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高智商乌鸦

日本的乌鸦可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乌鸦了。看了一个电视节目,里面一位鸟类专家用大量的照片和视频讲解了日本的乌鸦的聪明之处。

饮食:

  • 乌鸦把贝类叼在嘴里,飞到高处后,张嘴把贝类扔到水泥地上摔破贝壳,然后吃里面的肉
  • 乌鸦把无法摔碎的核桃放在公路上,等核桃被汽车碾碎后再吃。如果放的地方不能被汽车压到,就大模大样地走过去,调整一下核桃的位置,继续守候。
  • 把吃剩下的食物放到房顶的排水管里藏起来,以便以后再吃
  • 把吃剩下的食物放到草丛中埋好,并用嘴扯下几片树叶盖住
  • 日本的公园里有饮水装置。一些乌鸦能用嘴把水龙头打开喝水。不过,它们喝完后不会关上,因为关水龙头缺乏物质刺激
  •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挂在外面的水龙头下的肥皂经常丢。据观察,是被乌鸦啄破网兜叼走的。专家对乌鸦的这一行为无法理解。通过在肥皂里内置发射器并跟踪,发现叼走的肥皂都被埋在地里。原来,乌鸦是把富含油脂的肥皂当零食吃。
  • 乌鸦啄走寺庙里点着的蜡烛的火苗(因此可能导致了一些失火事故)

沐浴:

  • 乌鸦会到较浅的水塘里沐浴
  • 蚁浴:乌鸦趴到蚂蚁巢边,用嘴啄蚂蚁,将其激怒,令蚂蚁大军向它进攻。乌鸦用这种方法在自己身上弄上蚁酸,起到防虫的效果
  • 烟浴:乌鸦飞到烟囱上的铁架上站着,可能是为了取暖吧

玩耍:

  • 乌鸦用一个爪子抓住一个小树枝,全身吊在下面荡来荡去
  • 乌鸦打滑梯
  • 乌鸦看到一只鹿,不停地叼起地上的球形的鹿粪,往鹿耳朵里放着玩(那只鹿肯定觉得特别烦)

这些都是专家长期蹲点观察时拍下来的。我从来没实际见过这样神奇的事情。不过,有一天早上急匆匆地赶往车站时,突然觉得有种异样的感觉,又说不出为什么。下意识地抬头往上一看,见一只乌鸦叼着一个衣服挂在飞行。。。估计是作为筑巢的建筑材料吧?

关于储蓄

最近读了一本书(私の財産告白),作者本多静六(1866~1952)是日本著名的林学家和投资家,生前积累了巨额的资产,又在退休时把绝大部分匿名捐出。

书中提到了本多静六当初从无到有的过程。本多留学德国,取得了林学博士学位后,在25岁时返回日本,在大学里任教。他虽说工资不是特别高,但维持一名大学老师的体面生活还是够用的。但是,由于他比较“有钱”,当时一些亲戚就都寄宿在他家里,他一共扶养9人。加上其中有些人还比较浪费,因此,每月的生活费就变得十分紧张,最后一点钱都剩不下。

在这种情况下,他意识到,如果不作出改变的话,就永远也不能过上好日子。在德国留学时,他的指导教授曾经教导过他:作为一名学者,首先必须要有钱,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哪怕是遗产或跟富人结婚等都行,否则就无法安心做研究。同时也教给了他投资的方法。因为当时日本还很落后,且正要开始发展,而德国则已经发展起来了,因此德国以前的投资经验就对在当时的日本搞投资十分有参考价值——就像坐时间机器回到过去搞投资一样。

于是,本多决定,每月拿到工资后,首先扣除四分之一,将这部分钱存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然后,把剩余的四分之三交给他的夫人,作为当月全家的生活费。刚开始时由于生活费大幅下降,生活变得十分艰辛。平时省吃俭用,饭菜十分清淡(用盐腌青菜等)。而到了月末,在发下一个月的工资前的几天里,往往当月的钱都已用光,生活就更加困难,全家只能用芝麻盐当菜吃饭。他的孩子们都受不了了,他夫人就安慰孩子们,再过两天就能买好吃的了。每当看到这种情形,本多心里也很难受,但是,他深深地知道,如果动用了存起来的四分之一的工资,就永远也不能摆脱这种困境。因此,他们家就咬紧牙关,坚持过这样的生活。

当时的存款利率还是比较高的,大约4%,因此,随着存款的增多,利息也越来越多。由于本多把每月获得的利息也并入工资,算作当月的收入,因此,每月的生活费和存款额都在逐渐地增多。在两三年后,生活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之后,在储蓄额到一定数额后,本多就把钱投入股市(当时的股票是十分昂贵的)。到了他40岁时,每月从存款的利息和股票的分红得到的钱,就已经超过了他的工资收入。也就是说,如果他愿意的话,完全可以辞职,而生活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不过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因此一直持续工作,直到退休。在他的钱越来越多后,他就利用自己的林学知识,大片地购买山林。开始时,他到了村里后,村民们都欢呼雀跃地把山林十分廉价地卖给他。随着道路和铁路系统的发展,以及因搞建设而对木材需求的不断提高,他的山林越来越值钱,最后他成了那一带每年纳税最多的人。他的资产的增长,让他自己都觉得“不祥”(iDog注:当时日本正值战争中。本多读到一则消息,有一位富有的绅士,因拒绝某位“热血青年”的募捐,而遭那个青年杀害。这让本多心里感到十分悲凉。另,就是在现在,那些大富大贵的人,也整天生活在入监狱般牢固的房子里,出门保镖前呼后拥的,还得担心家人被绑架,有意思吗?因此,本多的资产过多时,他感到“不祥”,说明他十分有见地。),于是在退休时就匿名捐了出去。现在,在琦玉县还有以他命名的奖学金,而该奖学金的来源就是他捐出去的那一大片山林。(iDog注:本多是匿名捐出的,后来被他的秘书把他的名字透露了出去。)

本多和很多人都提到,投资的起点在于储蓄。如果不踏踏实实地储蓄,就永远都难以投资。严格地说,不排除“空手套白狼”的可能性,但是,这种方法本身风险十分大,而且失败率也很高,因此,储蓄对投资的重要性还是完全正确的。

还有一种对储蓄的思考方法:如果把工资分为两部分:A和B,其中A为当月消费掉的部分,B为储蓄的部分,则A反映了现在的生活在你心目中的比重,而B则为将来的生活在你心目中的比重。比如,一个人现在净资产为0,开始以50%的储蓄率进行储蓄(对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同样看待)。不考虑通货膨胀和利息等因素的话(就如现在的日本,这两者都接近于0),这样经过一年,就储存了可供生活一年的资金。假设现在是41岁,预期在80岁时去世。那么,只要工作到60岁,就能储存足够的钱,提供从61岁到80岁的生活费。而储蓄率为25%(四分之一)的话,就得工作到70岁才行。

当然,上面这种思考方法是一种简化了的看法。为了提高构筑资产的效率,就要引入风险高一些的资产,这样才能希望在长期投资过程中得到比较高的收益。可以把一名工薪族的收入看做是每月比较均匀地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债券商品(比如房贷)。这样计算一下该“债券”的现值的话,其价格是十分高的。比如说,就算终生拿300万日元这样很低的年薪,从20岁工作40年的话,也有1.2亿日元的现金流。因此,从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的角度看,应该大量地买入股票等风险资产,而不是再投资债券或定期存款。不过,将来的工作情况如何很难预料,因此,采用这种思考方法时,不能太过于乐观。否则,若把所有钱都投入风险资产的话,一旦该“债券”出现一时的“default”(就是说,被裁员且一时找不到下一份工作,暂时失去每月的工资收入),生活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为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市场很差的时期,此时不但收入没有了,持有的金融资产也大幅贬值。(iDog注:本人就受过这种打击。还好挺过去了,没出现大问题。)

对于日本的工薪家庭,财务顾问们通常建议的比较理想的储蓄率约为25~30%。再高就有些难度了,除非收入很高。正如我在“致富方法论”中所得出的结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在生活标准上向富人看齐的话,其结果并不是变得大手大脚,而是将变得十分艰苦。

今天按照惯例,计算了自己月末的资产状况,同时,导出了银行的交易数据,快速地算了一下自己的储蓄率,发现居然还不错。不过本多能在40岁时获得超过工资的被动收入(利息和股息等),而我目前则根本不能指望靠被动收入生活,看来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时了(还有就是比他少储蓄和投资了5年)。在现在这样一个十分艰难的投资环境里,用买入并持有那种古典的投资手法来实现财务自由看来是很困难的。当然,如果采用频繁交易这种更接近于赌博的手法的话,虽然能造就一部分人,但更会害了绝大多数的人。 因此,我们只能面对和接受这一现实,同时积极思考更多其他的办法了。

领环保积分

近年来,为了环保,日本推出“环保积分”制度:凡是购买达到一定节能指标的电器制品,都能从政府得到一定的环保积分,该积分可用于交换这种制品、服务或商品券等。该制度是从2009年5月中旬开始的。我由于一直没买大型电器,因此对该制度并不太清楚。去年10月,因为老婆孩子回来,因而新买了电视,并换了冰箱。这两件都属于节能产品,共得到了18,000点积分,相当于18,000日元。另,从去年12月初开始环保积分约变为原来的一半;从今年年初开始变得更为苛刻(限于节能5星制品,且须缴费回收旧电器);到今年3月末则彻底截止。在积分要变少的前一天,各大电器店都爆满,人们排着很长的队,把电视等积分多的电器抢购一空。好在我买得早,而且都是在网上买的,因而没用凑这热闹。

取得环保积分后,一直懒得申请。不过毕竟将近两万日元,就在去年10月底,抽了一个晚上做好申请材料,第二天寄了出去。申请过程及其麻烦,不但要在网上填表,完了之后还得打印并贴上购买的收据原件和保证书的复印件,因此免不了翻箱倒柜一番。有人评论说,这一过程就是故意要弄得麻烦,省得你去申请。而且环保积分的官方网站上也说,如果政府在这方面的预算都用完了的话,就不再发环保积分了。

申请寄出去后,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后来在官方网站的十分难懂的网页中找到一个很难用的检索网页,输入自己的信息以及卖店的电话(!)等后,显示出我的申请已经收到,正在处理。结果到去年12月才来了一封邮件,说已经发给我环保积分了。我一看,里面只有冰箱的积分,而没有电视的。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抽空给客服打电话询问,回答说尽管我是两件一起申请的,但审批要一件一件地进行。结果又过了几天后,电视的积分终于也到了。我再次登录官方网站,申请把这两笔积分合算,又过了几天,终于被合在了一起,变成18,000点。

现在要考虑换什么了。虽说能换的东西很多,但大多没什么意思,比如,大多数物品都相当于以较高的价格卖给你。我发现本来能给地铁电子票充值,但已经早结束了。于是退而求其次,选则流通性和自由度比较大的电子货币等。常用的电子货币,比如Edy等都不能以1:1的比率换,而是要让你损失一些。这样显然没什么意思,因为本来能用这些电子货币的地方就不算多(便利店和一些餐馆等),还要在交换时有损失。其他一些,如信用卡公司发行的礼品卡等也是要让你损失一些。估计一方面是他们想赚一些,另一方面,他们也要弥补处理和邮寄的手续费。最后,我终于在大量的“垃圾”选项中发现,换图书卡或印有Yodobashi(友都八喜)的JCB礼品卡可以实现1:1兑换。考虑到买书大多是在日本亚马逊买,而且是用信用卡支付,就决定换友都八喜的JCB礼品卡。实际到友都八喜的网站一看,发现换得的礼品卡不但在哪里都能用(不是只限于这家店,也就是说,除了不能找零外,基本跟货币一样),而且在友都八喜购物的话,能得到15%的积分(一般用现金得到10%的积分)。因此,这样一来,实际上是赚了!

申请完后,又是耐心地等待,到上周,终于收到了来自友都八喜的明信片,让我到店里去领取礼品卡(因此他们不用扣除邮费等费用)。本着事不宜迟的原则,周五晚上抽空赶去,终于拿到了18张面额1,000日元的礼品卡。顺便买了4个灯泡,价值3,140日元,结果花掉3张礼品卡,并用现金把余额补齐。

虽说礼品卡没有有效期限,理论上说,如果JCB公司不破产的话,基本上永远有效,但是由于它们毕竟不能找零,而且能使用的地方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比如不能存银行),因此我基本上对它们没什么兴趣,得到后总是尽快把它们花掉。不过这次,由于能在友都八喜多获得5%的积分,居然成了比现金更好的“货币”。

dscn0743-1.jpg

对自己的投资方式的检讨

巴菲特投资法则:

法则1:决不亏钱
法则2:决不忘记法则1
诀窍:如果无事可做,那就什么也不要做。

在近20年里,巴菲特几乎没有在股票投资上有什么大动作,只是在买各种大大小小的公司。这次金融危机一爆发,立刻斥巨资,于2008年买入高盛、GE等公司的优先股,还有一些市场板块的指数。而在此之前,在大家炒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巴菲特一点都不为所动,一直等到市场跌得极其便宜了,立刻毫不犹豫地买入。以前不买的原因是股价不合理——太高,而近来买入的原因也是股价不合理——太低。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股票比债券便宜多了。这正反映了“股神”区别于普通的投资家的地方。

在2009年时,由于经济陷入低谷,我也不幸(或很幸运地中奖?)被公司炒了鱿鱼。我当时就感叹,真是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没钱的人越来越没钱啊。当时的股票好低啊,不管是日本股票,美国股票,还是中国股票。要是有钱(闲钱,即可投资的资金),闭着眼睛随便买都能赚;没钱的话,只能望洋兴叹了,而且还可能更惨:被迫止损,或为生活所迫而低价抛出自己的资产。

我当时丢了工作,而且市场上也没有工作,我虽然知道那是最好的买入时机,但是一点投资的心情也没有。并不是因为市场的大幅下降让我悲观沮丧(虽然我也确实如此),而是基于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我首先得保证家人能吃上饭啊。因此,在市场达到最低点的时候,我不得不选择停止定期的投资(还好没有抛出),直到8月,下一份工作确定了之后,我才又恢复了每月定期的投资。可是,大好的机会就那样过去了。

当然,其中的一个原因也在于我以前的投资方式太激进:

  • 我手里几乎没有多少现金,绝大部分的资产都是有价证券,因为持有日元实在没什么收益。2008年购房付首付和手续费时手头都比较紧,几乎把所有的现金都拿出去了。。。而且首付还很低,不到6%,房价也不高。
  • 投资组合的风险过大,因为当时对债券等毫无兴趣。这样在市场暴跌时,我的投资组合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教训:

  • 任何时候手里都要有现金
  • 资产配置要平衡,且最好要定期地再平衡
  • 管理风险
  • 要学会“无为”。无为就是无不为啊!

经历了这次教训,我开始让手里的现金多了起来,现在日元现金占总资产的20%以上了。这样一看资产配置图,的确漂亮了不少。贷款的银行可能也认为我的资产状况变好(因为日元储蓄主要在那里),给我寄来了申请信用卡的邀请。同时,加重了对REIT基金和海外债券基金的投资,让投资组合更加趋于平衡。

尽管现在市场在回升,且还处在较低的位置,我也无意再激进地买入,除了不想让自己的资产配置太过偏颇外,还想积累资金进行其他领域的投资。。。其实,现在还需要更多的现金。令我每月都苦恼的是,日元储蓄怎么不见增长呢?

2010年末的资产配置情况:

2010年末的资产配置情况

致富方法论

读了一些关于投资理财和致富方面的书,总结一下,主要有两种致富的方法论:

唯心论(思考致富论)

思考致富论认为要致富,必须先改变人的内心,让自己拥有积极的思考方式,或富人的思维模式,这样就神奇地能变得富有。本人的解释是:思考方式改变了,就会导致人的行为模式发生变化。由于是富人的思考方式,因此,也必然是(或至少接近)富人的行为模式,因此作出的决定往往是能带来财富的。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拿破仑・希尔【1】、富爸爸(罗伯特・清崎)【2】等。

行动致富论

行动致富论则认为,致富过程的本质不过是做出一系列导致致富的行为,而与你的性格(外向或内向)、态度(乐观或悲观)及思考方式(积极或消极)等无关。与其浪费时间在改变自己的内心想法上,不如立即依照富人的行为模式行动起来,尽快致富。当然,这样的行为做得多了,也自然会形成习惯,从而改变自己的内心想法。

这一派的人不如唯心论的人有名,主要有Michael Masterson【3】、藤山勇司【4】等。

近来,我在书店里看到一本书,讲“钱包致富论”【5】,认为一个人的年收等于他的钱包的价钱的200倍。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钱包价值10万日元,那么你有望获得2000万日元的年收。同时,长形钱包(装在西装内袋里的那种)比折叠式钱夹要好,原因是,这种钱包能将钞票很好地保存在那里,而不被折叠。有这样的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待遇,福泽谕吉(1万日元钞票人物)、野口英世(1000日元钞票人物)等诸君自然乐于光临,而不是去挤进那种必须低头哈腰的小破房子(折叠式钱夹)。根据这种说法,使用价值1万日元的钱包的人,也只能希望得到200万日元的极低的年薪了。我不知道这种方法有效性如何,但我本人就是一个反例:如果上述公式正确的话,我现在估计已经连饭都吃不上了。。。巴菲特的用了20年的钱包更是跟他的财富不相符。这种方法表面上看似乎十分“唯物”,但本质上只是把钱包这种“物”当成偶像来膜拜的一种宗教仪式,因此应该归为思考致富论这一唯心论中。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本书就是一派胡言。作者本人是一位“税理士”,见过500多位社长的钱包,因此他的结论有一定的统计学依据。我认为,对于这种统计结果,有以下一些解释:

  • 社长们作为公司的CEO,代表公司的形象,因此,在客户或他人面前应该有一定的排场,来增加他人对该公司的信赖。买了高价的钱包后,为了与它相称,其他行头也自然地相应提高。人们对该公司有信心了,就能使该公司业绩提高。(间接增加收入)
  •  花了大价钱购买的钱包,比廉价的钱包更容易受钱包持有人的注意,再加上书中关于把钱包按财务报表整理等内容,对乱花钱者能起到矫正作用,对不够积极者能起到促进其赚钱的作用。(直接增加收入)

不论是信奉思考致富还是行动致富,有些人为了与富人保持一致,也学富人那样高消费、买昂贵的物品等。其实,我认为这从根本上讲,是没有真正看透富人的思考或行为模式。比如,年收1亿日元的富翁,每天吃1万日元的午餐。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工薪族,我们是否在午餐标准上也要向富翁看齐呢?我们也吃1万日元的午餐的话,倒是极有可能没变成富翁,而是快速地变为“负翁”。实际上,好好思考一下的话,就会明白,富翁吃一顿1万日元的午餐仅占他的年收的万分之一。对于年收1000万日元的所谓“超级公司职员”,按照这个比例,也只能吃普通的1000日元的午餐而已。因此,在消费上与富人保持一致意味着(以年收1亿日元的富翁和1000万日元的工薪族为例):

午餐:富人1万日元 = 工薪族1000日元

车:富人2000万日元的豪华车 = 工薪族200万日元的普通车

房子:富人2亿日元的豪宅 = 工薪族2000万日元的普通楼房(而且,可能是二手的才如此便宜)

因此,在消费上与富人保持一致的话,实际上是过十分简朴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才能积累钱财,并用于投资。当然,如果坚持吃1万日元的午餐的话,必定成为极少数人(多数人都吃1000日元以下的午餐),因此可能跟富人们混个脸儿熟,从而得到贵人相助而发财。不过,我觉得还是按富人的消费百分比来消费更靠谱一些。

我坚信,这两种方法论都是有效的。但是,检视一下各种各样的致富经历的话,很难说哪种方法论更有效。可能因人而异吧。信奉“行动致富论”的Michael Masterson在他的书里也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在致富的过程中,你做出了各种努力,而最后实现致富却跟之前这些努力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说不定这两种方法论都不过是对致富的管中窥豹,而“宿命论”和“因果论”才是致富的终极原因呢!

参考书目

【1】拿破仑・希尔的书籍列表

【2】罗伯特・清崎的书籍列表

【3】Michael Masterson的作品列表

【4】藤山勇司的书籍列表

【5】稼ぐ人はなぜ、長財布を使うのか?

对于国内市场,我真的不懂

今天在雅虎财经上看到关于国内的3条消息:

中国平安:平安员工股已套现逾16%。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所谓员工股绝大多数是以每股1元的价钱购买的。真不知道为什么能以1元这样的价格买入平安这样现价五六十元的股票呢?我以前在美国某IT企业工作时,的确员工能以折扣价购买公司股票,但折扣很小,且须在决算前就以某已决定的价格认购,这样,股票到手后,很难说是否能高于市场价。以1元的价钱提供股票,简直是对现有股东的极大的不尊重。难怪大家纷纷套现呢,那不就是到市场上白捡钱吗?文章说,由此,“纸上财富将变为现实,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随之涌现”。问题是,是谁为这些新的富翁们买单呢?不是股东们吗?因此,中国平安一路下跌。由此,我想到了华尔街的冷笑话:投资者的游船在哪里?

民生银行:需要资金,由于所谓的“股东太分散”的原因,而擅自在7个最大股东那里以每股4.57元的价格再融资215亿元。近来民生银行的股价为5~5.2元,折扣率达10%以上。这样就冲淡了现有股东的权益。以10%计算的话,那些大股东就凭空一下子赚了20多亿元。

上海房屋:刚说要对房地产征收资产税,上海又说要在70年土地期满后,政府无偿收回。这样一来,那些花了大价钱买高级住宅的人可要倒霉了。国内的房地产都是不附带地产的,严格说应该是“房产”,只包括房子本身,而且到时候到期了,你不想走,估计也会被刷上一个大大的“拆”字,强行拆迁。当然,就现在的建筑质量,70年后房子能否正常存在也是一个疑问。看来还是在国外买房地产保险些。

至于其他的诸如“利空积压A股雪崩,女股民被跌哭”等消息,说今年“第一场雪”就总体损失已达15%之多云云。还有新上市的股票跌破原始价位之类的,这些都很正常嘛,有什么好哭的?愿赌服输。这点觉悟都没有的话,还是不要玩股票的好。当然,如果是因为上述那些令人费解的原因而损失的钱的话,则当别论了。

总之,我原来就弄不懂国内的那些事,现在是越来越不懂了。还有,比如证券公司的网站无法正常查询历史记录等问题一直在那里,询问也不理会你,等等,简直令人无语。还是投资些国外的好公司的股票吧。对于国内,我坚信经济会继续发展的,因此,购买国外投资公司管理的投资于中国股票的基金或许是一个较好的折中办法。

修补漏气的自行车内轮胎

上周四,自行车后带突然瘪了。本想利用午餐时间骑车到家附近的某团体去办点事情,结果没办成。于是,晚上赶紧抽时间修好,周五的中午终于骑车去了。但办完事情出来一看,车后带又瘪了!

周末基本是在家附近转,因此也没急着修。等到周日,再不修就影响使用了,于是再次把车推到家里修理。

在日本自己补车内带的经验还是颇有一些的。到超市,基本上都能买到方便的修补用品。在国内时虽然没自己动手修过,但看的多了,也基本了解一些大致的工序。加之买到的修补用品上也有图解,因此基本能按图索骥地弄好。

首先把车倒置,用工具把外带扒开,不宜完全从车圈上完全扒下来,否则在修完后往上装时比较费劲。然后把内带抽出来,打气,置入水盆中找冒泡的地方。找到后拿砂纸打磨,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把有条纹的地方磨平,另一个是把车胎表面磨粗糙,便于用胶粘接。打磨后,涂上专用的胶水,放3分钟左右,把修补用小胶皮贴上,再压紧(用钳子夹,用手捏,或用脚踩等各种方法)。然后再把轮胎装上就好了。

修理自行车内轮胎

下图是简单的自行车修理工具。那三个黑色塑料的工具是很久以前去美国硅谷出差时买的。当时没有驾照,在硅谷那个农村一样的地方,基本寸步难行,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了。于是同事开车帮忙到K-Mart去买了一辆自行车。周末骑车出去到处兜风时,不小心把带扎了,于是就买了些修补用品自己修车。那几个塑料工具还是很好用的。日本卖的多是金属的,弄不好会划内带。我念大学时,有一次修车,就被修车的老师傅用金属片往回装车胎时划了道大口子,结果补完后,没骑出多少米,就又掉头回去了。。。比较大的胶皮是在日本买的,而较小的胶皮则是从美国带回来的。一般来说,日本的东西都特小巧,而美国的则较傻大,不知道为什么补车的胶皮恰恰反过来了。不过,小的胶皮还是很好用的,因为一般破的口子都不大。

修理自行车内轮胎

上次修时,发现内带破的口子很平整,像被锐器捅出来的一样,感觉很困惑,不知道是不良少年恶作剧还是怎么回事。在外带上也没找到什么线索。 这次修时,就比较留心了。首先在外带正对气门芯处贴一胶带,标记下位置。

记下问题部位

找到内带破口后,用气门芯做定位标志,在外带上找(从贴的胶带处偏移同样的距离),终于从里面看到一条细长的口子,像被锐器所伤。然后在外带外侧找,发现了深深地扎进外带的一个尖锐的玻璃碴子。下图是将玻璃碴子清除后的伤口情况。

被玻璃碴子扎坏的地方

由于玻璃碴子深深地埋入外带内,因此不仔细找的话,根本看不出来。我印象中有压到碎玻璃上的记忆。不过,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了。可能玻璃逐渐深入,最后等车胎里的气不足时,在车圈和地面的挤压下,终于刺了进去,把内带扎破了。

顺利修好后,打气,把内带放在水盆里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再没发现任何漏气的地方,于是就装回。结果往里打气的过程中,就听见比较大的漏气的声音。没办法,只好在把车带重新扒开,发现这次的位置距离上次的位置很近。再次在外带内侧连摸带看地检查了一番,没发现任何可疑之处。这次再装回去,问题终于解决了。最后,到底没弄明白为什么车内带再次漏气。也许是早被划伤,但没到破的程度,这次突然破了?

总之,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在补好带后,还不能忘记顺便仔细检查一下漏气的原因,否则,如果该隐患一直在那里的话,不久就会再次漏气。

另,据邻居老太太的说法,在日本还是有修自行车的地方,比如超市卖自行车的地方,或自行车专卖店等。专卖店的话,可能收费比较高。我到住处附近的超市“西友”去打听了一下,在卖自行车的地方并不提供该服务,不过在外面一个比较偏僻的自行车停车场处,跟一个修车的师傅有协作,每周修两次,星期一和星期六。看来,急着用的话,或不想那么麻烦的话,可以拜托给修车师傅。当然,如果费用过高的话,就得考虑是自己修还是再买一辆的问题了。

换上了超级节能的LED灯泡

日本的各种灯泡种类繁多。 原来一直使用最普通不过的白炽灯泡,又便宜又简单。直到买了现在的房子后,才开始使用原来的房主留下的一些灯具,其中厕所里的灯用的是日光灯型灯泡,浴室外的洗面室用的是带灯座的弯曲的日光灯管。

洗面室里的日光灯管倒还不错,一开电门,立即就亮,而且很明亮。厕所里的灯则虽说开灯后响应速度也没的说,但是,开始的一两分钟里,灯光总是比较暗。我原以为这是由于这个灯泡老化了的缘故,上网一查,才知道此乃该灯泡固有的缺点。不过,这种灯泡也有很多优点,主要是省电。我的灯泡是松下的几年前的产品,耗电14瓦左右,而亮度则相当于60瓦的灯泡。这还是很划算的。同时,相对于一般的白炽灯泡的1000小时的寿命,它具有长达6000小时的寿命。当然,作为日光灯,如果频繁地开闭,则很容易缩短其使用寿命。另外,据有人反映,这种灯泡不适合用于厕所,原因是在寒冷的季节,开灯后要过一两秒钟才能点亮,三分钟后才能达到正常亮度。这可能是说的北海道之类的地方?在东京,基本没有这种点亮时间长的问题,只是到达最大亮度的确需要时间。这种灯泡虽说没有白炽灯泡那么便宜,却也算价格适中。

松下产的日光灯型灯泡

近来,环保和二氧化碳排量成了热门话题。于是,日本的各个厂商也在挖空心思考虑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LED灯泡就是最新型灯泡的代表。LED即发光二极管,具有亮度高、发热少、耗电极低和寿命长的特点。因此,现在的便携小手电(比如这款GENTOS 閃 SG-305)都由以前的白炽灯泡转到LED了。用LED做成普通大小的灯泡则是近期才出现的。这种灯泡当然继承了LED的发热量少、耗电低和寿命长的优点,而且点灯十分迅速,频繁开闭也没关系,因此应用面比较广。但是它也有一些缺点:首先,现在这种灯泡还比较贵,应该是所有灯泡中最贵的吧?再有,它的照明方式是直线型的,而不是普通白炽灯的球形。因此,如果不用反射灯罩等装置,恐怕不适合作为厅里的顶灯。 现在正值酷暑,天天在家时基本都得开空调,因而用电量比较高。因此,在前天晚上发现厕所灯突然不亮了时,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LED灯泡。后来在拧下厕所灯泡时,发现振动一下,它还能亮,可能是里面的灯丝断了,振动一下让它接上即可。不过,毕竟这不是长久之计,而且是在是不喜欢它刚开灯时较暗的特点,因此,还是在网上下了买LED灯泡的订单。 很多公司都在生产LED灯泡。不过,鉴于松下和夏普的产品较贵,东芝的不但便宜,而且性能也不差,因此就买了东芝的灯泡。

东芝的LED灯泡

这种LED型灯泡是直线型照明的,因此,只有头上发光。不愧是2000多日元的灯泡,整体上制作得比较精良,就连灯泡的灯座接头部都做得一丝不苟,最后面的电极接头跟一般灯泡的一块奇形怪状的焊锡相比,也精致得多。

下面是各种灯泡的比较:

种类 代表产品 亮度(流明) 功率(瓦) 使用寿命(小时) 价格(日元)
白炽灯泡 Panasonic シリカ電球 LW110V54W 790 54 1000 124
日光灯型灯泡 Panasonic パルックボールスパイラル電球 EFA15ED12/2T 730 12 6000 835
LED灯泡 TOSHIBA LED電球 LDA6N 520 6.4 40000 2100

上面表里选择的都是“60瓦型”的灯泡,也就是说,其亮度跟传统的60瓦白炽灯泡相近。

分析一下价格和使用寿命,按平均每小时的价格来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日光灯型灯泡跟白炽灯泡价格基本相同,而LED灯泡虽说看似价格较贵,但平均每小时使用寿命的价格却比其他二者都便宜不少:平均1000小时白炽灯泡124日元,日光灯型灯泡139日元,而LED灯泡则仅仅62日元,价格比白炽灯泡便宜约50%。

同时 ,由于LED灯泡极其节能,功率是日光灯型灯泡的53.3%,白炽灯泡的11.9%,因此,长期使用的话,还能有效地节约电费。这样看来,如果长期使用的话,买LED灯泡还是很合算的。

下图是我综合了价格和电费后的计算结果。纵轴是总使用费用(日元),横轴是使用时间(小时)。为了计算方便,图中按平均每度电22日元计算。平均每度电价格越高,用节能型灯泡越合算。

各种灯泡的总使用费用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买日光灯型灯泡的话,在使用500小时内,就会比使用白炽灯泡合算。买LED灯泡的话,使用1500小时后,就会比白炽灯泡合算;在使用了6000个小时后,就开始变得比日光灯型灯泡合算。而且跟白炽灯泡的直线上升的费用相比,LED的总使用费用曲线十分平坦。

这个计算结果是惊人的。以前在租住的公寓里生活了大约8年。如果平均每天开灯5小时的话,大约14600个小时。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跟使用任何一种节能型灯泡相比,大约赔了13000~15000日元,虽说不是很多,但经常要爬上爬下地换灯泡却并没那么有趣。

因此,不管怎样,一定要把白炽灯泡替换掉,又便宜又环保。换成日光灯型灯泡的话,如果平均每天开灯5个小时的话,三四个月就开始显示出其经济性来。换成LED灯泡的话,则在使用一年多以后开始显示出其经济性。同时,使用白炽灯的话,频繁地换灯泡也不胜其烦,而换上LED灯泡,则一劳永逸。

值得一提的是,开始时,根据各种灯泡的亮度对比,我有点担心LED灯泡不够亮。买回来后装上一试,至少比原来的日光灯型灯泡(开灯一分钟左右)要亮得多,而且丝毫不感觉暗。直线照明的LED灯泡十分适合用于厕所。由于换下来的日光灯型灯泡还能凑合着用,我就用它把门口的白炽灯泡换了下来。

下面左图中使用的是日光灯型灯泡,右图中使用的是LED灯泡。为尽可能表现其真实情况,没有用软件调整白平衡等。

使用日光灯型灯泡 使用LED灯泡

总结一下各种灯泡的用途:

白炽灯泡:如果你必须安一个灯泡,且电费不由你负担的话,用一个 白炽灯泡最便宜。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用这种灯泡。

日光灯型灯泡:相对初期投入(灯泡价格)较少,但不耐频繁开关,且刚开灯后几分钟内比较暗。因此,它适用于相对较长时间连续使用的场所。

LED灯泡:由于这种灯泡发热量低、耗电少,因此适合长时间甚至是超长时间连续使用。频繁开闭也没问题。但是,它的光束是直线型的,而不是球形的,因此,它更适用于较小的空间(如厕所等),或聚光灯(比较艺术的家居设计中常用)。要用它照亮比较大的区域时,应配合反光型的灯罩等装置。

两个在线字符转换工具

编写了几个在线字符转换工具:

全角、半角字符转换工具

这个小工具用于全部转换一篇文章中的字符,包括字母、数字、中文标点符号之外的常用符号等。为了快速打字,很多人不太在意打的字符是全角的还是半角的。但这样一篇不讲究的文章,读起来十分难受。本工具就是为了快速整理一篇这样混乱的文章而开发的。

日语片假名全角、半角转换工具

依照本人的观点,半角的日语片假名是十分早期和陈旧的技术,应该早就被淘汰了。不过,直到现在,半角片假名还是经常用于以下两种情况中:

  • 银行汇款
  • 面向手机的网站

银行汇款时,输入的收款人姓名等信息必须用半角片假名。可能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银行系统很难普遍替换的原因吧?如果不是所有的银行的软件系统及其自动提款机都普遍地换成全角片假名的话,估计这一点很难改变。

而面向手机的网站,由于必须把网页显示在十分窄小的屏幕上,为了尽可能多地显示信息,文章中出现片假名时,人们大多使用半角片假名。这样虽然有效地增加了单屏显示的信息量,但是,看上去的确十分不舒服。设想一下,夹杂在全角汉字和平假名字符中的半角片假名字符,是多么的不协调。我记得以前甚至看到有人在普通的电脑程序里也为了缩短文字而夹杂半角片假名,更妙的是,单词长时就用半角片假名,而单词短时则全角片假名又隆重登场,感觉十分不伦不类。

不管怎么说,看来在日本生活,短时间内是无法彻底摆脱半角片假名了。尤其是在网上汇款时,收款方为了能正常显示他们的汇款信息,在网页及电子邮件中,往往使用全角片假名来通知你。但是,你在输入时,却必须输入半角的片假名(及英文字母和其他字符等)。这样一来,跟拷贝&粘贴比,自己输入时有可能打错,同时,如果你使用的电脑恰巧无法输入日文,就更麻烦了。其实,无法输入日文时还是有办法的:找出银行在接受汇款时能使用的字符表,然后一个一个地拷贝粘贴。当然,这么麻烦的办法只有在实在没有其他方法时才使用。我曾经这样做过,也厌烦于自己用半角片假名输入,深知汇款时的种种不易,因此开发了这个在线小工具。

这两个工具,再加上中文简体、繁体转换工具苏州码子转换工具,构成了本网站的在线转换工具集。:-)

大肠内视镜检查

七月底,公司组织的例行体检结果发了下来。我基本上各项指标都正常,只是“便潜血”一项的两次样本中,有一次呈阳性反应,因此被要求进一步精查,以便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巨大隐患。便潜血检查主要是为了及早发现大肠的各种病变,包括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等。早期的大肠癌很容易治疗,而到了晚期,则死亡率比较高,因此,这个项目是十分重要的。

去年体检时,肺部X光透视发现有些阴影,被要求用B超精查,结果发现虚惊一场。当时有点感冒,肺部有点炎症,B超时已经消失了。这次又“二进宫”,而且有一些关于大肠内视镜检查很痛苦的传言,不禁有些担忧。

能做大肠内视镜检查的诊所在东京有很多,健康保险组合的健康中心推荐了几家。我研究了一下,发现只有两家比较好。大肠内视镜检查的好处是,检查和治疗一体化:在检查途中,如果发现了大肠息肉或者早期的大肠癌,可以当场切除。但是,只有这两家能真正做到查治一次完成,其他诊所不是不能治疗,就是得分两次进行。因此,我就决定从这两家里选择其一。

离家较近的那家诊所好像口碑不错,都说检查时不痛,因此,我也想预约这家。结果不但周末都排满了,就是平时工作日也排到了九月之后。而且这家的接待小姐态度不怎么好。于是,就直接将其淘汰(健康中心要求最晚在9月内做完),打电话给在新宿的另一家。这家也是周末都排满了,工作日也满了不少。最后,预约到了今天去做检查(在两周之前约的)。

为了便于检查和治疗,在检查之前,要把大肠内充分洗干净。方法是:

前天晚上:晚饭后,服用泻药。结果:第二天早上六点醒来,排便,且在白天也排便多次。

从昨天开始,对饮食进行限制,不能吃纤维素多的食物和带脂肪的食物,所有的蔬菜和水果都不能吃,油也不能用。早上,我吃的是白面包加酱油泡豆腐;中午,吃了著名的岐阜乌冬面(拉面和荞麦面都不行),没要任何Topping,且把里面的葱花都剩下了;晚上,吃的是稀粥和酱油泡豆腐。然后,再次服用泻药。

今天早上7点,服用促进大肠蠕动的药。结果没什么感觉,早上也没怎么排便。我发现该泻药好像跟水有关,喝水多了了就能排便。于是喝了点水,排了些便。继续睡到9点,动身到新宿。

到了诊所,结果在那里等了40多分钟。然后,领到一套用于检查的衣服。除了体检时常见的披在外面的日式袍子外,还有一条纸内裤,在后面肛门处开一条小缝。

换好了衣服,护士在我的左臂静脉注射了让大肠停止蠕动的药(真不知道早上服用的促进大肠蠕动的药有什么用),然后,被领到一个角落,领到1500毫升的洗肠液和一个纸杯,交待了用法。其要点是:每次喝一杯洗肠液,然后在走廊里溜达一圈,回来再喝,直到喝完。要在一个小时内喝完。溜达的目的是促进大肠的蠕动,因为已经注射了停止蠕动的药物,不活动的话,就无法有效地排便。跟我在一起的还有一个50岁出头的老头,也是来体检的,不过他是胃镜、肠镜一起做,因此他得喝2000毫升的洗肠液。这位老先生倒很热心,怕我听不懂,就用英语给翻译了一下,结果还不如听护士的日语明白。他好像是在商社做法律和信贷方面的工作的,打算让公司派到上海5年。在溜达和等待的过程中,和他聊聊天倒是感觉好些了。

洗肠液各种各样。在网上有些人反映它很难喝,让人有一种立即打道回府的冲动;而另一些人则说很好喝。因为很多人对其难以下咽,据说现在已经有相应的药片了。这个诊所准备的洗肠液的味道不算太难喝,可也不好喝,有点像在运动饮料里 加了盐的味道。同时提供了一些水果糖,用于压制其咸味。于是,我们就开始了喝饮料和到处溜达的过程。最后,在快到一个小时时,终于全部喝完了。当然,期间上厕所用去了一些时间。我排便三次,感觉排出的全是液体了,就找负责的护士确认。她说,颜色偏黄,而且排便的次数不算多,让我等下次再看一下。过了十多分钟,再次排便,感觉还是那样,护士批准了,不过叮嘱说如果出现了颜色加深或出现固形物等情况要及时通知。

值得一提的是,我发现做做“抖翎”或膝部放松像弹簧一样上下颠身体,可以马上引起排便,比单纯溜达效果好不少。由此也可推知,平时多做这类运动对大肠一定很好。

此时是中午12点。然后就是到下午两点的漫长等待。期间当然不能吃喝,只能那样等着。因此,看看杂志、聊聊天就让这一过程好过了不少。很凑巧的是,那位老先生上的大学跟我上的大学居然是姊妹学校的关系。

到了下午1点半,在厕所里蹲了半天,充分排便后,终于到时间了。最后排便也没有什么进步,还是同样的颜色,但情况也没变糟。

好像胃镜比较痛苦,因此那位老先生是在麻醉过程中接受检查,也就是在相当于睡眠状态的无意识状态下进行检查。而我则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检查。

到了小隔间里,我看到了悬垂着的肠镜,一个闪烁着彩色的光的探头。躺在小床上,首先测了血压,然后是静脉注射镇静剂。它有两个作用,一是让肌肉松弛(因为肛门括约肌很紧),再有就是让人像喝醉了酒一样处于一种稍微迷糊的状态,以便降低痛苦。我发现注射后没什么感觉。。。以前喝好多酒后,虽然对身体的控制能力降低了,意识还是比较清醒(因此深知喝太多后的痛苦),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肛门涂上润滑剂后,就插入探头,开始检查。探头有往大肠里鼓空气的功能,可能把大肠像轮胎一样鼓起来后,便于观察,也能利于探头顺利前进,降低因阻尼而带来的痛苦。感觉大肠不断地鼓起,就像大肠胀气一样的感觉。偶尔能感到探头在肠内的移动,多数时候还好。在旁边的监视器上,我和医生都能看到肠内的情况。大肠内部是光滑的呈粉红色的粘膜,上面布满细细的血管。在一个犄角旮旯样的地方,发现有些松散的大便,被探头喷出的不知是水还是空气给冲走了。这正是每次排便都呈黄色的原因。好在只此一处。此时的大肠内整体上来看很干净。从进入隔间到检查结束,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十分钟。医生说没发现什么异常。然后,按指示从床上慢慢坐起,被护士扶到另一处的一张床上卧床休息。

我没有什么醉的感觉,也没睡着,只是在那里躺着休息了一会儿。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可能15~30分),被唤起,做了一些说明后,就出去换衣服,再去听坐诊医生的说明。医生说,在离肛门附近的大肠内壁上,有几个血点(不过没有息肉、肿瘤等物),可能这里内壁有些脆弱,导致便潜血检查呈阳性(其实,我感觉更可能是由于痔疮等原因。采样时,实在无法排便,只是像完成任务一样很勉强地排出一点)。不管怎么说,平安无事是最令人高兴的了。

大肠内一直很胀。在诊所时,本以为肠内压力如此大,上一下厕所的话不是立即就一泻千里地解决掉了吗?但实际上,蹲了半天也没什么用,只好就这样回家了。这虽然有点痛苦,但是生活中也偶有肠内很胀的时候,因此这都是平时能体验到的,没有什么离谱的难受。可能那些很痛苦的多是因为操作内视镜的医生手法不够好吧?关于胀气的问题,据说,最先进的方法是往里鼓二氧化碳,而不是空气。因为二氧化碳能很快就被大肠壁吸收(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的原因吧?),因此很快就能消胀。而空气是很难自动消除的。由于肠内这样胀着,走路也有点小心翼翼,无法昂首阔步了。回到家后,还是没什么改善,于是决定不再理睬它,先吃饭解决一下饥饿的问题。吃饭过程中,大肠内的空气不断以屁的形式被排出,最后再上上厕所,就基本全部解决掉了。

这就是大肠内视镜检查的全部过程。虽然不算舒服,但也没那么痛苦。不过期间的忍饥挨饿和对食物的小心翼翼倒是比较难受。

到此为止,这次体检的结果基本上各项都正常。在包含BMI、血压、中性脂肪、HDL胆固醇、LDL胆固醇、血糖、γ-GTP和尿酸的雷达图上,我的结果也是完美的最外圈。

此时的感觉,一个是终于可以放松心情,继续奋斗了;再有,就是感到要珍惜现在的结果,多运动,继续改善生活习惯,让健康保持下去,并努力提高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