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书(私の財産告白),作者本多静六(1866~1952)是日本著名的林学家和投资家,生前积累了巨额的资产,又在退休时把绝大部分匿名捐出。
书中提到了本多静六当初从无到有的过程。本多留学德国,取得了林学博士学位后,在25岁时返回日本,在大学里任教。他虽说工资不是特别高,但维持一名大学老师的体面生活还是够用的。但是,由于他比较“有钱”,当时一些亲戚就都寄宿在他家里,他一共扶养9人。加上其中有些人还比较浪费,因此,每月的生活费就变得十分紧张,最后一点钱都剩不下。
在这种情况下,他意识到,如果不作出改变的话,就永远也不能过上好日子。在德国留学时,他的指导教授曾经教导过他:作为一名学者,首先必须要有钱,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哪怕是遗产或跟富人结婚等都行,否则就无法安心做研究。同时也教给了他投资的方法。因为当时日本还很落后,且正要开始发展,而德国则已经发展起来了,因此德国以前的投资经验就对在当时的日本搞投资十分有参考价值——就像坐时间机器回到过去搞投资一样。
于是,本多决定,每月拿到工资后,首先扣除四分之一,将这部分钱存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然后,把剩余的四分之三交给他的夫人,作为当月全家的生活费。刚开始时由于生活费大幅下降,生活变得十分艰辛。平时省吃俭用,饭菜十分清淡(用盐腌青菜等)。而到了月末,在发下一个月的工资前的几天里,往往当月的钱都已用光,生活就更加困难,全家只能用芝麻盐当菜吃饭。他的孩子们都受不了了,他夫人就安慰孩子们,再过两天就能买好吃的了。每当看到这种情形,本多心里也很难受,但是,他深深地知道,如果动用了存起来的四分之一的工资,就永远也不能摆脱这种困境。因此,他们家就咬紧牙关,坚持过这样的生活。
当时的存款利率还是比较高的,大约4%,因此,随着存款的增多,利息也越来越多。由于本多把每月获得的利息也并入工资,算作当月的收入,因此,每月的生活费和存款额都在逐渐地增多。在两三年后,生活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之后,在储蓄额到一定数额后,本多就把钱投入股市(当时的股票是十分昂贵的)。到了他40岁时,每月从存款的利息和股票的分红得到的钱,就已经超过了他的工资收入。也就是说,如果他愿意的话,完全可以辞职,而生活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不过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因此一直持续工作,直到退休。在他的钱越来越多后,他就利用自己的林学知识,大片地购买山林。开始时,他到了村里后,村民们都欢呼雀跃地把山林十分廉价地卖给他。随着道路和铁路系统的发展,以及因搞建设而对木材需求的不断提高,他的山林越来越值钱,最后他成了那一带每年纳税最多的人。他的资产的增长,让他自己都觉得“不祥”(iDog注:当时日本正值战争中。本多读到一则消息,有一位富有的绅士,因拒绝某位“热血青年”的募捐,而遭那个青年杀害。这让本多心里感到十分悲凉。另,就是在现在,那些大富大贵的人,也整天生活在入监狱般牢固的房子里,出门保镖前呼后拥的,还得担心家人被绑架,有意思吗?因此,本多的资产过多时,他感到“不祥”,说明他十分有见地。),于是在退休时就匿名捐了出去。现在,在琦玉县还有以他命名的奖学金,而该奖学金的来源就是他捐出去的那一大片山林。(iDog注:本多是匿名捐出的,后来被他的秘书把他的名字透露了出去。)
本多和很多人都提到,投资的起点在于储蓄。如果不踏踏实实地储蓄,就永远都难以投资。严格地说,不排除“空手套白狼”的可能性,但是,这种方法本身风险十分大,而且失败率也很高,因此,储蓄对投资的重要性还是完全正确的。
还有一种对储蓄的思考方法:如果把工资分为两部分:A和B,其中A为当月消费掉的部分,B为储蓄的部分,则A反映了现在的生活在你心目中的比重,而B则为将来的生活在你心目中的比重。比如,一个人现在净资产为0,开始以50%的储蓄率进行储蓄(对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同样看待)。不考虑通货膨胀和利息等因素的话(就如现在的日本,这两者都接近于0),这样经过一年,就储存了可供生活一年的资金。假设现在是41岁,预期在80岁时去世。那么,只要工作到60岁,就能储存足够的钱,提供从61岁到80岁的生活费。而储蓄率为25%(四分之一)的话,就得工作到70岁才行。
当然,上面这种思考方法是一种简化了的看法。为了提高构筑资产的效率,就要引入风险高一些的资产,这样才能希望在长期投资过程中得到比较高的收益。可以把一名工薪族的收入看做是每月比较均匀地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债券商品(比如房贷)。这样计算一下该“债券”的现值的话,其价格是十分高的。比如说,就算终生拿300万日元这样很低的年薪,从20岁工作40年的话,也有1.2亿日元的现金流。因此,从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的角度看,应该大量地买入股票等风险资产,而不是再投资债券或定期存款。不过,将来的工作情况如何很难预料,因此,采用这种思考方法时,不能太过于乐观。否则,若把所有钱都投入风险资产的话,一旦该“债券”出现一时的“default”(就是说,被裁员且一时找不到下一份工作,暂时失去每月的工资收入),生活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为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市场很差的时期,此时不但收入没有了,持有的金融资产也大幅贬值。(iDog注:本人就受过这种打击。还好挺过去了,没出现大问题。)
对于日本的工薪家庭,财务顾问们通常建议的比较理想的储蓄率约为25~30%。再高就有些难度了,除非收入很高。正如我在“致富方法论”中所得出的结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在生活标准上向富人看齐的话,其结果并不是变得大手大脚,而是将变得十分艰苦。
今天按照惯例,计算了自己月末的资产状况,同时,导出了银行的交易数据,快速地算了一下自己的储蓄率,发现居然还不错。不过本多能在40岁时获得超过工资的被动收入(利息和股息等),而我目前则根本不能指望靠被动收入生活,看来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时了(还有就是比他少储蓄和投资了5年)。在现在这样一个十分艰难的投资环境里,用买入并持有那种古典的投资手法来实现财务自由看来是很困难的。当然,如果采用频繁交易这种更接近于赌博的手法的话,虽然能造就一部分人,但更会害了绝大多数的人。 因此,我们只能面对和接受这一现实,同时积极思考更多其他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