,会从眼前的路开始尝试,当发现一条路不通后,就返回去,记录下来这条路不通,再尝试下一条路。这样,尝试了一条不通的路,并非简单的一次失败,而是成功地标记了一条不通的路,也就是成功地缩小了选择范围。这样下去,肯定或早或晚会找到一条正确的路。想到这里,我又记起Michael Masterson所说的话:在致富的过程中,你做出了各种努力,而最后实现致富却跟之前这些努力都没有太大的关系。的确,走向成功的那条路跟那些不能通向成功的路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是,如果不尝试那些路并证明那些路不能通向成功,又怎么能找到这条通向成功的路呢?

因此,我们不应该害怕失败,而是要意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祸兮福所倚”,正是今天的这些失败,才成就了自己明天的成功。为了尽快走向成功,不但不能惧怕失败并因此而裹足不前,而且还应该主动地怀着感恩和高兴的心情去拥抱失败,并且设法让自己失败得更多更快。快速的失败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日本如果破产,我们将会怎样?

在很多年前,就有一些人提出有关日本破产以及相应的资产保护的话题。近年来,形势进一步恶化,日本的前景越来越令人担忧了。日本的主要问题是多年来政府欠下的巨额债务。现在,日本的国债余额为997兆日元,日本国民人均负担783万日元。尽管如此,政府做预算时还是丝毫不见悔改,致使国债余额越来越高。如果把这些债务都用1万日元的票子叠在一起的话,那么这叠钞票会直冲云霄,伸向太空。明年(2012年),由于社会保障费的增加,国债发行额会突破50兆日元。当然,这也并非现在执政的民主党的过错,要是追究起来的话,一直以来执政的自民党和对此默许和姑息的日本国民的过错更多吧。

今年1月27日,S&P将日本的国债评级从AA+降为AA-。2011年1月28日,主要国家的S&P国债评级如下:

  • AAA:美、英、德、法、加
  • AA+:比利时、新西兰
  • AA:西班牙、卡塔尔、斯洛伐尼亚
  • AA-:日本、中国、科威特、沙特、台湾地区
  • A+:意大利、智利
  • A:爱尔兰、韩国
  • A-:葡萄牙
  • BBB:俄罗斯
  • BB+:希腊

国债的评级降低,会使今后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筹资更加困难。更严重的是,日本政府似乎不把这些当回事,可能觉得难以治理,于是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己在位时,先拖着,混过去再说。同时,又毫不收敛,每年依旧大量地浪费财政预算。因为他们有一种看法:日本国债的持有者大多数是日本国民,而不是其他国家,且现在的国债余额比日本国民的存款余额略低,因此不会有问题。而且,就算无法偿还,那就不还好了,不过是让国民自己买单而已。在现在这种萧条中,工薪族们的工资越来越少,而公务员们却一枝独秀。大约8年前,我在一家小有名气的外资企业工作时,一位做技术咨询的同事说,他的工资还比不上他的当公务员的妻子。在纯技术公司里做技术咨询的人,工资应该是比较高的了,可见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是多么的高。同时,各地方政府又总是弄一些莫名其妙的项目,比如某一种地方政府发行的小册子,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封面随着区或市的不同而不同。结果,印刷工作承包出去时,居然是按照好多种小册子(而不是一种小册子+好多种封面)付费。还有一个地方更绝:在一个小河上修了一座桥,如果你从桥上走到对岸的话,你会发现前面走不了,到此为止。那么,为什么要建这座桥呢?这些,显然都反映了政府对花光预算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同时也中饱了那些关联企业的私囊。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政府的态度和税收水平等没有根本的改变的话,很难说日本就不能破产。

如果日本国债的评级继续下降,那么日本政府的财政就会恶化,国债价格会急剧下落。这时,国债持有者的资产就会大幅缩水,而国家必然会调动一切可用资源来还债,其中包括国民存在金融机构里的储蓄、年金和保险等。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也不可能挺得住,必然走向破产。金融领域里供血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的话,赖以生存的民营企业也会相继破产。此时,大量的失业者无法获得工作,同时,日元大幅贬值,且伴随着急速的通货膨胀,日本国内的物价会急剧上涨。在这种状态下,根据阿根廷的经验,一半以上的日本国民将会变为贫困层。这时,在日本工作的外国人肯定被迫撤出日本了,而日本人自己也不得不到国外去找工作 机会。在这种凋零的经济环境下,日本还能不能东山再起就很难说了。

同时,这也绝非日本自己的问题。日本是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第一大债权国是中国),日本破产了的话,必然会甩卖持有的美国国债,因此会对美国和美元也造成巨大的冲击。世界上两大经济强国引起的经济动荡是十分恐怖的,全球的经济都将被波及。

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临,将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这些在日本生活的人应该怎样应对呢?

  • 日元会变为废纸。⇒ 我们应该适当地减少日元储蓄的头寸。
  • 美元也会被冲击。⇒ 要适当地保有美元的头寸,用作资产的分散,但不可过于依赖美元。
  • 欧元由于内忧外患也不乐观。⇒ 适当保有欧元的头寸。
  • 中国由于国家对货币等的调控作用比较强,相对于自由兑换的货币,比较不容易收到冲击。但这不等于说人民币就是绝对安全的:首先,中国目前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美国和美元受到冲击的话,中国也难以幸免;同时,中国现在的经济和房地产泡沫也很难说就不出现问题。⇒ 适当保有人民币,避免贷款买太贵的房子。
  • 黄金:黄金虽然在这种乱世中有保值的作用,但是,现在黄金价格相对于2000年已经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已经很贵了,呈泡沫状态,此时买入黄金,如果这一天不来临的话,可能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有就继续持有,没有也不见得就得立即去买。
  • 瑞士法郎:有保值的作用,但除此之外,好像没什么用处。⇒ 有多余的钱可以适当购买。
  • 股票:一方面,由于经济动荡,利率急升,销售受阻,公司的经营会变得很困难,加上人们缺钱,不得不变卖持有的股票,充当生活费,因此,股价必将大幅下降。但另一方面,由于股价是对公司的价值的衡量,其中有很多实物资产,因此,在急速的通胀中,股票的贬值肯定不如货币贬值多,因此,如果公司不倒闭的话,到时候卖股票换钱可能会对自己很有帮助(当然,如果很幸运的没有生活上的问题的话,这会是很好的买入时机)。⇒ 适当保有稳健的大公司的股票,尤其是跟生活必需品相关的公司。小公司恐怕会很危险。
  • 基本生活资源:到时候基本生活资源定会变得短缺,且这些都是生活所必须的。⇒ 一定要提前保证有住房和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源。

关于住房,如果是贷款买的房子的话,必须要保证维持一定水平的日元储蓄额,以便到时候能尽量归还。否则,一方面失业在家没有收入,另一方面利率急升,每月还款额变成了一笔巨大的支出。在这种情况下,房子被银行收走拍卖,也会由于缺乏买家而卖不上价,这样一来,搞不好还是欠银行的钱。因此,房子作为传统上对抗通胀的工具,在急速通胀的情况下不见得有用,弄不好还会反遭其害。假如说,现在的1万日元到这一天来临时,只剩现在100日元的购买力,那么,如果贷款4000万日元购入房屋,到时候贷款余额是3000万的话,这项债务也会随着通胀而贬值到相当于现在的30万日元的水平。这本身对购房者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到时候你能不能拿出这30万却成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因此,适当的资产分散是一种防卫方法,到时候希望其他货币不会贬值这么严重,兑换回日元的话,就不愁还款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固定利率贷款。虽然相对于1%左右的浮动利率来说,2~3%的固定利率似乎很不合算,但这一天真的来临的话,在浮动利率急升到10%以上时,这样的固定利率显得如此的低廉。

投资用的出租性房地产会如何呢?贷款购买的出租房,也会面临很多经营困境。急速通胀后,很多的人会失业,这样,他们按原定的房租支付都困难,如果你相应于通胀水平而涨房租的话,恐怕很少有人能住得起了。就是不涨房租,很多失业的人也会拖欠越来越多的房租,且很难讨回。就是用法律手段把这些人驱逐出去,一时也很难找到新的租客。同时,如果当初贷款是变动利率的话,每月还款额肯定会涨到一个可怕的水平。因此,很容易失去房子,并走向破产(卖掉后还是还不了欠 的债务)。

因此,不论是自住房,还是出租房,如果是零首付全部贷款的话,到时都将十分危险。用固定利率贷款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保护。如果你现在不想在利率如此低的情况下用较高的固定利率贷款的话,就要保证自己有一定的日元存款,到时候能容易地全部还清,或至少还清一大部分。

至于食物,米、面、油、盐等不易变质的材料是很好的囤积对象。同时,如果能确保自己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话,可能会更加有帮助(听起来好像日本要遭受全面的核打击似地。。。其实可能情况不会如此严重吧?)。再有就是人身防卫工具?

总之,我十分不希望这一天会到来。不过,从现在开始就有意识地做一些资产配置工作的话,不管这一天来不来,都会对今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好处。

成功和变化

成功通常都是跟变化结合在一起的。道理很简单,对于一个现在还不成功的人来说,如果毫无变化的话,那么他就永远也无法成功。要成功,就得从目前的“不成功”的状态变为“成功”的状态。

我在2009年被裁员时,隐隐意识到了这是上天在我背后的轻轻一推。可能上天看我总是懒惰地安于现状,或者是在每天忙碌、繁琐的工作中忘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感到十分着急和失望吧?“这小子怎么就不能改变自己了呢?让你失业,看你动不动!”可是,别人不推就不动,一推动一下就又停下来的懒惰者是难以成功的,必须自己主动地动起来,也就是自己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人生,“扼住命运的咽喉”,主宰自己的未来。

根据“30代で年収3000万円を実現した300人に聞いた!稼げる人 稼げない人”一书中的调查,那些30多岁就能赚得3000万日元以上的年薪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自己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的人。有人明知创业很容易失败,也看到了周围很多朋友的失败,还是毅然放弃了自己的“正社员”职位(注:现在由于经济不好,获得有较多保障正社员的职位本身就十分困难),选择了独立创业,从而取得了成功。还有人在保险公司工作,主动选择了完全的绩效工资,拿不到保单就拿不到一日元的报酬。但正是由于主动承担了这种风险而收到了极高的回报。我在“被裁员的好处和应对策略”一文中,给出了应对裁员风险的策略和心法,但这也只是着眼于被动地被公司裁员而得到的一点回报而已,跟上述这些主动地逆流而上的勇者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这些人不是被动地等待变化的出现,然后再用自己的充分准备来应对,而是自己主动去创造这些变化,从而加速自己的成功。就像练武功一样,是自己练习完了后,等着坏人送上门来与之搏斗来提高呢,还是主动跟师父、师兄弟练习对打来提高呢?

如果不对生活作出改变,而是按照大多数人那样的路子,按部就班地生活的话,就掉入了一个已被社会设计好了的框架(framework)之中。在这个框架里,饿不死撑不着,就像电影Matrix(黑客帝国)中描述的那样,只能被框架利用,自然也就很难取得成功。而且,如果框架出现了问题的话,恐怕里面的很多人就要倒霉了。现在的“好好学习——进好学校——进有名的大企业——终生在同一个企业里努力工作——退休拿养老金”的模式,就已经显示出要出问题的端倪了。

框架的作用是用更少的精力,按照已被证明切实可行的方法去重复地实现类似的目标。这在软件设计和实务工作中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同时也限制了使用框架的人,使他难以跳出这个框框,也就是说,难以做该框架所不支持的事。我对此深有体会,因为我在拿到一个大的软件项目后,首先就是设计框架,然后用该框架来支持各 种变化。比如,我最近负责的一个关于股票方面的计量分析计算的项目就是如此,首先设计好计算的框架,然后逐渐支持各个市场:日本的东京证交所、大阪证交 所、以前的JASDAQ和Hercules,然后是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等。但是,各个市场往往有其特殊的地方,这时,用该框架就难以支持这些市场的 实现。因此,首先要修改和扩展框架,然后才能把这个特殊的市场有机地结合进去。一个更简单的比喻是练习书法的方格。开始学习书法时,要一板一眼地在方 格里严格地练习。但是,如果不突破这些格子的限制的话,很多种书法作品就很难完成,因为行书和草书作品中,各个字的大小往往是相差很大的。同样的,社会生 活的框架由于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或者说,是让大多数人为它服务的,因此,陷于其中,自然会成功地使自己不成功。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成功者从古到今总是少数人。因此,每当听到“大家都如何如何”时,首先要在心里打上一个大大的红叉,然后再去思考这件事情。

自己开公司(雇人的那种,自己光杆儿司令的不算),实际上就是构建一个对自己盈利有利的框架,并把资金、设备、技术和有才能的人(雇员)组织进去,使之驱动框架为自己服务。就像拉磨一样,磨盘本身就是一个框架,把驴组织进去,遮住它的眼睛,设法让它高兴地一直“往前”走,从而驱动磨盘来为磨坊主服务。

因此,要成功,就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看清这个框架,挣脱它的束缚,有可能的话,还要构建对自己有利的框架。

由此,我想到了修行者。修行的人看似十分消极,整天无所事事,但实际上他们有着更高远的理想,他们要跳出的是一个更加巨大的框架,一个天造地设的看似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框架。“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正是对这种思想的描述吗?因此,他们绝非无所事事之徒,而是真正的勇猛精进的“伟丈夫”,是真正的大勇之士。他们修炼成功了,才是人类中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

被裁员的好处和应对策略

我发现,一旦有了第一次被裁员的经历后,很容易上瘾。:-)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平稳的生活虽然很可贵,但变化往往能带来机遇。可以说,只要是变化,就有机遇。例如,如果你投资或投机股市,如果股价常年保持在某个数字不变,而且没有股息,那么不论你投资多少年,都赚不了钱,而且要是有通胀的话,你还赔钱。而假如股价有变动,则你就有了赚钱的机会:若上涨,则低买高卖;若下跌,则先放空再买回。当然,我只是说有机会,不等于说发生了变化时,你就一定会赚而不是赔。。。同样的,被裁员也是一种变化,弄得好的话,不但能小赚一笔,而且还能休一个很长很长的假。这两者都是普通工薪族所无法奢望的。如果你实在是呆得无聊了,而且还一时找不到工作的话,还能一边领着失业保险,一边免费参加一些职业培训等。

当然,这建立在如下的基础之上: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加,跳槽或被裁员的风险也越来越大,40岁以后的人是不建议跳槽的(参考:貯蓄のチカラ 30歳からのおカネの教科書)。所以,对于年龄偏大的人,能不被炒鱿鱼的话,还是一直工作的好。

因此,在现在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地做准备:

平时努力地工作,尽最大能力为公司做贡献。这样,大家都会看在眼里,你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对公司有价值的雇员。对一个公司来说,雇员可分为如下几种:

  • 不可或缺的
  • 有价值的(有比没有好)
  • 有没有都行
  • 没有比有好
  • 害群之马(一定要立即开除的)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前两种:不可或缺的或有价值的。在经济不好时,后两种会首先被炒鱿鱼,但随着经济形势的继续恶化,有没有都行的人处境也很危险。当然,就是一直努力工作,而且对公司有价值,也不能保证不会被裁掉。比如,有些情况下,公司会把某一个部门全部裁掉,这种情况下,就是你在该部门再不可或缺,也不能逃出被裁员的命运。但是这至少是你做出的实际的成绩,在找下一份工作时,这会是很有说服力的雇用你的理由。因此,付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

在努力工作来确立自己在公司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也要积极地、有意地甚至刻意地发展自己的通用性技能和核心竞争力。如果一提起某种工作,别人很容易地就想起你的话,就是在这家公司没有机会了,在其他很多公司也还会有很好的甚至更好的机会等着你。

同时,在自己有工作时 ,一定要注意投资理财,切勿大意,否则,一旦断了财源,则悔之晚矣。正如“富爸爸系列”书中所云,财富是以时间衡量的。要弄清楚自己每月的平均开销水平,并用它去除(不是除以)自己的纯流动资产,来确认自己的资产可供自己在完全不工作时维持多久的正常生活。由于被裁员时往往有一定的补偿,因此,若有一定的资产,并且自己有通用的技能甚至有核心竞争力的话,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从法律上保障自己的权益(获得永住权),以及从精神上保障自己的心灵不受伤害(提高修养),则基本上就准备完毕了。这时,我们就可以充满信心地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因为此时的暴风雨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些额外的能源罢了,既来之,安有不笑纳之理?

日本今年的就业市场

经过了2009年的大低谷,在2010年中,就业市场情况基本上不错。这个结论并非是从统计数据得来,而是我自己的切身体验。在2009年5月我被裁员后,市场上一篇萧条,几乎没有工作(从我的角度讲),联系猎头也几乎没有回应。我记得当时有位加拿大猎头公司的猎头约我见面谈谈,还让我十分感动,因为当时根本没有什么机会,他是做一件具有前瞻性的工作,而我也是闲得难受。到了7月之后,新工作机会开始出现,后来越来越多,最终又回到了经常被猎头“骚扰”的状况。

在过去的一年(2010)中,日本的企业经过市场的历练,变得更加健壮(日语“筋肉質”,肌肉型选手),收益能力更强了。当然,在此过程中,也伴随着很多的痛苦:要提高收益,降低费用(所谓的减少赘肉,变成肌肉型),就得裁员,让没什么贡献的人离开,以及让更少的人干更多的工作。对于日本公司,由于法律保护,要裁掉“正社员”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被裁掉的大多是从其他公司派来的“派遣社员”。而对于派遣社员来说,如果没有接收的单位(派遣先),就很难拿到工资,或只能拿到极少的工资。因此,从宏观上来看,结果是一样的,就是公司最终以提高社会的失业率为代价来增强自己的收益能力。

之前很多人认为,今年(2011)经济会有很大的好转。根据统计,兔年有跳跃之像,股市多有大幅的上涨。我的看法是,股市可能真的会有所上涨,因为现在日本的股市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看,的确是远远落后。全球股市在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后,首先新兴市场开始反弹,之后美国和德国的市场也基本恢复了,唯有日本市场还处于较低的水准。因此,日本市场如果在今年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并没什么好奇怪的。但是,由于国际的“货币战争”,日元现在过于强劲,而极大地抑制了日本输出企业的盈利能力。日本作为一个输出型的国家,今年到底会怎么样还不好说。就算股市自然地反弹了,也不见得企业的收益就真的有大幅的好转。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债和人口老龄化,以及多年来的通货紧缩,和日本人对投资的保守和对消费的抑制,都使日本的前景有很大的悬念。

我估计我在今年可能不会被裁员。现在市场上就是有好工作,我也没太大兴趣,因为多拿的钱在扣掉各种税金后,跟由此带来的风险比,很难说就是合算的。而继续留在公司,不论是继续受雇(持续地每月获得一个现金流),还是被裁员(能拿到相应的补偿),都是比较有利的。同时,较长时间在同一个公司持续工作,也对提高社会信用度有很大帮助。

日本的高智商乌鸦

日本的乌鸦可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乌鸦了。看了一个电视节目,里面一位鸟类专家用大量的照片和视频讲解了日本的乌鸦的聪明之处。

饮食:

  • 乌鸦把贝类叼在嘴里,飞到高处后,张嘴把贝类扔到水泥地上摔破贝壳,然后吃里面的肉
  • 乌鸦把无法摔碎的核桃放在公路上,等核桃被汽车碾碎后再吃。如果放的地方不能被汽车压到,就大模大样地走过去,调整一下核桃的位置,继续守候。
  • 把吃剩下的食物放到房顶的排水管里藏起来,以便以后再吃
  • 把吃剩下的食物放到草丛中埋好,并用嘴扯下几片树叶盖住
  • 日本的公园里有饮水装置。一些乌鸦能用嘴把水龙头打开喝水。不过,它们喝完后不会关上,因为关水龙头缺乏物质刺激
  •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挂在外面的水龙头下的肥皂经常丢。据观察,是被乌鸦啄破网兜叼走的。专家对乌鸦的这一行为无法理解。通过在肥皂里内置发射器并跟踪,发现叼走的肥皂都被埋在地里。原来,乌鸦是把富含油脂的肥皂当零食吃。
  • 乌鸦啄走寺庙里点着的蜡烛的火苗(因此可能导致了一些失火事故)

沐浴:

  • 乌鸦会到较浅的水塘里沐浴
  • 蚁浴:乌鸦趴到蚂蚁巢边,用嘴啄蚂蚁,将其激怒,令蚂蚁大军向它进攻。乌鸦用这种方法在自己身上弄上蚁酸,起到防虫的效果
  • 烟浴:乌鸦飞到烟囱上的铁架上站着,可能是为了取暖吧

玩耍:

  • 乌鸦用一个爪子抓住一个小树枝,全身吊在下面荡来荡去
  • 乌鸦打滑梯
  • 乌鸦看到一只鹿,不停地叼起地上的球形的鹿粪,往鹿耳朵里放着玩(那只鹿肯定觉得特别烦)

这些都是专家长期蹲点观察时拍下来的。我从来没实际见过这样神奇的事情。不过,有一天早上急匆匆地赶往车站时,突然觉得有种异样的感觉,又说不出为什么。下意识地抬头往上一看,见一只乌鸦叼着一个衣服挂在飞行。。。估计是作为筑巢的建筑材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