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

投资理财,个人和事业的成功

资产1亿日元以上的人的日常情况

说明:这是本人(iDog)根据某日本网站里的一个2010年的帖子所翻译整理的。这都是一些无记名的发帖,因此大家更倾向于敞开心扉来透露一些真实情况。这反映了日本一些富裕人群的想法和生活形态。可以看出,这些资产过亿的富翁们大致有3种成因:

  • 继承父母的遗产
  • 通过投资或投机而赚得
  • 从事繁忙的高收入的工作,而且没有时间花,因此自然攒下的。我猜测主要有如下几种人:
    • 医生
    • 在商社(贸易公司?)工作,且往往被派到国外,这样,在国内照发工资,但由于平时所花的是国外的那份,于是工资就自然地全额攒下来了
    • 投资银行的操盘手等高收入人群

医生们由于本身收入足够高,往往对伴随着风险的投资等不感兴趣。而通过投资或投机而获得大量资产的人则一般会继续进行下去。

虽说这些人并非都擅长投资理财,但是,想要致富的话,多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我们看到他们一些人的极其保守的运用方法,可能会想,“我要是有那么多钱的话,早就。。。”,但问题是,我们并没有那么多钱(当然,如果您有那么多钱,则尽可按自己的想法去投资)。因此,首先努力让自己也跻身他们的行列吧!

日本纯金融资产的家庭分布

金融阶层 纯金融资产 家庭数
超富裕层 5亿日元以上 52,000
富裕层 1亿日元~5亿日元 813,000
准富裕层 5000万日元~1亿日元 2,804,000
上位大众层 3000万日元~5000万日元 7,019,000
大众层 3000万日元以下 38,315,000

iDog注:上述数字应该是出自“野村综合研究所”在2005年做的富裕层调查数字。参见日本富裕层研究一文。 根据上面的数字,超富裕层只占0.11%,加上富裕层一共为1.77%。前一段时间美国华尔街在闹什么“1%和99%”的事情,按照1%的标准的话,应包括所有超富裕层和一半左右的富裕层。根据下文,就是已经有了1亿日元,人们似乎也不敢掉以轻心。因此,虽说后半部分的富裕层不至于像“99%”那样需要对社会怨声载道的,但也不能整天无所事事地享受生活,除非有一个十分合理的投资组合,能每年较稳定地增值5%以上,并且可以过每年花费500万日元以内的生活。另,作为参考,我本人目前虽说没有1亿日元,但每年从投资组合中产生的被动收入(“不労所得”)现在却在3%以下(资产的账面价值增减不计)。当然,由于我自己的观点,我并未持有投资性的房地产。也许这会拉低回报率。

下面是这些资产过亿(日元)的人的言论:

★拥有金融资产1亿~1亿5千万日元的人,投资组合是怎样构成的?我的情况是:储蓄:股票:黄金:储蓄型保险=3:3:1:3。

★我有大约1亿,大致为:

  • 储蓄和保险等安全资产:30%
  • 股票(包括相关基金):40%
  • 外国债券(包括相关基金):20%
  • 其他REIT等:10%

去年前半年买入的股票,现在股票比较多。做公司职员的工资足够生活开销,安全资产有3000万日元的话,应该没问题了吧?

★如果已经有房子了的话,可能不需要太多的储蓄。就算考虑结婚和买车的费用,3000万日元也用不了。

★去年前半年开始改变了投资方针,现在大致如下:

  • 储蓄 14%
  • 国内股票 19%
  • 海外股票 32%
  • 国内债券 9%
  • 海外债券 21%
  • REIT等 5%

拥有的房地产和保险等未计入。

★我的情况:(iDog注:这位的投资组合风险很大。分配在新兴国市场的资金占一半以上,而欧美却几乎没有。也许他就是靠这种高风险投资赚的钱?)

  • 香港H股 35%
  • 中国A股连动ETF 6%
  • H股连动ETF 6%
  • 印度股票连动ETF 8%
  • MSCI新兴国连动ETF 3%
  • 日本股票 6%
  • 证券公司的资金 23%(短期交易用资金)
  • 银行存款 4%
  • 放在家里的现金 8%(用于生活费)

★银行储蓄比较少啊。持有各种金融商品,是不是因为这里的人都比较年轻啊?在日本,老年人持有大量的资产。我认为现在的老年人不会投资外国股票和REIT等。

★当然了,人们对风险的承受程度和投資手法都各有不同。除了为买房子而花费数千万日元,以及以安全的方式存几年的生活费之外,对于其余的资产,将其投资于风险资产的人比较多吧?根据家庭状况和家庭成员的生活费来决定安全资产的金额。

★原来如此。在日本,拥有1亿日元以上的金融资产的人,在100个人里就有1个人。这些人如何投资和生活,是很意味深长的。(iDog注:按照上述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数据的话,而且是按家庭计算的话,每100个家庭中将近有2个家庭拥有1亿日元以上的金融资产!)

★我的资产大约1.7亿日元。投資是从前年开始的,大约1000万日元左右。毎月一点一点地坚持买平衡型基金。(iDog注:平衡型基金大多指里面既有股票,又有债券的基金。)剩下的则是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各一半。这几年以来,每年都能存下1000万日元以上的存款,因此感到通过投资来使资产增值没太大必要。如果攒够了2.5亿日元,就打算退休,过悠然自得的日子。现在的投资是为了退休后做资产运用而做的预习。(iDog注:假如投资组合产生的被动收入的回报率为3%的话,那么有2.5亿日元的情况下,每年获得被动收入750万日元。的确可以悠闲地生活了。)

★可能是错过了,SBI(iDog注:软银)一年期债券,评级为BBB,回报率1.9%。我就该金融商品咨询一直打交道的某证券公司的员工,他说,同样BBB级的近铁(iDog注:近畿日本鉄道)发行的公司债的回报率比这要低得多,因此,该商品十分可疑。现在离偿还期还有10个月,因为没买而每天都感觉后悔。(iDog注:“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泰戈尔《飞鸟集》)

★这个主题比其他的更新得慢,是不是因为拥有1亿日元以上的资产的人比较少啊?

★在日本,积极地做资产运用的人比较少。大多数人都是不管有几亿日元的钱,都是存成银行里的活期存款。(iDog注:在日本现在的零利率政策下,定期存款实在是没多多少利息,而且还不自由。)

★那些认真投资的人,大多是对将来感到不安的人。如果仔细审视一下日本经济的话,就是有一亿日元的资产,恐怕也没有人会安心吧?将来的国债如果因为发行不畅而把回报率提高到2.5%的话——这绝非不可能,过去20年中曾到过7.8%左右——这样的话,日本的税收就会全部消耗在支付国债的利息上。为了避免国家财政破产,就会大幅提高税率,日本央行就会买入国债,这样,日元会极有可能突然地大幅下跌。

在40年前,高级跑车售价50万日元;出租车起步价130日元;大学刚毕业的工资是4万日元;在东京都内盖一个独立房要几百万日元。在当时,如果有1000万日元的话,就可以玩着过此一生了。

同样的,现在的1亿日元等我们年老以后,可能只有现在的1千万日元的价值。所以,应该进行符合时代特点的投资。

iDog注:现在高级跑车得要1000~2000万日元吧?出租车起步价710日元左右;大学刚毕业的工资大约18~22万日元;东京都内盖一个独立房的话,至少要4000万日元左右。从这里可以看出,反映了物价的跑车或房子涨到原来的10~40倍,而反映了工资的大学刚毕业工资和出租车起步价,则仅仅是原来的5倍左右。因此,现在的生活水平实际上是不如以前了。美国也有同样的问题,就是工资上涨的幅度赶不上通货膨胀。这说明了作为工薪族的风险所在。因此,我们要自己去做投资或副业等经营活动,而不应盲目依赖社会制度或哪个公司。

★国债利率上升的话就是通货膨胀了。到那时,一半以上的资产要投资于黄金、外国债券、外币等,不能太相信日元。其实,也不能活那么长时间,所以怎样都行啊。希望这个国家能再支撑20年。

iDog注:有人分析,在不远的将来,比如2020年左右(2018~2025年,说什么时候的人都有),日本政府可能就会有破产的风险。因此,不能过于乐观,要未雨绸缪。真的发生了急速通胀时再投资就有点晚了。

★去年年底,我更新了家庭影院的投影仪和音响设备。现在的器材又好又便宜。(iDog注:便宜是因为现在喜欢这个的比较少了。)晚上一直看电影来着。善于发现这些小小的乐趣的话,这样度过一生也不错嘛。

★现在让我烦恼的是存在多家银行的总共1亿日元的现金。(iDog注:银行破产时,对存款的保险只覆盖1000万日元以内的部分,因此要分开存。)现在开始买黄金的话,是不是很疯狂啊?(iDog注:现在黄金处于高点,当然不宜大量购入。)现在正苦苦思索如何处理这笔钱。把3000万日元换成人民币现钞也很好,能不能行?(iDog注:一下换那么多不把行员给吓个好歹的才怪。至少点票子也要累个半死。)

★向日葵证券公司(ひまわり证券)和岩井证券公司有人民币的保证金交易。但是由于交易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以投资港币、香港和中国股市的ETF来代替。(iDog注:没有人交易是因为交易条件太差:一方面,买卖价差太大;另一方面,卖日元买利率高的人民币,反而要支付负的利息,岂非是抢钱来的?)

★我的情况是:对国内外的股票和债券做分散投资。其中一部分资金主要用于进攻型投资。根据过去的帖子,我认为,通过投资使资产增长了的人倾向于承担风险;通过继承的方式得到财产的人倾向于比较保守的方式。(iDog注:这很好理解:通过投资致富的人,一定是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否则也不能成功。因此,尽管他们可能会改变一些策略,但他们多半会继续下去。而通过继承财产而致富的人,由于以前缺乏投资经验,当然他们会比较谨慎。实际上这也是最明智的选择。只是,今后要积极地去学习投资知识,不能就一直这样下去了。)

★我通过投资,从200万日元增长到1亿日元。还在继续投资以求资产的增长。所谓防守型(ディフェンシンブ)股票,真的是没什么防守性。有很多更有效率、更安全、回报率更高的投资方法。今后也会继续寻找各种各样的投资方法。不过,跟以前相比,现在倾向于不承受太多风险了。(iDog注:资产额到一定程度后,就应该转攻为守,跟增值相比,应该以守财、防止损失为主。另,不知道这位用了多长时间、通过何种手段赚的钱,但本人对此结果佩服得紧。)

★现在大家都说日元强和通货紧缩。从中长期来看,应该是跟现状正好相反。我认为,现在应该开始把准备应对通货膨胀和日元走弱的投资组合作为一个课题。(iDog注:本人持同样的看法,并因此而赚到了。)

★我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只有大约1亿日元而已,因此并没有改变生活形态。只持有一点点股票,不是太精于此道。(iDog:这还普通?!也许是继承来的。不过,得到了一大笔钱还能继续维持原来的生活,说明这位具有成为富翁的资质。)

★如果有超过1亿日元的资产,为什么不买一个靠近车站的商业大楼,然后安定地获得现金流呢?考虑管理和重建的话,我认为商业大楼比住宅楼要好。至于购买自己的住宅就不要考虑了。

★1亿多难以买到离车站近的大楼。靠利息生活应该是更好的策略吧?(iDog注:1亿多日元,至少在首都圈,的确是无法买到一个商业楼,除非是极其小的那种。在现今的零利率政策下,靠利息生活也不靠谱。正确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合适的投资组合。)

★近期不用的现金有大约一亿日元左右。现在以1000万日元为单位存在多家银行里。放在家里的话,火灾和盗窃比较恐怖。

★对于非投资目的的资金,我一般都存入支票账户(iDog注:日语为“当座預金”,相当于欧美的支票帐户,但不完全一样。特点是没有利息,但在银行破产时,全额受到保护。)因为几千万的现金放在自己家里太危险。但是对于那些经常需要几亿日元的资金的政治家、房地产公司老板等人,放在家里保管可以起到避税(或曰逃税)的效果。

★把现金放在家里很恐怖啊。但是,手头没有现金的话,我会感到十分不舒服,因此,我会把300~500万日元的现金放在家里的保险柜里。每天收到的营业收入,把纸币以每10张一组扎成一束存放,而且要把纸币的朝向都对齐,这样,它们的磁性可以吸引更多的钱汇集过来。(iDog注:从商的都或多或少地有点迷信,但也反映了他们对钱的热爱。)

1000日元和5000日元纸币用于日常生活中使用,而一万日元纸币束则放进保险柜里,上面压着500克的金砖,让它们的皱褶都平展开。我觉得钱都是很寂寞的。辗转过很多地方而到了这里的钱,都一身疲惫,因此,我会让它们在金砖的重量下悠闲地休息。

★对于真正的大富翁,都跟私人银行和国税局等打过各种交道。但是,对于资产在1亿日元左右的人来说,打电话到国税局做税务咨询时,人家根本就不怎么愿意搭理你。(iDog注:即他们不屑于查这些人的帐。他们也是有成本的,因此会主要盯着那些巨富们。)据说做外汇保证金交易时,根据滚动(roll over)的方式不同,课税方式也不同。我打电话给国税局,想了解一下官方的解释,结果对方根本不明白我要问什么,而且,对方态度还很傲慢。不愧是政府的人啊,不懂也绝不会说“不懂”。

★你们都是用了多少年让资产过亿的?

★把每年剩下的钱都积累起来,大概是用了10年多吧?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过亿的,因为工作太忙了。

★2000年时继承了5000万日元。自己原有2000万日元左右。2007年春刚刚过亿,这样来看,大约用了7年吧。但是之后的夏季,我买的基金遭到次级债和雷曼危机的双重打击,一时暴跌。现在是原来本钱的3/4左右,跟2007年春季时大致一样。

★开始时,作为公司职员,用了4年存了4000万日元左右。当时,我在朋友A的劝说下买入某股票。当时极其忙,而且对股票也没有兴趣,就一直那样放着了。两年后,朋友B问我是否有兴趣购买一个因债务而处理的房地产。当时的储蓄额为6000万日元左右。(iDog注:这位看来是每年能存1000万日元。)我决定购买这个房地产,但资金略有不足。这时忽然想到当年买的股票,一查股价,已经有了令人恐怖的增长!胆小的我赶忙给朋友A打电话,把股票卖掉。那时资产一口气过亿,用了6年。

★这样的故事在美国经常能听到,就是买了股票之后就忘记了,经过10年或20年后,想起这回事的时候,已经成了百万富翁了。

★一般的平民百姓(日语:庶民)对富翁的资产额的看法,应该是跟彩票中奖额相当吧?如果不是“买彩票中奖的话就成富翁”,彩票就不好卖了。根据这种想法,富翁的资产额标准如下:

1947年:100万日元
1968年:1000万日元(当时一个独立房大约400~500万日元左右)
1980年:3000万日元
1987年:9000万日元
1989年:1亿
1999年:3亿

1968年时,大家都比较贫困,因此稍稍有点钱就成了富翁了。而在现在的人们看来,富翁的资产得在3亿日元以上。

不过,日本在大量发行国债,货币以10年为单位在贬值。现在有3亿日元资产的话,到年老后,你认为应该可以放心了。但是,实际上在20~30年后,你也有可能发现,没有10亿日元的话,钱根本不够用。

★这个月,有两个人提出要跟我结婚。这种桃花期(iDog注:日语“モテ期”,就是桃花运突然无缘无故地好转的一段时期。)可能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吧?但是,我是个小气的人,出门时要把房子里的灯都关掉,开的车是轻型汽车,(iDog注:比较便宜和省油,但外形不酷,动力性能也不好。)穿的衣服都是Uniqlo的,要跟我一起生活的话,可能会觉得很憋屈。

★如果你告诉她们你的债务比资产还多的话,她们自然会离去的。

★你怎么这么了解我?我说的是“我没有工作”,她们就不跟我说话了。作为情感动物的女人,可能想不到没工作的人是资产家吧。

iDog注:有可能那两个人以为此人是个整天浪荡的败家子。不过,日本人对“投资家”的确缺乏足够的认识。前几年有人赌博性地炒一支已经几乎铁定破产的银行“足利银行”的股票,在降到1~5日元时大量买入,总共居然投入了几百万日元。结果很多股民跟着炒,后来一些小的证券公司也忍不住参加进去。最后被炒起来后,他在20日元左右成功抛出,几天之内赚了6000多万日元。(绝不提倡这种做法。更有可能的是,他那几百万投入资金都打水漂了。)他到一个旅游区的塔上往下抛撒大量1美元面额的美钞(跟暴发户用票子点烟的心理基本相同),引起下面的人的哄抢和骚乱。警察把他逮捕归案后问话时,他说自己的职业是“投资家”,警察说:“啊,就是没有工作呗?”

——————

后记(2013.10):

近来在日本SNS网站MIXI上有一个话题,“如果你得到了1亿日元,你会做什么?”结果说什么的都有。多数都是在想怎么花钱。有些女性会想离婚,然后自己买个房子过幸福的独居生活(看来婚姻的确是很令人痛苦);一些男性则想实现各种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梦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富人总是少数人。我回答的话,则是把这笔钱全部用于投资,而生活则维持现状。尽管人们总觉得1亿日元好像很多,有1亿日元的人经济上很成功,但实际上,1亿日元真的并不是万能的,相反,这可能只算是进入了富裕层的门槛,之后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长财富才是。而至于能花多少钱,则要视你的投资组合能产生多少钱而定。

应该有多少储蓄?

VISA在2013年1月15日的金融教育峰会上指出,中国人最擅长于储蓄,并且资产运用的知识不足。(iDog注:资产运用知识的不足可能正是善于储蓄的原因。不过,总比既没有投资的知识,又没有储蓄要好得多。)

根据VISA在2012年对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调查,中国人的储蓄平均额为月支出额的3.9倍,并且约有50%的人的储蓄额可维持6个月以上的支出。而全部被调查人群的平均值为月支出额的2.1倍,只是相当于中国人的平均相对储蓄额的一半多一点。(“相对储蓄额”指以月支出额的倍数为单位,而不是实际金额)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我们国人的相对储蓄额较世界平均高出不少,但储蓄3.9倍还是不够的。6倍的话只能算是及格线,要是储蓄有一年的生活费,甚至一年的税前收入额的话,则是比较理想的。对此的分析是这样的:如果存有相当于6个月的生活费的钱,则现在失业的话,你会有6个月的时间来找到下一份工作。这个时间范围是比较稳妥的,尽管你可能在3个月内能找到,但总要留些空间才是。至于存一年的收入,则是考虑了投资的结果。实际上,如果参照“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比例的话,应该存税前年间收入的1.2倍的钱,或税后年收入的1.7倍的钱。正是因为该公司账上总是至少维持着100~200亿美元的资金,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巴菲特才能在血雨腥风的市场上大肆收购低得不能再低的股票。而本人当时虽说有些储蓄,但只能当做生活费,而不是可投资资金。因此,在那个百年一遇的好机会出现时,只能眼睁睁地跟它失之交臂。这是市场给我上的十分重要的一课。

因此,关于储蓄额,一个大致的标准是:如果你不投资的话,应该至少维持相当于6个月的生活费的存款;如果投资的话,则至少应该有1年的税前收入存放在银行里,这样,才能在突然发现了好的投资机会时能有资金可用。

为什么面向富裕层的服务难以奏效?

在日本,近年来好多公司都把目光对准了富裕层人群。他们认为,只要抓住了这个人群,就能高效地盈利。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这方面的服务,特别是在金融圈的针对富裕人群的理财服务等。但是,专做富人的生意,真的是有利可图吗?

对于这一点,日本的不动产咨询师午堂登紀雄(他本身也属于由房地产投资而致富的富裕层)撰文指出,实际上要做富人的生意是很困难的。那些做富人生意的各个行业,包括餐饮、时尚、房地产、旅行、珠宝、投资等行业,多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富人实际上并不怎么花钱。因为他们基本上都对自己比较满意,不需要通过花钱和购物的方式来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富裕和成功,因此,他们反而生活比较俭朴。这样,让他们掏出钱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说,富裕层的人比较倾向于穿UNIQLO的衣服。午堂自己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在办公室里的话),他自己曾说,周围的人都以为他是一个没有工作的混子。。。

其次,他们的目光十分敏锐,不会受广告宣传和销售人员的话所蛊惑,对印刷精美的商品目录和富丽堂皇的购物环境也不会在意。他们时常关注事物的本质,对于他们认准的事,他们的确是会一掷千金,但对于其他的事,则多是一毛不拔。因此,要做富裕层人群的生意,就要充分了解他们的需要,并能提供让他们满意的解决方案才行。对于那些半吊子的服务,则还是彻底死了那条心的好。

最后,那些做富裕层人群的生意的人,往往不能充分了解真正的富人的想法。富人们总是有跟普通人不一样的独特的想法和购物行为。

因此,还是做普通人的生意比较容易赚钱。普通人通常不经过仔细考虑就会花钱,而且很容易受广告宣传的煽动。他们不会去做比较深刻的思考,不会考虑诸如“这合理吗?(一个例子)”、“这里面潜藏着什么?”、“必须从这里领会到什么?”、“这能给我带来什么?”等问题,相反,他们很容易受诸如“立即”、“简单”、“不费劲儿”、“轻松”、“每个人都。。。”、“跳楼甩卖”等关键词的蛊惑,稍加挑唆就能促成他们的购买。同时,由于他们难得有机会得到VIP待遇,且自尊心多难得满足,因此,只要设置一个豪华的购物环境和VIP待遇的氛围,就能简单地让这些人掏腰包。这些人要注意的是,不要被那些本来是为富裕层的人群设置的商业计划所迷惑并陷进去不能自拔。

iDog评:

上面最后一段文字说明,普通人多懒于思考。这是一种思维方面的惰性,可能比身体的懒惰更致命。那些促销的关键词能奏效反映了这些人的如下特征:急功近利、不愿吃苦、没有主见、爱占便宜。而且,这样的人往往缺乏自尊,并且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其实,命之所以比纸薄,就是因为心比天高害了他们,让他们不知道去踏踏实实地努力,有了点钱又不知道惜福,于是就只能贫穷下去。

【一个例子:曾有一个西方人销售员,不知是怎样知道了我的情况(应该是当时刚就职的公司里有人很不professional,向他们出卖公司职员的情况),向我推销海外生命保险商品。他问了我的投资情况后,说:“你还在自己管理投资吗?”这里有两点:首先,他是想让我误认为自己了不起,属于富裕层,应该有人帮我打理财产(给你自尊,就如精美产品目录和豪华购物场所一样);其次,理财很麻烦、枯燥,且伴随着紧张和痛苦,他这句话也是针对人们懒惰、怕麻烦的心理而做出的攻击。我当然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观点。最终,因那个产品有一些让我不满意的地方,加之他所设计的投资计划实际上不过是给他带来很多佣金、而给我带来无尽的麻烦的计划,因此谢绝了。】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跟上述这些人一样,否则就会同他们一样不成功和经济拮据。要想致富,就要首先像富人那样思考和行动。大多数富人之所以是富人,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这对我们这些希望致富的人来说,很有参考价值。

有时候富人往往给人以一些不好的印象,比如小气、贪婪、吝啬、刻薄、无情等,甚至一些文学名著中也有这样的描述。这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就算是一些伟大的作家,也不一定对人生参得多透,只是他们自己以为他们把人生都看透了而已,换句话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不要太崇拜他们,他们除了文字上的那点天分外,可能还不如我们呢。如果你查一下那些人的小道消息的话,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他们的“神坛”马上就会坍塌。我略微读过一些这样的书,但读来让人很恶心,也就不在这里复述了。

对于那些大富豪来说,他们的钱根本用不完。不是说比尔·盖茨不应该弯腰捡地上的100美元吗?如果他一瞬间就能赚比那多得多的钱,一般来说,他怎么花也赶不上财富增长的速度。可是,他在并非因公事而乘坐飞机时,据说都是坐经济舱。这些富人们就真的是那样吝啬吗?非也。有一副对联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
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在吃和穿上不铺张浪费,不过是因为没有必要而已。并不是可惜那点钱,而是要珍惜自己的福报。福报没有了,钱自然也就没有了。而且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但从佛法上说,福报却是能带着走的,并且能转化成智慧。因此,福报比钱更珍贵。这也是富人们虽然自己不浪费,但大都很积极地做慈善的原因之一吧。

一些佛教中的大师们都很注重惜福。连如此有修行的大师们都如此简朴的话,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铺张浪费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铺张浪费是一种罪恶。而根据因果律,就是因为不断地种下这样的因,才注定会收获生活贫困的果。

近来美元对日元的走向

近一两个月来,美元对日元走向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首先,安倍在去年年末发表了自民党的新的经济政策,日语称“アベノミクス”(Abenomics)(一种文字游戏),要点包括:通过大胆的金融弛缓来摆脱通货紧缩性的不景气和日元过高;以大型公共事业作为景气回复的支撑,等等。这些手法并无新意,但是这次,其“大胆”的程度很新颖。传统上,日本的当政者比较保守,不到火烧眉毛时,是不会轻易做出什么改变的。这次,安倍则是铁了心地要改变现状(如果言行一致的话),目标是CPI达到2%。很多零售业者对此感到十分好笑,因为现在搞降价竞争还卖不出东西去呢。但经济政策并非这样割裂的东西,因为现在卖不出东西去的根源是不景气,从而工资连年下调,人们手里钱比较少。如果通过各种景气刺激政策让景气恢复,公司出口和盈利变好,工资、奖金上涨,人们手里的钱变多,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的话,自然会倾向于多买东西来提高生活水平。目前,日本在这方面成了先锋和开拓者,欧美等国家都在密切关注日本的结果,因为他们将来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利用这种政策进行的交易称为“安倍交易”(Abe Trade),主要表现为买入股票(日本国内的股票)和卖出日元。于是乎,疯涨数年的日元开始大幅贬值,低迷多年的股市也开始上升。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安倍泡沫”。

usdjpy-10y.gif

美元对日元在2012年12月中大幅上升,彻底摆脱中长期下降的趋势。进入2013年,也是越涨越高,并且上涨速度极快,颇有“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让那些试图在回调时买入(日语:押し目買い)的人一直等不到回调的机会(找回调的机会买入本身就有点“掩耳盗铃”的意味)。严格地说,只是在1月7日到8日有一次较小的下调,之后就继续上涨。

usdjpy.gif

1月12日,美元对日元突破89.5。经过周末后,1月14日,继续在89.5以上。

1月14日,甘利明(经济再生相)发言道:“日元走跌,也会对国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于是,这便成为了美元对日元回调的一个很自然的契机(金融术语为“口头干涉”)。

日元走强,但没有向下击穿89。之后继续走弱,到1月15日凌晨,再次向上击穿89.5。

1月15日,石破茂(自民党干事长)发言:“必须考虑如何让汇率收束在85~90的范围内。”对于官方来说,直接报出希望的汇率是十分不常见的。于是,美元对日元再次急速下调。到1月16日下午,向下击穿88。

1月16日,菅義偉(官房长官)发言:“(甘利发言)并非有意的”,“现在正是日元过强的修正阶段”。美元对日元止住向下的跌势,开始反弹,先是迅速击穿88.5,之后稍作休整后一气上升,到1月17日晚上,重新向上突破89.5。

1月18日,浜田宏一(内阁官方参与,美耶鲁大学名誉教授)发言:“在95~100的范围内不必担心。”

由于浜田是比较靠近安倍的人,于是,美元对日元索性一举向上击穿90,突破了石破范围(85~90)。然后就在90上下起伏。本来,到周末时,人们倾向于平掉头寸来锁定盈利,但是,浜田的发言使得人们难以卖出了。日元对美元达到2年7个月以来的高点,回到90大台。

之前,投资咨询师松田哲曾撰文评论日元走势,指出日元从80大台开始上涨到87左右的途中,共有3次跳空(看4小时图)。其中,只有第一个空窗被填,后面两个空窗一直开着。这属于明显的“超速驾驶”,一定要回调,来把后两个空窗关掉。但是就目前的形式来看,这似乎在短时间内有些难度。

usdjpy-windows.png

这里,我十分理解甘利发言的用意。其实,就日本目前的情况看,一味地让日元贬值并不是最佳的结果。

自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由于核电站的泄漏事故,日本政府荒谬地命令所有核电站都停止运营,甚至包括远在关西的核电站。当然,停止使用核电本身并没什么错误,但多年来,日本已经对核电有了很大的依赖。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把所有核电站都关掉,对低迷的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现在应该做的是未雨绸缪,对现有的正常运行的核电站加强监管,并加固各种防护措施,在此基础上,再大力发展其他的发电形式(火力、水力、风力、太阳能等),逐渐减弱对核电的依赖,最终彻底停止使用核电。

既然关掉了核电站,目前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燃料主要是液化天然气(LPG: Liquefied Petroleum Gas)。由于日本资源贫乏,因此,必须高价从国外进口LPG。美国的LPG价格十分低廉,但由于其保护主义,美国的公司被禁止销售到美国国外。这样,日本只能从国际上其他国家高价购买。在这种情况下,十分强劲的日元就成了一个好事。因此,日本应该借日元被国际投资客和投机客当做货币避风港而急速走强的机会,多购买并囤积LPG和其他各种资源,并借此让日元逐步走弱(为了购入国际上以美元结算的资源,用日元兑换美元–>日元对美元走弱),而不是通过大量买入债券甚至REIT(房地产基金)的传统手法来让日元走弱。

这次,由于去年安倍关于新的经济政策的发言,日元急速地走弱后,可能人们终于发现原材料急速上涨的问题了。但是,这是在安倍发言之前早就应该想到、并应该提前做好准备的!(幸运的是,本人基本做好准备了。。。)

——

另,甘利明在1月17日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关于此事做了如下的回答:

华尔街日报:先週、テレビ出演した際に3ケタは国民の生活に影響があると発言したが、100円以上になれば経済に良くないという認識か。

甘利:

このあいだの発言は、まずこういう質問があった。「為替の話だが、金融緩和期待もあり、円安が続くという見通しもあるが、大臣は為替の経済への影響についてどう見ているか」というのが質問だった。わたしの回答はこうだ。為替水準について閣僚が発言するのは適切でないと思う。変動相場制のもとでは市場が判断すること。ただ、かつてわれわれが政権を奪還する以前のレベルについては、明らかに日本の国情を反映しているとは思えない。今は、つまり89円台半ばのときだが、それに見合った水準に市場が自動修正しつつある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っている。当然、過度な円安になれば、今度は輸入価格に跳ね返ってくる。輸出については追い風になるが、国民生活についてマイナスの影響も出てくるので、輸出と国民生活への悪影響を最小にする、その最大公約数のところでおさまってくれることを期待している、と答えた。わたしは間違ったことはひとつも言っていない。報道が間違っていると明確に思っている。

3ケタうんぬんというのは、3ケタを超えて円安が進むと、輸入物価が高くなり、それが国民生活に与える影響を政府としては考慮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だ。これはいくら円安になっても、その影響は放置しておけと政府が言ったとしたら、それは余計問題だ。そこは正確に報道していただきたい。

下面是iDog的翻译:

华尔街日报:上周,您在电视节目里说,如果汇率到了三位数的话,会对国民生活造成影响。您是否认为到了100日元以上会对经济不利呢?

甘利:

这次发言,是因为首先有这样的提问:“关于汇率的话题:人们期待金融弛缓,同时也认为日元会继续走弱。关于汇率对经济的影响,您怎么看?”我的回答是:“关于汇率水准,我认为内阁官员随便发言是不妥当的。变动汇率制的基础是让市场对此做出判断。但是,我认为,先前我们夺回政权之前(iDog注:指自民党重新获选执政。在我们中国人听来,这种说法十分可怕。。。)的水准,明显地不符合日本的国情。现在处于89日元中途,我觉得市场会继续修正到与此相当的水准吧?当然了,日元过于走弱的话,输入价格就会大幅上升。虽说输出会一帆风顺,但对国民生活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为了对输出和国民生活的不利影响都最小化,希望汇率能收束在最合适的地方。”我的话没有任何错误,我明确地认为是报道的错误。

至于诸如“3位数”之类,日元走弱超过了3位数的话,输入物价就会变高。作为政府,不得不考虑这对国民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如果政府说,不管日元如何走弱,对其影响都放任不管的话。。。这完全是多余的问题。我希望对此要正确地报道。

iDog评:为什么政府官员的话都如此枯燥无味呢?可能是政治圈的特殊环境所导致的。勇于说话、敢做敢当、“算条汉子”的人,往往会遭遇巨大挫折。因此,从政真的是一 件十分无聊的事。但是,从政者会决定各种政策的制定和修改,这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因此,也不能完全不关注政治。在美国,那些有能量的巨富们的解 决方法是,操纵政客们为其所用。。。当然,对于像本人这样的修行者来说,还是离这些是非圈越远越好。。。

在经济上获得成功的方法,及日本股市投资的一些内幕

藤田隆志在《3人の愛妻と大資産を手に入れた私の成功法則》一书中,披露了一些关于日本股市投资的一些内幕,并提出了致富的方法和应该形成的行为习惯。以下都是本人概括的作者的观点,尽管本人并不完全同意其所有的观点。

对于在经济上取得成功,一个起码的标准是获得1亿日元的现金资产。(iDog注:严格地说,没必要全部现金,除房地产等固定资产外的金融资产有1亿日元就可以了。)但是在日本,有1亿日元的资产还不能完全高枕无忧,更理想的金额是3亿日元。

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比如从现在开始,在10年内实现金融资产1亿日元的目标。作为一名工薪族,就算在一流企业工作,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也很困难。(iDog注:除非能获得超高的年薪或奖金,并且坚持每年储蓄1000万日元左右。当然,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是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达到该目标。就像一些销售培训的自我催眠一样,对自己灌输“无论如何都要得到1亿日元!”、“绝对要成为成功者!”等等。然后就是抱有这种强烈的想法来改变自己的行动。至今为止,我们都被常识的框架所束缚。要取得成功,就要脱离“普通”、“一般”、“常识”等的范畴,自己创业。(iDog注:的确是这样的。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在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而不是那样成功的。因此,要成为成功者,从大众中脱颖而出的话,就要使自己“不普通”、“不一般”、“非常识”。)

然后,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意类型:

  • 传统类型:有实体的企业经营和店铺销售。考察期间为10年。
  • 互联网关联的类型:考察期间为5年。
  • 股票、外汇等投资类型:考察期间为2~3年。

对于传统类型,创业时,初期投入较大,准备时间较长,转入正轨较慢,因此,考察期为10年。10年内不能成功的话,就要考虑去做点别的了。

互联网类型的事业展开速度比传统类型要快,业界的趋势变化也快。尽管有快速成长的可能性,但是受外界趋势的影响也很大,因此,没有个5年的时间,不容易做大。

而对于股票、外汇等投资,在短期取得一些成果是十分重要的。自己是否适合做这一行,跟最终结果有十分明确的联系。如果两三年内不能取得成功的话,就说明自己不适合干这个,还是另行择业为好。

对于商品销售类的生意,要注意以下三点:

  • 现金交易。不要用支票、期票(简单说就是欠条)交易。
  • 粗利50%以上。粗利跟行业有关。选择50%以上的粗利比较容易成功。
  • 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领域。这样才能让自己充分发挥潜力。

同时,要成为富人,就要养成富人的金钱感觉:

  • 作为一个原则,支出要比收入少
  • 要捡地上的1日元硬币。不尊重1日元的人,也得不到钱对他的尊重。有道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iDog注:有个笑话,说比尔·盖茨不应该弯腰捡地上的100美元,因为他在那一瞬间能赚的钱要在100美元以上。另,巴菲特也会捡地上的1美元硬币,并对看得目瞪口呆的人说,这将是另一个1亿美元的开始。我本人看到地上的钱时很犹豫,因为毕竟不是自己的。后来就捡了捐出去,临时充当一下“管财人”。但是,还是因怕被别人认为我会放进自己的腰包而有些犹豫。仔细地想,不应该太在意他人的视线。)
  • 要把钞票上下、正反一致地放入钱包。这也是对钱的一种认真的态度。
  • 要时常带一个专门装硬币的小钱包。
  • 对于信用卡,只在有优惠时才积极使用。
  • 不要借入必须支付利息的钱,但经营公司时从银行贷款除外(iDog注:哪有平白无故地不要利息就借钱给你的道理?因此,我认为,用低息的房贷来买房子,而剩下一些现金用于生活和投资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当然,这是指目前在日本房贷利率极低的情况。目前日本的房贷利率大约在1%左右。如果房贷利率过高的话,还是要尽量回避的好。)
  • 不要借钱给别人。如果借了钱给朋友,那么很可能最终朋友都没得做了。可以把一定金额的钱(自己失去也不可惜的程度)送给对方,并告诉对方下不为例。
  • 在购物时,如果感到稍稍有些犹豫,那么就不要买。
  • 避免乱花钱的一个方法是,不要到店里去逛。
  • 在必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花钱。节俭不是做吝啬鬼,只是在没必要的事情上,尽量不花钱或少花钱。(iDog注:要分清“Need”和“Want”。前者是必要的开销;后者只是个人的意愿,不在这方面花销的话也不会影响基本生活。)

股票投资

如果没有1亿日元以上的资金,还是尽量不要碰股票为好。(iDog注:本人不能赞同此观点。)

基本不要去选股和买卖。要买转换社债和原始股,因为这是比较容易赚而不容易赔的。由于大家都想买这两种金融资产,因此,证券公司往往要在有购买意向的投资者中进行抽选。一般的投资者很难被抽中。

要进行股票投资,首先要把以1亿日元为单位的资金打进证券公司的账户里。这样,就成为证券公司的大户。对于证券公司来说,从大户身上获得的收益比从散户那里要多得多,因此,证券公司一定会很小心地跟大户搞好关系。对于转换社债和原始股的购买,对于大户来说,有支店长拍板这一捷径,因此,他们比散户更容易获得这类好的投资机会。

为了得到这些好处,跟对自己负责的股票经纪人(日语:証券マン)维持良好的关系很重要。他们会推荐给你一些容易赚钱的股票。当然,不可能100%的赚钱。但是,如果你因为他们推荐的股票而赔了钱的话,他们也会感觉亏欠了你,因此,下次一定会设法提供一些更好的机会。

知道了这些内幕,那些刻苦地研究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的股民恐怕心情会很不好。但这就是世界的另一面。因此有这种说法:有钱人会越来越有钱。

iDog注:

  • 日本的证券公司支店的确会十分重视大户。他们都有专人为他们服务。甚至有大户因他们推荐的股票而赔了钱的话,他们会做出补偿的做法。这种做法属于违法行为,应该越来越少了。而且,有的公司甚至把公司兼并等内幕信息透露给大客户(如野村证券在去年被揭露过这种行为),这当然也是严重违反相关法律的。但是,在不违反法律的临界处,可以想象,上述的爆料应该所言不虚。
  • 但因此就不投资股票,就跟“因噎废食”一样。尽管自己得不到大户的那种优惠,但还是能通过股票投资得到应该得到的那种回报。

基金投资

不要买国内(iDog注:指日本国内)的基金。要买海外的基金,尤其是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股市的基金。虽然人们说这种基金风险很高,但其实只有这种基金才能获利丰厚。

iDog注:

  • 其实,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股市的基金的确是风险高。获利丰厚也是风险高的一个表现(赚的时候赚得多,赔的时候也会赔得多)。因此,不应全部投资于这类资金,有10~20%就可以了。还是要国际分散投资,并包括美国等主要国家。
  • 对于日本国内的基金,如果不是指数型基金的话,的确有一些问题。根据另一本书爆料,证券公司在有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时,首先是自己买入;赚到一定程度后,卖给机构投资者;之后介绍给大户;然后,就是介绍给散户。这时,往往股价已被炒得很高,散户如果听信并购买了的话,很多人就会被套住或以割肉认赔收场。如果还剩下一些臭了大街的这种股票,最后的出口就是塞给自己经营的某种基金。因此,买非指数型基金是风险很大的,不但要承受市场的风险,还有可能有因这种黑幕而带来的风险。这也是本人推崇指数基金的原因之一。

外汇保证金交易(FX)

跟股票相比,外汇保证金交易(FX)是更好的一种投资方式。首先,要交易的就那么几种外汇,不像股市里的股票那么繁多;其次,这里面也不会有什么内幕;再有,价格变化也不会像有些股票那么大(不会突然大幅地暴涨和跳水);另外,交易佣金也极其便宜,而且还可以24小时交易。

但是,FX由于是有金融杠杆的,因此,要做好风险管理。

关于作者

最后,八卦一下作者藤田隆志。作者因“13亿日元资产,3位夫人”而著名。他开始也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后来开始创业,最后形成了一个在当地的DVD出租连锁店。之后,把公司出售给另一家全国排名第二的DVD出租连锁公司,获得了12亿日元。

此人属于比较花心且难以克服的人。先前由于难以抵制的婚外情而导致4次婚姻失败。后来,他决定实现一夫多妻制。他的之后的第一夫人属于十分温柔宽容的人,这也对他实现该目标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后来又娶了两位夫人,其中,第三夫人仅20多岁(作者在该书出版时已经57岁了)。后来在书稿还没完成时,由于某种原因,第三夫人(当时尚未入籍)跟作者分手。(iDog注:据书中所述,时间上应该是在两位做网站而致富的日本青年周游到那里时登门拜访后而分手的。据本人胡乱揣测的话,应该是小姑娘开始时没完全想清楚,当看到其他的年轻才俊后,醒悟到自己的大好青春这样浪费于1/3个老男人身上太可惜了吧?)在实行一夫多妻制后,他的“能量”得到了有效的牵制,因此,就再也不搞婚外情了。

藤田跟夫人们住在印尼的巴厘岛的豪宅,靠被动收入为生。由于印尼的存款利率十分高,他的巨额资产所产生的利息当然也十分高,而且,当地物价极其低。另外,他还每天进行FX交易,目前没有败绩(iDog注:当你的资产多到一定程度后,你是很难失败的)。

家庭的主要开销是夫人们的各种花销。当然,总开销会限制在当月产生的被动收入的范围内——即便如此,那也是相当大的一笔金额。家务由女佣打理,出行有司机开车。因此,他跟夫人们就是悠闲自得地生活。根据作者自己的叙述,他每天晚上都要分别陪各位夫人,尽作为丈夫的职责(否则,在金钱、感情和肉体上厚此薄彼的话,一定会引发内讧的)。当然,他会使用某些特殊工具来辅助。。。

根据作者的观点,夫妇二人的年间生活费为500万日元,之后每增加一位夫人,就要增加250万日元的开销。因此,养3位夫人的话,每年开销约1000万日元。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话,这是很难实现的。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目前还是日本国籍。而根据日本的法律,多重婚姻是违法的。因此,网上有些人怀疑,除了他的第一夫人以外,其他的夫人还是得不到名分,称为“夫人”只是说漂亮话而已,本质上跟“情妇”、“二奶”等没有分别。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他的解决方法是:第一夫人是法律上的“配偶”,其他的夫人则以“干女儿”的方式纳入户籍。根据法律,干女儿也是有继承权的,因此,虽说没有真正的“妻子”的名分,但也是有着某种名分和保障的。日本由于是一个法制的国家,尽管一些人会对他这种行为表示不齿,但法律不会因此而制裁他的。

iDog评:

首先,作者在财务上的成功是值得尊敬的。但他的一夫多妻制的生活,在本人看来,则比较可怜,这样的生活太累了(尽管有些“不明真相”的人会感到十分羡慕)。也许作者因没有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而必须寻找一些其他的挑战,才能让生活更有意思?开玩笑地说,这样的生活使得男人沦为“妇女用品”了。

对于作者的这种一夫多妻制的生活,本人坚决反对。根据佛教的说法,没有法律保障的同居行为属于“邪淫”。而且,严格地说,他的那种以干女儿身份让其他夫人入籍的解决方法更是构成了“乱伦”,性质更严重——尽管他本意并非如此,而只是为了绕过法律的约束。这些行为都是十分损及福报的,因此,本人感到其前景堪忧。这并非本人因仇富、嫉妒而诅咒他,而是根据佛经得出的结论,的确是为他捏一把汗。

指数基金投资

提到股市投资,一般人马上会联想到选股和不停地买卖来赚取差价。其实,与其说是投资,这更应该说是一种投机行为。这样的人是在参加一种“零和游戏”,即赚钱的人赚的是赔钱的人的钱。从总体上看,把所有参与者的盈亏加在一起,结果是0(不赚不赔)。实际上,考虑买卖佣金和税金的话,应该是负和游戏。根据统计,参加这种零和游戏的人,90%都赔钱,7%不赚不赔,只有3%的人能赚钱。因此,如果没有过人的技术、胆识和运气以及大量的空闲时间的话,还是不要参加这种游戏为好。

与此相对的,则是买入并长期持有的长期投资。此时,你赚的钱不再是其他人赔的钱,而是公司的分红和公司发展后的溢价。“股神”巴菲特是这种投资手法的代表性人物。巴菲特主张“集中投资”,即充分把某家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研究透彻,然后集中大量资金购入该公司的股票。在该股票不能如愿上涨的情况下,巴菲特甚至会进入该公司的董事会,亲自去过问和指导公司的运营。

巴菲特的投资方式是“对知道的事物集中投资”。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既没有巴菲特的洞悉一切的眼光,又没有入驻董事会的财力,在这种情况下,既然我们无法知道哪些股票是赚钱的,我们应该“对不知道的事物分散投资”。这样,至少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某个篮子出现问题时,也不至于危及所有的鸡蛋。

分散投资有多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买入并长期持有10多支各行各业的蓝筹股。考虑得更周详的话,还要包括全球各个地区的股票(地域分散)。这样做,当然还是要涉及到选股等事,尽管比短线频繁买卖要省心一些。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是投资于指数型基金。这样,就是要投资于各个地区的股市进行地域分散,也能轻而易举地做到。

虽说投资于非指数型基金也不用自己选股和操作,但这只是高价雇佣基金经理代替自己做这些事情而已。从长期来看,很少有这种所谓的积极运用型基金能持续胜过指数基金。而且,由于需要负担基金经理的高昂的工资,持有这些基金费用不菲。

指数基金投资主要有如下优点:

  • 不收佣金(英语称为“non-load” fund):佣金是在你购入基金时发生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分享这种收入,大头一般归证券公司。
  • 年间基金管理费较低:这种经费每年都发生,主要归基金公司(用于支付基金经理工资,等),证券公司也可能留一小部分。
  • 能分散投资
  • 不受感情左右:不必因某支股票突然大幅上涨或下跌而心情紧张。
  • 便于节税:频繁买卖中,除了要交大量的佣金和税金外,还要对盈利部分交税。如果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假如账面盈利很大,也不用交税,因为你并没有卖出这支基金来实现该盈利。
  • 不依赖于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那种积极运用型的基金的表现,几乎完全取决于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指数基金则是根据指数的组成方式机械地买卖,多数都是用计算机来辅助决策和操作,因此,这几乎跟基金经理的能力毫无关系。

下面以几支投资于日本股市的基金为例。这几支基金的费用情况:

funds-cost.png

其中,“申込手数料”即佣金(购买时要收取的手续费);“信託財産留保額”是指在你卖出时要额外扣掉的费用(一个解释是,你卖出时,基金经理需要调整基金的投资情况,来获得一笔钱支付给你,因此,你要为此买单);“信託報酬率”即持有基金每年要扣掉的基金管理费(多从基金中直接扣掉,反映为基金价格下降,而不是额外收取)。

佣金由于是一次性的费用,相对还问题不是很大;每年的基金管理费由于在你长期的持有期间要一直扣除,因此,这个费用过大的话,不利于资产的增长。

上表中,第一支是一个积极运用型的基金,其佣金高达3.15%(其中的“1.05%”是在你一次购买额高达1亿日元以上时才适用。因此,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而每年的基金管理费也是后两支指数基金的2~3倍。另外,它还在你卖出时收取卖出金额的0.3%。

下图是本人根据这三支基金的过去10年的数据绘制的:

funds-chart.png

三支基金中,只有第3支“インデックスファンド TSP” 每年发股息,图中显示的是把股息重新投入的结果。

第3支基金的运用目标是符合TOPIX指数,而第1支的目标则是超过TOPIX指数。第2支的目标是符合另一个指数——日经225平均。图中也提供了两个指数的实际价格走势。

为了便于比较,我这里把所有这些的价格都统一换算为在2003年1月时价值100日元。我们可以看到,第1支基金开始时要略低于100日元,这是考虑了佣金等因素的结果。从图中可见,这支基金相对于第3支指数基金,在整个过去的10年中,并没有什么优异的表现,甚至多数时候都不及这支指数基金。这恐怕还是好的,它毕竟是以超过TOPIX指数为目标,因此,大致走势不会偏离TOPIX太远。如果完全由基金经理放开了操作的话,指不定要变成什么情况呢。这里没有包含一个这样的例子,是因为我一时找不到这样的基金。可能是这几年熊市中这样的基金都被淘汰了吧?

因此,我们根本没必要去买那些积极运用的而且价格高昂的基金,只要简单地买入某一种指数基金并简单地持有,就足以超过市场上大多数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指数基金无法回避市场风险,也就是说,整个市场都下跌时(即“熊市”),指数基金也一定会随之下跌。对冲基金被设计为能抵御这类风险,但由于对冲基金收费异常高昂,又缺乏监督管制,而且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提高风险的操作手法是对他而言最有利的做法。因此,对冲基金也不见得是比指数基金更好的选择。持续地投资于指数基金,并且不因熊市而停止投入(甚至应该相应地追加投入),是方便有效的投资方法。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话,而是要听从有这方面的知识的人的话。如果你到一家美发店问:“哪里有好的美发店呢?”你会期待什么样的回答呢?多数情况下,买方和 卖方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因此,销售人员卖给你的商品,往往不是对你来说最好的,而是对他们来说最赚钱的。收取佣金和很高的基金管理费的那些基金,就是这样 的商品。指数基金则对于证券公司来说收益很小。观察一下上面的表中三支基金的收费项目,你就会有一个正确的感性认识。如果你请证券公司里的人推荐基金,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一定会推荐第1支基金那样的商品的。

下面是一些关于指数基金的名人名言:

(由iDog译自日文版《一生お金に困らない人のシンプルな法則-究極のミリオネア入門》一书,并非从英文版“The Millionaire in You”直接翻译的。)

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要持有股票的话,最好的方式是无手续费的指数基金。根据扣除手续费和经费后的结果综合判断,指数基金的收益的确胜过职业投资者的大多数交易。——沃伦·巴菲特

如果你希望高效地分散投资,那么就应该选择指数基金。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大量股票的价格一起变动的指数基金的收益性,比不断地频繁买卖的投资组合要高。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美国第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指数基金相当于同时买入各种类型的有价证券,既合理又易懂。并且,如果不需要不断地进行繁琐的买卖交易的话,不但不用支付佣金,而且还有节税的效果。 ——伯顿·马尔基尔(Burton Malkiel),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漫步华尔街》作者(日文版:《ウォール街のランダム・ウォーカー》;英文版: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仅有1/4的股票型基金能超过股市平均回报。因此,我强烈地相信指数基金。 ——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证券公司创立者

(iDog注:而且,还不能保证那些今年超过了市场平均回报的基金,明年以及今后会一直能超过市场回报。)

30年前存在的350支股票中的189支,今天已经不再存在了。幸存的股票中,仅有14支股票(1/25)的回报超过股市的平均水平。 ——约翰‧C‧伯格(John C. Bogle),先锋基金集团的创立者

为什么多数人都自己一个一个地选股并不断地买卖,从而把时间都无端地浪费掉呢?指数基金被过低评价,以至于被人们忽视。但正是这些随着股市的变动而变动的指数基金,才是超过大多数职业投资者的交易结果的手段。 ——埃里克·泰森(Eric Tyson),《投资傻瓜书》 (原版书)等个人理财畅销书作者(日本版;英文版:Investing For Dummies

我爱指数基金。 ——威廉·F·夏普(William F. Sharpe),资产定价模型的奠基者,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iDog注:因为是威廉·F·夏普说的,使得这句简单到极点的话变得掷地有声!)

尽管有能提供良好结果的指数基金,财经杂志还是连篇累牍地刊载人气基金经理和投资分析师(iDog注:相当于国内的股评家等人)的股价预测。这种错误的信息如此泛滥是有其原因的,因为就算报道了这些专家的失败预测,也丝毫不会损及华尔街日报或纽约金融报道的利益。 ——拉瑞·E·斯韦德鲁(Larry E. Swedroe),《华尔街不想让你知道的事》(原版书)作者(日文版:《間違いだらけの投資法選び》;英文版:What Wall Street Doesn’t Want You to Know

投资游戏和其他游戏完全不同:在投资以外的游戏中,菜鸟很难超过那些经过长时间练习后技术已臻纯熟的玩家,但是对于投资,你不用吃苦也能获得接近股市平均回报率的结果。 ——杰里米·西格尔(Jeremy Siegel),金融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股市长线法宝》等长线投资畅销书作者(日文版:《シーゲル博士の株式長期投資のすすめ 》;英文版:Stocks for the Long Run

通向财务自由的每日行动指导方针

这几天,我仔细地读了《一生お金に困らない人のシンプルな法則-究極のミリオネア入門》(英文原版书名:The Millionaire in You)一书。这是一本很好的关于理财和成功的书,值得仔细研读和学习。这里是对其中的精华部分(个人观点)的介绍。

一般来说,很多人都深陷“时间和金钱陷阱”,也就是说,你若想得到更多的钱,你的自由时间就会变少;你若想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你就会缺钱。跳出这个陷阱的方法是实现财务自由。

如果什么都不做,成功是不会自己主动送上门来的,因此,必须把想法付诸行动。成功者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抱有某种要实现的梦想,并立即行动起来,朝着实现这个梦想的方向前进。

为了成功,并一直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参考下述的行动指导方针:

1. 从自己的舒适区域(Comfort Zone)中走出来

人是一种习惯的动物,形成习惯后,像通常那样使用金钱和时间就不会有一丝一毫的不安。要进入成功者的行列,就要从最初开始形成新的习惯。以储蓄为例(因为没有储蓄是实现财务自由的最大障碍),有以下各种方法,希望储蓄的人必须选择一种或几种来付诸行动,并形成这种习惯:

  • 每月储蓄年收的1%,这样在一年以后,就会存下一年收入的12%
  • 从事副业和兼职的生意,并把收入全部储存起来
  • 获得能提高自己收入的资格,并将增加的收入全部储存起来
  • 积极地寻找更高收入的工作,并将增加的收入全部储存起来
  • 搬家到生活费较低的地方(iDog注:假设仍能维持原来的收入),并将节省出来的开支全部储存起来

iDog注:

  • 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增加后,要维持原来的开销水平,而不能相应提高。这是关键之处。
  • 为了更高的收入而跳槽,一点问题都没有。正如相反地,如果你工作得不好,会被公司毫不留情地炒鱿鱼一样。不要被虚假的道德观束缚。

重要的是,要从自己一直以来的感觉舒适的场所(即“舒适区域”)中走出来,克服随之而来的不安,准备好应对风险,使自己发生重大的变化。(iDog注: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是不成功的,那么如果不做出改变的话,他会一直这样处于不成功的状态中。)

成功者深知,任何事物都不能毫无代价地获得。因此,要全力以赴,承担风险,不怕变化,并做好面对损失的准备。(iDog注:事情不会都是一帆风顺的,肯定有失败的时候。关键是坚持走下去。)短期来看,进入成功者的行列十分困难,但从长期来看,一点都不困难,关键是要“锲而不舍”,这样才能“金石可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神通”的话,不可能马上就一跃千里,但持续地走下去的话,终有到达终点的那一天。

如果终生都无法控制自己的金钱和时间的话,就只能过那种比较悲惨的生活。

2. 不要犹豫,立即行动起来

在做出重大的决定之前,花时间仔细思考时十分必要的。但是,优柔寡断的话,则是对时间的最大浪费。

3. 不断反省自己

参考如下的列表:

  • 过自己希望的生活,而不是他人希望自己要过的生活
  • 控制风险,提高成功的概率
  • 杜绝浪费,勤于储蓄
  • 不要长时间劳动,而是应该提高单位劳动时间的市场价值
  • 成为时间管理的达人
  • 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地取得胜利
  • 不要投资于个股,要投资于整个市场
  • 不要听信销售人员(股票经纪人)的话,而是要向有专门知识的人请教
  • 比起将来后悔自己什么都没做来,应该现在立即行动起来!

4. 记录自己的进步,并阶段性地庆祝

制作自己的资产进展图(iDog注:可以用Excel很方便地画出)。资产的目标是自己每年开销的20倍。

当实现某个阶段性的目标时,要庆祝一下,以鼓舞自己的士气。但切忌过度浪费。

5. 目标不是“完美”,而是“卓越”

做到完美,是对时间的浪费。(iDog注:思考一下80/20法则)为了实现1%的进步而用掉90%的时间的话,是极其愚蠢的。

要以实现财务自由为最终目标(iDog注:当然是在讨论财务自由的上下文中。否则,人生中应该还有很多跟金钱无关的其他目标。),对自己选择的工作全力以赴,严格地坚持储蓄和投资。 这样长此以往,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6. 维持财务自由的状态,不要退回到“金钱和时间陷阱”

富翁买的是自由,而不是奢侈。很多乍富的人,很容易由于过于浪费,反而变得十分贫穷。

下面是一些经济困窘的名人的例子,要引以为戒:

  • 萨米·小戴维斯(Sammy Davis Jr.):著名歌手和艺人。生前赚了几千万美元。去世时,美国国税局追缴税款,扣押了他全部的财产。(iDog注:这说明他没剩下多少资产。)他的妻子不得不委身于亲戚家。
  • (iDog补充)麦克·泰森:就不用说了,赚了天文数字的钱,结果是世界上最穷的人,欠下了天文数字的债,比非洲最穷的人还穷得多。
  • Redd Foxx:喜剧明星。去世时,连自己葬礼的费用都没剩下,是艾迪·墨菲代为支付的。
  • 朱迪·加兰(Judy Garland):女影星和歌手。去世时,欠下400万美元的债务。
  • 本杰明·斯波克博士(Benjamin Spock):著名儿科医师。他于1946年出版的育儿书《斯波克育儿经》(日文版:スポック博士の育児書;英文原版:Dr. Spock’s Baby and Child Care),是最畅销的育儿书,被翻译成42种语言,售出5000万册,仅次于圣经。(iDog注:因此,中文译名“育儿经”的“经”字真是恰如其分。)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本书赚得的版税折合现在的2000万~3000万美元。但是,斯波克博士晚年竟然因无法负担每月1万美元的医疗费而向亲友寻求援助。
  • 德里克·桑德逊(Derek Sanderson):加拿大前著名冰球中锋,1967~1968年获得新人奖,13个赛季赚得500万美元,是年薪100万美元以上的体育明星的先驱。到了1980年,由于一些失败的投资和个人原因而破产。曾睡在纽约城市公园的长椅上,后来得到朋友和往日球迷的援助,到戒毒所戒掉毒瘾,重新站了起来。他做了10年的体育播音员后,现在是一名面向体育明星的财务顾问,让他们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

资产运营和投资的方法

为了保持财务自由,要对自己的资产用投资组合的方式运营:

  • 把投资组合分为两大部分:安全部分和成长部分
  • 安全部分:投入相当于自己7年的生活费的钱
    • 次年的生活费:投资于MMF
    • 接下来的6年的生活费:投资于短期债券指数基金
  • 成长部分:投资于股票型指数基金,长期投资。
  • 产生的利息和股息:全部转入MMF账户中。

例子:假设总的金融资产为100万美元,每年生活费定为5万美元。(iDog注:还记得前文中说的资产目标是一年的生活费的20倍吗?)投资方法如下:

  • 安全部分:5万美元投资于MMF;30万美元投资于短期债券指数基金。
  • 成长部分:65万美元投资于股票型指数基金(比如S&P500)。

这样,就是遇到股市长期低迷的情况,也不需要立即低价卖出股票型指数基金,至少能支撑7年。而股市一般应该能在7年之内恢复。(iDog注:当然这是对美国股市而言,对于日本股市的话,就有点悬了。因此要全球分散投资。)

如果希望承担更大的风险,可以把安全部分从7年的开销改为5年的开销,但不能比这再低了。

关于如何从投资组合中提出现金:每年最多只能使用投资组合的5%的钱。就算某一年股市大涨,也不能花掉5%以上的钱。

iDog注: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终生只能每年花同样多的钱,因为投资组合的总资产额一般来说是会不断上涨的,如果股市部分平均年回报率12%,而债券部分为5%的话(5%曾经是衡量投资的最低标准,因为以前美国国债的回报率曾是5%。近来由于QE等原因,美国实行零利率。估计不久应该会再次提高。),增长的部分会比你一年中花掉的5%要多。当总资产额增长到一定程度并稳定下来后,应该可以支取新的总资产额的5%来使用。

不同时代的特点和理财

“富爸爸”系列理财畅销书的作者罗伯特·清崎在2010年的文章中,归纳了从1960年开始的各个时代的特点,并预测了今后的趋势:

每10年都构成一个不同的时代,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点。

  • 1960~1969:嬉皮士
  • 1970~1979:和平运动,迪斯科文化
  • 1980~1989:资本家
  • 1990~1999:IT时代
  • 2000~2009:恐怖主义,金融恐怖主义(通过庞氏骗局等欺骗、剥夺众人的财产),濒临破产的社会保障制度,不透明的基金
  • 2010~2019(预测):多数人被社会舍弃,超富豪集团的出现

关于2010~2019时代的详述:

传统的“读书–>工作–>买房–>退休”的思想的人会被社会舍弃。欧美的中产阶级会成为“现代的恐龙”,逐渐空洞化。其主要原因是欧美国家负债消费的理念,大家都用信用卡、住宅抵押贷款等得到的虚假的购买能力,做跟自己财务状况不符的大量消费。这样,社会的中下层50%的人会逐渐被社会舍弃,但他们由于感觉自己“跟别人一样”,“大家都是这样”,因此意识不到这种危险。自己债台高筑后,社会保障体系也恰好崩溃的话,就彻底完蛋了。跟随多数人的“从众心理”看似是安全的选择,但多数人的选择如果都错了的话,从众只能使自己也去陪葬。因此不能怨社会、怨别人,都是自己的错。另,对于那些认为跟其他人都一样就没问题的人,我(iDog)这里送他们两句圣经里的话(因为在这类人中,西方人和接受西方思想的人比较多):

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
—— 圣经 新约路加福音13:24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 圣经 新约马太福音 7:13

同时,由于这些人的贫穷,财富会转移到其他少数人那里,导致了超富豪集团的出现。这些人有着国际的视野,受到国际化技术革新的恩惠。因为今后的趋势是:共产主义崩溃,经济国际化,互联网。这些人目前平均40岁左右(根据2010年时的文章)。

一些支持性的数据:在1997年到2001年期间,社会整体增加的财富的分配情况如下:

  • 总资产处于前1%的人:获得这些财富的24%
  • 总资产处于前10%的人:获得这些财富的49%
  • 总资产处于后50%的人:仅获得这些财富的13%

这里分析一下上述数据:

我们可以算出,总资产为前1%~10%的人获得这些财富的25%,跟前1%的人基本相同。

总资产为前10~50%的人获得这些财富的38%,不如前10%的人获得的多。

总资产为前10%的人分得这些财富的49%,而后90%的人分得51%。于是,前10%的人会越来越富,后90%的人则会越来越穷,逐渐被甩在后面。但是,他们却忙于欢天喜地地贷款买房子、汽车和各种玩具(iPhone、iPad之类),并误以为自己是富人和成功者。

这样单看数字似乎不够明显,我们举例说明:假设整个社会一共有100人,按其总的净资产排序,第一名的资产最多。按照上面的数字,对整个社会在这几年所增加的财富的分配情况如下:

  • 第1名:分得新增财富的24%,人均也是24%
  • 第2~10名: 分得新增财富的25%,人均2.228%(是第1名的10%以下!)
  • 第11~50名:分得新增财富的38%,人均0.95%(即在总体平均的1%以下)
  • 第51~100名:分得新增财富的13%,人均0.26%(少得可怜了吧?)

从上面整理过的数据,可以看到排在后面的人分得的财富是多么可怜的少了吧?只有排入前10名的才比较有希望。

我觉得,近几年发生的一些事情进一步支持了罗伯特·清崎的上述观点:

之一:

日本的证券公司劝说人们投资的一个陈词滥调就是,日本家庭绝大多数流动资产都是以银行存款等风险小的形式存在,而美国家庭则积极地投资于股市。其原因是美国人有游牧民族的勇敢和积极进取,而日本人则是农耕民族的保守和追求稳定。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个一般的解释是,美国由于很早开始推行的401K,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能得到有保障的退休金,而不得不进入自己并不熟悉的金融市场,用401K账户里的资金去买入股票或基金,于是导致美国家庭流动资产中股票的比例上升。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原因:美国全部股票的50%在美国前1%的富翁手里,80%的股票在前5%的富翁手里。也就是说,其余95%的人就是一点股票也不买,美国人的股票平均持有率也会很高。而日本多数股票在机构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手中。

之二:

2012年,美国股市上涨12%,基本回到2006年时的水准,其他地区(欧洲Stoxx 600和日本的日经225等)也有大幅的增长。但是,这不见得是由于经济好转所致,而更有可能是由于美国连续的QE1~3和其他各国跟进的经济迟缓(简单说就是大量地印票子)所人为地制造出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就有财富的重新分配:富人更富,发展中国家的多数人(未成形的中产阶级以及以下的人)和发达国家的穷人就遭殃了。

富人由于有多余的钱,可以大量以低价买入股票以及房地产等其他资产。随着QE,股市、房地产上涨,他们的资产额随之上涨。

穷人由于没有多余的钱投资(当然多数人也缺乏投资的眼光),并且很多人甚至由于失业而处于十分困难的财务状况,因此很难在这一过程中获益,甚至直接受到损失(比如贷款买的房子由于无法继续还贷而被银行收回等)。但是,由于现在和接下来的通货膨胀,他们仅有的一点积蓄(如果有的话)也会不断贬值,而他们的工资却不会与上升的物价保持同步的增长。因此这些人会越来越穷。公司由于少付薪水(相对于通胀程度)和少雇佣人工,业绩会逐渐提升,而这部分利润会以上升的股价和股息等形式进入富人的腰包。

上面的话听起来很残酷,但并非我们就不能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和今后的命运。如果人们能避免那种盲目的乱消费,摆正自己的财务地位,不要刻意经营出一种“我是富人”的表面现象,而是过一种质朴的生活,把多余的钱进行投资的话,就会逐步跻身到财富排在前面的人群中。如果大家都能如此的话,也就不会存在被社会舍弃的人了。因此,每个人要对自己负责,要理性地生活和消费,把握自己的未来。记住,在生活中要选择耶稣说的“窄门”!

说句题外话,前几天看天津电视台的“非你莫属”(求职节目),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好像是要进入时尚界,台上老板们问她有几个名牌包包,她说一个也没有,与其把钱用于买名牌包,不如用于投资。我听了那个激动啊,这样的人太少了!另,她并非穿着土气,而是穿得很得体,但这不一定非得是名牌不可。

过后,又看到一期“非你莫属”办的创业者找投资的节目。一个女孩本身生意难以做大也不想做大(好像是做鲜花店),她去找投资,投资人们可能鉴于她是一个女孩,就给了她一点投资。她父亲也去了,之后激动地说:我女儿拿到钱了,今晚上喝大酒!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投资人给你钱,并非是简单的给予你的,而是基于信任等原因把钱交到你手里,让你用来经营事业的。你经营的事业成功了,你爱喝多大的酒都行,只要你能赚到远比那更多的钱。刚拿到一笔投资就想着花钱,只能说此人是一个错误的投资对象(当然,那个女孩本身可能并非如此)。同时,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创业成功的人比较少,为什么富人比较少。

关于修行和理财的一个实例

投资理财和修行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甚至表面上看似乎还有点互相排斥的,因为你如果是位修行者,可能就做不出不计一切代价追求利益的事来。但是,有时候事情就是那样神奇,甚至一些事表现得如有神助。其实,也说不上是神奇,毕竟这个世界本身何尝不是一场梦呢?那么发生一些似乎巧合的事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网上很多修习佛法后财务状况好转的文章,但都没有具体地谈,一些读者难免会心存怀疑。这里举一个股市投资的例子,除了我拿到的交易记录外,附加本人根据股价图和数字对其进行的具体分析。

某同修投资美国股市,风格是长期投资,买入并持有。因此,经常是很长时间才查看和打理一下投资账户。今年1月,打理账户时,突然发现投资组合中居然有麦当劳(以前买的,忘记其存在了)。由于麦当劳在全球大量卖汉堡包,跟杀生行业相关,因此,从佛法的角度来衡量的话,属于恶业。因此,这位同修就立即将其全部卖出,并用卖得的大部分资金立即反手买入通用电气。

mcd-to-ge.GIF

到了2月,该同修想到要买入制药公司的股票,因为这属于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行业。但是剩余的资金比较少,因此,就卖出一部分可口可乐和微软。有人说可口可乐有害健康,有人辩解说可口可乐原本是一种药,后被作为饮料销售。就算它是药,也不如现代的制药公司研发的药品更好吧?之后,立即用卖得的资金买入相对于其投资组合比较多的辉瑞制药。

ko-ms-to-pfe.GIF

下面是本人对这几笔交易的分析:

卖麦当劳,买通用电气:

mcd-vs-ge.GIF

从上图中我们看到,截止至12月13日,以通用电气的形式保有这部分资金,比以麦当劳的形式要好25%以上。也就是说,如果在1月时这部分资金为100元的话,通过这笔交易,保有到现在的资产要比不做这笔交易多25元。

卖可口可乐和微软,买辉瑞制药:

ms-ko-vs-pfe.GIF

从上图可见,从可口可乐改为辉瑞制药,效果提高10%以上;从微软改为辉瑞制药,效果提高31%以上。

更为神奇的是卖出麦当劳那笔交易。从麦当劳的价格走势图中,我们看到,从2011年初到2012年初,股价一直是在稳定地上涨(而不是短期急速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维持该上涨趋势的概率要比发生趋势反转要大,也就是说,此时卖出,就意味着做好了不继续通过这只股票赚钱的心理准备,否则,对于一个买入并持有的长线投资者来说,一定不会在此时选择卖出,顶多是在之后下降趋势已经确定后再卖出。但实际情况却恰恰是在此后不久趋势即发生了反转,结果卖价跟最高价相差无几!

mcd.GIF

当然,这里不是说今后麦当劳就永远都要比通用电气差,但是,如果现在平掉该头寸的话,结果就是多赚了25%。这也算是对该同修当时的一个善念的善报吧?卖可口可乐和微软买辉瑞制药那笔也是如此。今后如何,则是取决于从现在起该同修自己的情况了,因为将来的果是由现在的因造成的。

富人的不同之处,及投资者等级(附本人评注)

复习一下《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一书。超浓缩内容。

现金流象限

  • E:Employee,雇员
  • S:Self-employed,个体户,个人企业主,自由职业者
  • B:Businessman,企业主,创办公司的老板
  • I:Investor,投资家

富人与其他人的区别

富有的人收入的70%以上来自于I象限(投资),30%以下的收入来自于E象限(工资)。

穷人和中产阶级等大多数人,收入至少有80%来自于E或S象限(工资、报酬),只有不到20%的收入来自于I象限(投资)。

iDog评:要想达到财务自由,最终还是决定于I象限里产生现金流的能力。

投资者的等级

第0级:一无所有的投资者

没有钱用来投资。月光族,或入不敷出。大约50%的成年人属于这个等级(iDog注:这是说在美国,以下同)。

iDog评:“月光”的话,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有可能是本身的确困难,也有可能是对生活态度过于不严肃(内心不够强大,无法对抗欲望),还有可能是错误的人生哲学,比如有人认为有钱不吃掉或不买好衣服穿就赔了等。其实,吃的本质是极其低俗的生理欲望;穿的本质则是极其低俗的吸引异性的心理或虚荣心理。赶快想办法开源节流吧。

第1级:借钱者

通过借钱解决财务问题,甚至还用借来的钱投资。没有金钱意识,也没有好的花钱习惯。拥有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与负债有关(如信用卡、汽车贷款等)。他们看不出问题不在于他们的收入,而是在于他们的花钱习惯。这些人通常看起来很有钱,有好房子和汽车。但是仔细检查一下,就会发现这些都是用借来的钱买的。这些人若不做出改变,财务前景将十分凄凉。

iDog评:这样的人以美国人居多,所谓的贷款消费者。国内有向亲朋好友借钱进行大额消费的倾向,这样的话,就还不如向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借钱消费的美国人了。医治这种病的解药是:改变自己的这种爱慕虚荣的病态心理。那些靠自己努力而真正富有的人都生活简朴,你自己没那么多钱时,有何颜面去那样消费啊?

第2级:储蓄者

定期把一小笔钱存入银行或投入MMF、大额存单等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遗憾的是,他们储蓄通常是为了消费(攒钱度假、买家电和汽车等)而不是为了投资。经常为了试图节省一点点钱而浪费他们最宝贵的资产——时间,比如排大长队购买促销商品。

iDog评:国内老一辈的人属于这一类的较多,一方面是曾经经历过十分困难的时期(美国的那些经历过生活困苦的一些人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当时国内除了银行存款外根本没有什么其他投资手段。股市等出现时,一些这类人也很难接受。这种谨慎的态度还是对的,跟下面那些投机者相比的话。这类人的主要问题在于攒了钱以后就去做大额消费,从而最终还是一场空。当然,依照国内的那种高速的通货膨胀,不消费的话,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也很快就不值钱了。要我给这类人建议的话,那就是:如果你攒了钱必须买什么的话,去买债券、贵金属和宝石(包括成色好、纯度高的珠宝项链等,尽管有溢价)。最好是直接跳到第4级。

第3级:“聪明的”的投资者

这类人知道投资的必要性,且通常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聪明人,或曰“中产阶级”。但是在投资方面却算不得聪明,缺乏财务知识,读不懂公司财务报告。三种不同类型:

3-A级:“我不能被打扰”组。确信自己弄不懂钱是怎么回事而且永远不会懂。很少关心自己的退休计划,只是把钱放着,或者把钱交给他人打理,比如推荐分散投资的金融专家。

iDog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自己对自己负责。

3-B级:愤世嫉俗者。通常看起来充满智慧,但其实是懦夫。当向他们征求对股票的投资意见时,他们会告诉你,你会如何在各种投资中“受骗”。但这些人又奇怪地像绵羊一样温驯地追随着市场,根据媒体上发表的符合自己心意的股票信息去交易。问题是他们总是根据过时的消息操作,而真正聪明的投资者早就已经做完了。因此,他们通常会高买低卖。他们聪明,但害怕冒风险和犯错误,这使得他们等待得太久,直至股市涨到顶点时才在贪婪心的驱使下入场,之后就是迎来股市的暴跌,从而割肉出场,并认为自己再次“受骗”。

iDog评:国内一些在股市大跌时割肉出场并发誓再也不碰股票,而下一次股市快到顶点时又忍不住入场,从而再次重复该不幸过程的人,当属此类。这充分显示了人们在“恐惧”和“贪婪”这两种心理的驱动下参与股市的情况。巴菲特说过,要在人们都贪婪的时候恐惧,在人们都恐惧的时候贪婪。这一语道破投资心理的真谛。说这类人是“懦夫”似乎十分尖锐,但细想还是有道理的:这类人只有在大家都去抢购股票而导致股市暴涨、多数人都有账面盈利时,才敢于在贪婪心理的支配下进股市去跟着抢,这不是懦弱吗?这跟第2级的不去买股票是两回事,那些人不参与只是如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内心理念,只能说不够明智,不能说是懦弱。

3-C级:投机者。他们寻找投资的“秘密”和新鲜刺激的投资方式。不靠长期的勤勉、学习和领悟,而是靠所谓的内幕、暗示或捷径。涉足几乎所有投资形式。总试图来一个“本垒打”,实际上却总是出局。这些人是最差投资者,或曰“赌徒”。

iDog评:记得有人对此评论说,你好赌的话,还不如去赌马,起码还有马可看,而不是一些枯燥的数字和线条。当然,国内没有赛马,但国营的赌球什么的还是有的。值得说明的是,本人绝不支持你去做任何形式的赌博,而且本人也对赌博深恶痛绝。

第4级:长期投资者

非常清楚投资的必要性,积极地参与自己的投资决策。他们会清楚地列出长期计划,并依照该计划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他们用于投资的时间并不多,采用保守的长期策略(如彼得·林奇和巴菲特所推崇的投资策略)。他们考虑的是:计划在多少岁时退休?每月将需要多少钱?他们使投资简单化,只购买业绩好的股票和基金。不试图超过市场(iDog注:即做指数投资),比如,Vanguard S&P 500指数基金过去的成绩超过2/3的基金。他们愿意通过读书、参加研讨会等方式来学习投资知识,或向有能力的金融专家请教。他们非常有耐心,尽早从小额投资开始,充分利用时间的效应。注:如果起步太晚,比如过了45岁,则该等级将难以奏效。

iDog评:这可能是最容易的投资方法了。其难点在于人们不愿意如此“甘于平庸”,都觉得自己有可能是未来的股神。。。而且,很多人也不愿意及早开始,比如一些人认为趁年轻应该及时行乐,否则岁数大了就玩不动了。因此,世间一切尽在“因果”,你自己种下什么因,就会有什么果。

第5级:老练的投资者

财力充足(职业收入、企业收入、退休收入等),能够追寻更积极的或更有风险的投资战略。做集中投资,而不是通常的分散投资。经常把各种投资自己整合在一起(可比作自己买元件组装电脑),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购买现成的投资(可比作购买整台电脑)。

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财务,收入总是比支出多很多。受过投资领域很好的培训,谨慎但不愤世嫉俗,保持开放的头脑。

他们十分清楚,运行不良的经济时期和市场(iDog注:比如现在),恰恰提供了最好的成功机会。在别人出场时入场,并知道何时才真的应该出场。对于这个等级,退出战略比入场战略更为重要。

虽然冒的风险大于普通人,但他们憎恨投机。他们有计划并有具体的目标,每天都进行研究,积极参与投资管理。他们了解钱,知道如何让钱为自己工作,主要目标是增加自己的资产,而不是只为了能挣多点钱去花销。他们把投资收益用于再投资,形成更大的资产,因为他们知道,强大的资产才能产生高回报,且税收最少,利于形成巨大的长期财富。

他们通常把这些知识教给孩子,把家庭财产以企业、托拉斯和合伙人制的形式传给后代,而几乎没有个人财产(因而无法对他们课税)。他们有非正式的“私人董事会”为他们管理资产,包括银行家、会计师、律师和经纪人等。这些人通常被称为“金钱管理员”,甚至死后都仍然继续控制着那些钱的命运。

iDog评:这就是比较有难度的了,必须有这样的能力或者天资,还要拥有或能找到足够多的钱。但我们应该记住的一点是,如果什么都直接去买现成的,那么它几乎永远不是主要代表你的利益,而多是主要代表卖方的利益。例如,公司上市,你买其股票,只能赚公司的成长和盈利、以及其他人高买低卖的钱,而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另一方面,最初卖股票给你的企业家则是直接赚你的钱,且基本是确定的,否则就不会上市了。买各种主动型基金,基金经理们的高额报酬就是从基金投资者身上赚来的,这也是确定的,不管基金是赚还是赔。如果你自己做分散投资,或直接购买费用低廉的指数基金,自己做对冲,则不必负担如此大的代价。

第6级:资本家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达到这个投资精英所在的等级。这种人通常既是优秀的B,又是优秀的I,因为他能够同时创造企业和投资机会。他们通过把别人的钱、别人的智慧和别人的时间和谐地组织在一起,来为自己和他人赚取更多的钱。通常他们作为发起者和引导者,推动美国和其他大国成为金融强国,比如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福特家族、吉蒂家族和帕罗特家族。

第5级投资者通常用自己的钱投资,而资本家则利用别人的智慧和财富来投资。他们创造投资,并将其卖给市场;其他等级的投资者则是从市场购买投资。

他们让别人富裕,创造工作机会,并使一些事情发生,当然前提是自己有利可图。在运行良好的经济时期,他们做得很好;在运行不良的经济时期,他们会变得更富。

他们知道,经济混乱意味着新的机遇。他们总是在人们发现机会的几年前就早已参与使这种机会产生出来的项目、产品、公司或者国家的有关活动。当你在报纸上读到一个国家陷入了麻烦,或者爆发了战争或灾难时,你可以肯定,真正的资本家很快就会到那里,或者已经在那里了。

他们同第5级投资者一样,也是优秀的“金钱管理员”。他们十分慷慨。他们通过成为工业领袖、提供工作和挣很多的钱等途径为社会做出贡献。要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本家。

自我评价

目前,我主要属于E或者S,兼做I,和极少的一点B。十分汗颜的是,现在绝大多数的现金流还是来自于自己的工资(占90%以上)。下一步首先计划使自己的工资占总流入现金流的百分比降到83%左右。看来离“脱贫致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投资者等级,自认为现在主要属于第4级,即主要对指数等做长期投资(对自己的年龄略有担心)。稍稍掺杂一点第5级的内容,会自己拼装一点简单的组合来对冲风险,但目前还远远没有达到那种等级的财力和能力。

其实,第4级很容易做到,甚至比成为第3级都容易,其要点也能三言两语就说完。关键是要对投资和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这可能是对一些人来说(包括当初的我)比较困难的地方吧?就好比佛教净土宗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修成对很多人来说难以置信一样。真希望自己十年前就能认识到这一点,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时间的作用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孩子今后会有机会被传授这样的观点,当然如何做还是要看他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