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服务器,唉!

惠普的这台半价促销的服务器HP ProLiant ML110 G4,真让我头痛。经过好多天的折腾,用了好多方法,还是没有能够把Windows XP装上。

主要问题似乎是硬盘识别的问题。服务器里的硬盘是新型的串行口硬盘(S-ATA),Windows XP安装程序并不支持这种类型,因此到开始安装时会出现找不到硬盘的错误。

我试着把BIOS里硬盘的设置改为模拟ATA的’Compatible’模式,但还是不行。

于是,只好用终极的方法:自己专为该服务器定制一张安装光盘。我把惠普提供的一些硬盘方面的驱动程序一股脑儿地全弄到安装CD里,并设定在开始安装前载入这些驱动程序。但是!有两个驱动程序不能在安装程序中载入(可能是只能在安装完Windows后才能从Windows里装吧?),安装程序载入时出错,拒绝继续安装,害得我浪费了两张CD-R(好在很便宜)。后来终于安装程序载入了该载入的驱动程序,并启动起来了。这时,到了该分区的时候了。分区一切正常!我很高兴。不过很显然高兴得太早了:接下来的格式化硬盘步骤进行不了!我又尝试过先格式化好硬盘(成FAT格式)再安装,可还是不行。

于是改为装惠普官方支持的Windows 2003。但是,微软在关键时刻又令我十分为难:我的是MSDN的,它既能安装又能升级。在Windows XP下可以安装(不能升级),但是在裸机上却不能直接安装, 必须提供Windows NT Server或Windows 2000 Server的CD证明你有权力用这张光盘。Shit!这是微软给我的,里面有直接安装的功能,我从没尝试过装Windows Server 2003,因为感觉有点小题大作,它却在最需要它的时候“掉链子”了!

大三十的, 弄这些让我很恼火,感觉惠普这台机器真是百无一用。于是索性直接装Linux!下载并刻录了CentOS Linux的安装盘,并安装。成功!

可是,在装完正式引导并启动时,GRUB却出了问题,显示“GRUB loading stage 2…”并死机。用第一张盘重新启动,进入rescue模式,挂载根目录,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乱试了一番后,用GRUB以交互的方式试着引导,却直接退回到shell下。重启动,这回有了点变化:“GRUB loading stage 1.5…”!越来越差!

GRUB有一个问题是,如果软驱的启动次序在硬盘前面,会出现这个“1.5” 的错误。于是重启动,进入BIOS,修改启动次序,结果还是如此。

不得已再次进入rescue模式,重装GRUB,重启动,终于正常启动了!

总算在年前还能给这台服务器找点事干。这下,能以比较好的心情来辞旧迎新了。。。

申请美国B1/B2签证的经过

前些天,公司的领导找到我,说是需要派人到美国加州的某公司去出差(其实没太多事,就是去评价一下他们的产品,和他们的工程师们谈一下,等等),计划让包括我在内的3个人去,但其中一个主要要去另一家公司,另一个有可能家里有事去不了,所以他让我一定要去。领导都这样说了,我也不好意思拒绝:-p,就答应了。

于是就需要申请美国的商务签证了。五年前去过美国一次,那次是公司帮我申请的签证。这次得自己申请了。领导让我找旅行社帮着申请。我到JTB打听一下,得花不少钱,不管结果如何。我一想,他们也难为无米之炊,肯定还得我提供各种文件,还不如干脆自己申请得了。于是到美国大使馆网站一查,了解了申请的手续,并在线预约面试了。令我高兴的是,以前听说预约面试要排队几个月,现在一看,就几天!

不过,面试必须的一份材料是公司的在职证明。我预约完了才知道,在职证明得一个星期才能下来(唉,这效率!)。于是赶紧把面试时间向后推了一个星期,也就是推到了今天。昨天我的在职证明还没来,我有点坐不住了,找人一问,敢情在职证明不是公司的人事部开,而是另一个关联公司给开。打电话去问,却没人在(当时是下午6点半)!而且已经确认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法开在职证明!

这可怎么办?赶紧报告给领导。他也比较着急,去问了一下,发现申请书是否送到了那家公司还很难说!赶紧再打印一份申请书,等第二天发现那家公司没接到先前的申请的话,赶紧再补交一份。

但是,面试的时间预定在早上9点半,我也不想这么早,但在线预约时,没有太好的时间。但这样一来,就不可能在面试前拿到在职证明了。更麻烦的是,要是取消这次面试的话,在这个月内就无法再预约其他任何时间了,这样就难以在下月成行。

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不管怎样,先去参加面试再说。这样大不了就是得不到签证,不这样的话,也已经可以肯定是无法及时得到签证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当然是选择去赌一次,反正只能更好,不能更差。(这把牌赌输了的话,要输10元,放弃的话,也输10元,赌赢的话,能得到100元。在这种情况下,你赌不赌?)

我立即着手写一份材料,包括:

  • 没有提交在职证明的理由书(再等时间就来不及了)和道歉信,并说明希望先受理我的申请,日后(一周内)再递交在职证明
  • 我的在职情况的自述,并包括证明人(公司的人事部及我的上司),没留他们的电话,而是留了公司的总机,让他们通过总机接通证明人。同时,给了一个网址,上面有我列出的那个总机号码。
  • 我的上个月的工资单:打印件。公司不发工资单,都是自己登入公司的内部网,自己打印,没有章。
  • 我跟公司签订的劳动契约。
  • 同时附上公司发的名片。

回到家,发现以前在国内开的婚姻公证书也没有了,就把结婚证自己翻译了一下,由于打印机坏了,就自己手写。实际上还有别的办法,比如到区民所的分所(离家近,且在去使馆的路上),去开“外国人登录原票”,因为他们早上8点半上班,因此时间上足够。但想到还得自己翻译,那会费时间的,而且好像没太大必要,就没去开。

又花了点时间把“外国人登录证”及工资单、劳动契约等大致在上面翻译了一下,在各个翻译件上都签了自己的名字。因为根据他们的网站上的说明,对于英语以外的材料,要是没有英语翻译的话,他们不受理该申请。

第二天(今天)早上到了美国驻日本大使馆, 看到外面排着队,都是申请签证的。警卫说食物和饮料不能带进去,应赶快吃,于是赶紧拿出饼干和水,一边排队一边吃。没办法,谁让咱求人家了呢?前面的两个中学生,到了队列外面去专心吃自己的面包了。我得赶时间,只好在很快排到我时丢弃掉剩余的食品。

到里面一看,好多的人。工作人员大略一翻我的申请材料,把结婚证给拿出来还给我了。我问:“不是需要婚姻证明吗?”她说:“等面试时,再拿给签证官看就行了。”我估计是结婚证比较土(上面的字母居然是汉语拼音!),被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而给剔出来了。反正收我的申请就行,我并不关心这些。

里面好多中国人(华人,不知道具体是哪里的),最多的当然是日本人, 还有些其他国家的。

等了半天,叫到我,原来是去按两手食指的指纹。我不禁想,那些选择邮寄申请的怎么办?在这里, 有些人就被筛选出去了,估计是材料不全(因为这些工作人员并不是签证官)。我前面两个人被再次叫到了,估计他们的材料也出了问题。还好没再叫我。

今天有4位签证官。一位是一名黑人男子,一脸的严肃;旁边是一卷毛的白人男子,比较随和,常常逗逗同去申请的小孩们;他旁边是一位肤色稍深的女子,日语流利,态度冷淡;她旁边是一位白人中年男子,比较仔细负责任的样子。我发现中间两位每次都是叫一堆人在那里排着队,而外侧两位则是一个一个地叫。不知道是因为前者是受理集体申请呢,还是他们受理比较容易的案件呢?

又等了好长时间,过了中午11 点了,我想,签证官们会不会停止上午的面试啊?在快到11点半时,终于那位黑人签证官叫到了我的名字。我赶紧过去,下面是完整的对话(原来是英文):

iDog:早上好!我是iDog。
VO(签证官):你在XXX公司工作?
iDog:是的。
VO:你的职业是软件工程师?
iDog:是的。
VO:你在日本多长时间了?
iDog:(思考)我是1998年来的。。。
VO:恩。
iDog:。。。大约9年了。
VO:我知道。(iDog心想,不是说美国人算术比较差吗?)
VO:你在日本有家属吗?
iDog:我和妻子住在这里,不过她现在不在。。。
VO:在哪?
iDog:在加拿大。
VO:是学习吗?
iDog:是的,她参加了一个短期英语课程。
VO:喔,是英语啊?
iDog:因为她不在这里,所以我没法提交她的护照。
VO:当然。好了,你会在一周内取得签证。
iDog:谢谢,再见!

这么简单?!前面的都很缓慢,很麻烦,一些日本人也被拒签了,不知到为什么。

分析一下其中原因,应该是因为下列原因:

  • 我是公司派到美国出差的,商务签证可能比私人去申请的签证容易通过吧?
  • 我移民倾向小
    • 我在日本呆的时间较长,更适应这里,或者说,他可能认为我至少愿意继续在这里呆下去
    • 曾去过美国,按时返回了
    • 现在的公司还算有点名气
  • 我这方面信誉比较好:到过几个国家,从来没被拒签过
  • 我虽然没有在职证明,但我提交的材料足够证明我的在职情况了。毕竟要求在职证明并不仅仅是一个死板的要求,而是为了证明我的在职情况。而且有公司的人事部给我做证明的话,没什么理由是假的吧?

其实,我到美国会给美国的公司带来潜在的收益(当然不一定买他们的制品),而且,就算我到那里不回来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且比较肯于劳动并能力比较不错的)劳动者,去帮他们搞建设去,他们岂不合算?当然,这些就不是一名签证官考虑的问题了。:-)

惠普服务器到了

惠普服务器被送来了。很小的一台服务器,像普通的台式机一样。

不过,因为我选择了S-ATA的硬盘,而使操作系统的安装异常麻烦。幸亏我还有一个尘封多年的USB接口的软驱,还找到些软盘,因为硬盘的驱动程序必须用软盘载入Windows的安装程序!但就是这样,也在折腾了一番后没有成功。

看来只好问问惠普了。弄得我很累。要是按我的“人件費” 计算的话,恐怕还是再买份Windows更合算?:-(

因此,并不建议这方面不太精通的普通用户捡这便宜,实际上不买操作系统不一定那么便宜。

iDog“翻译”的编程之道节选

“编程之道”(The Tao of Programming)(参见アマゾン JapanAmazon US) 是Geoffrey James以中国古代(主要是春秋时期)哲学、散文名篇的笔触写的IT幽默文章,现在iDog再尝试把它们还原一下。:-)

The Tao of Programming

Book 4, Chapter 4

Price Wang’s programmer was coding software. His fingers danced upon the keyboard. The program compiled without an error message, and the program ran like a gentle wind.

“Excellent!” the Price exclaimed, “Your technique is faultless!”

“Technique?” said the programmer, turning from his terminal, “What I follow is the Tao — beyond all technique. When I first began to program I would see before me the whole program in one mass. After three years I no longer saw this mass. Instead, I used subroutines. But now I see nothing. My whole being exists in a formless void. My senses are idle. My spirit, free to work without a plan, follows its own instinct. In short, my program writes itself. True, sometimes there are difficult problems. I see them coming, I slow down, I watch silently. Then I change a single line of code and the difficulties vanish like puffs of idle smoke. I then compile the program. I sit still and let the joy of the work fill my being. I close my eyes for a moment and then log off.”

Price Wang said, “Would that all of my programmers were as wise!”

iDog的译文:

编程之道 第四部 第四章

尝有程序员为价格王编程。手之所触,击键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程序编译而无误,运行如三月之风。

王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程序员面终端,转而对曰:“吾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吾之编程之时,所见无非程序者;三年之后,以函数故,未尝见全程序也。方今之时,吾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无需筹划,因其固然,吾未尝编程而程序自现焉。虽然,每至于难解处,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击键甚微,豁然已解,如土委地。编译程序,抚键而坐,为之踌躇满志,闭目而登出之。”

王曰:“善哉!吾闻子之言,得悟焉。”

发现一条秘密通道

今天晚上与同事聚餐,吃完出来发现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是从大手町坐免费的巴士到有楽町吃的饭,之后我就钻进日比谷站,准备乘坐日比谷线转东西线回家。我对东京的地下铁比较熟悉。不过,在买票前,我发现一条通道,看上去比较熟悉,因为我中午吃饭时从大手町经常走一条通道,这条通道看上去跟那条很相似,都在两边墙壁上贴满了大幅的风景画。于是,我决定往前走走,看看它是否能通过去。

我知道那条通道能从大手町通到东京及日比谷,但是,在我印象中,我需要在外面走一段路才能进入那条通道。尽管吃完饭我乐于散散步,但在雨天,我当然不愿意出去走。看到了这条通道,我感觉可能有戏。一直往前走,墙壁上的地图并不能帮太多忙。后来,我在图上看到皇居周围的绿地了。继续走,终于找到了我知道的那条通道。过程中,有几次我因感到前面堵住了而差点放弃。现在我终于知道从大手町是有一条地下通道通日比谷站的。这样,我就可以方便地从大手町到日比谷的ビッグカメラ而不用买票了。其实这两站离得比较近,但坐地铁却意外地麻烦,而在地面上走,一个是天气不好时很不方便,另外(我)也比较容易迷路。

那条通道的两侧墙壁上除了日比谷处的花卉风景外,到大手町时则是一些日本著名动画片的镜头。我就像走在童话中的丛林里一样,虽然前方并不明朗,但在一望无际的绿色中,有进入幻景的艾丽斯的感觉--不但因为不同的动画片场景,还因为其曲折和对前方通往何处的迷惑。最终结果是感觉它既提供了一种便利,又给心灵以短暂的休憩。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这样的。有很多隐藏的东西,多数人都因为自己的想当然而对其视而不见。只要多观察、多尝试,我们就会找到越来越多的路。

Ubuntu系列Linux发行包的中文译名

Ubuntu系列Linux发行包目前没有官方的中文译名。在[name]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Ubuntu_Linux&variant=zh-cn[/name]上看到一组比较有趣的中文译名,比广泛流行的非官方译名“班图”有趣多了,因为“班图”既没什么实际意义,又不能完全代表其发音,故离翻译的“信雅达”标准相距甚远。

这组中文译名是:

Ubuntu – 吾帮托

广东话“帮拖” 有提供协助之意,而普通话字面上,“帮托”也有帮助、支持的意思,涵义与Ubuntu的原意(非洲南部祖鲁语或豪萨语的“ubuntu”一词,意思是“人道待人”)暗合。

Kubuntu – 酷帮托
Xubuntu – 小帮托
Edubuntu – 爱就帮托

这个“帮托”系列的确妙趣横生。

不过,其意思有点“广式”,且有误以为谐音“脱”的可能性,那样就不太好了。。。:-p 因此,本人提出下面的系列译名:

Ubuntu – 五斑图

Ubuntu的Linux使用了非洲的色彩,给人灿烂夺目的效果,美轮美奂。因此,以“五斑图”称之,表示五色斑斓的图画的意思,直接描绘出该操作系统的GUI的特点。

Kubuntu – 酷斑图(枯斑图)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枯斑图”,这正是我对KDE的感觉。。。坦率地说,感觉KDE比较粗糙难看。本人用Gnome。不过,为了不触怒广大的KDE爱好者,这里也不能免俗,用一下不能再俗的“酷”字吧。

Xubuntu -素斑图

这是轻量级的Xfce版,因而得此名。也可以叫“细斑图”或“修斑图”,都表示比较细小轻量的意思,不过那是不正确的发音,官方的发音是zoo-bun-too,因此译为“素斑图”。

Edubuntu – 爱教斑图

这是教学版,故译为“爱教斑图”。多么的热爱教育啊!

参观艺术作品展

在日本一些比较热闹的地方,经常有艺术作品展,都是免费的。艺术家们为了宣传自己的作品,同时可能的话顺便卖一点(多数只是展出),因此自己掏钱租下画廊几天。现在公司办公楼附近就有这样一个画廊,以前在赤坂見附上班时,附近也有一个画廊,因此我在吃完午饭后经过时总要进去观赏一番。人少不忙时,艺术家们也乐于给你讲解一下他们的艺术作品。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了解日本文化的很好的途径。

最近,公司附近的那个画廊里刚刚展出完一种传统的日本艺术。我不知道怎么称呼它,姑且称之为“沙画”吧。这种艺术比较特别,在一个黑漆盘子里,放上一些小小的假山一样的石头,然后用白色的沙子撒在里面,再用毛刷把沙子刷成白云、水流、海面、山峦等样子。很美。

我去时,一位老太太给我详细地讲解了各幅作品。细细的白沙,或精妙地撒成海面的一个个船帆和海鸥,或描成海面粼粼的波光和远处的落日,或撒成惟妙惟肖的富士山,或刷成蜿蜒曲折的溪流和湍急的瀑布。。。再配合上石头形成的险峰及礁石,便构成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还有的作品吸取了西方的艺术风格,而在写实的同时又加上了典型的传统日本艺术中对云、月等的表现手法,而收到了东西合壁的效果。遗憾的是,我没带相机,没能拍下几张照片留念。

那些石头据说是在日本的某个地方采集来的,再经过切削加工等手法,而形成了各种独特的造型,有点像我们的盆景里的各种怪石的样子。而白沙则根据需要而有粗有细,从直径五六毫米到面粉一样的细,灵活地应用。

我问,沙子是撒上去的,那么说这些作品都是展出前现场创作的了?等展出后如何保存这些作品呢?老太太说, 没必要保存。其实,我看到她们的一张照片,拍的是一副关于瀑布的作品。由于平面和立体的协调有些问题,在合适的角度拍成照片后,更显得有立体感。但展出的那个作品,估计是艺术家根据原来的创意重新创作的。从这些异常精美又生命短暂的艺术品中,我想到了樱花,想到了日本的文化。。。

订购了一台惠普服务器!

最近,我的PC的硬盘比较吃紧,而我这台DELL机是compact型的,扩展性极差:只能接一台硬盘,且其技术已经比较旧了,是我在3年前买的,当时花了大约10万日元吧。还买了一个三星的液晶显示器,17寸的,大约花了6万多。

于是我便考虑再买一台电脑。到网上看了一下, 发现台式机都得在大约10万日元左右或更贵,原因就是都必须搭配一个液晶显示器,而且必须配Windows XP或Vista。但是,两台显示器对我来说目前没什么用处,也没地方放置;Windows Vista固然不错,可是目前很贵,我也不想追那潮流,平时多用Linux,而且还握有Windows XP的License。于是就考虑不带这些的机型。不带Windows的台式机没有,不带显示器的好像只有一两个厂家有,但也不便宜。

后来浏览到惠普(日本HP)的网站(日本hpのオンラインストア「hp directplus」),意外发现了半价促销的服务器HP ProLiant ML110 G4,才27,000日元!不过,一看详细配置,就知道那对我来说是不行的,因为它用的是Celeron的CPU(尽管也是双核心的),512MB内存,80GB硬盘。于是研究了一番现在流行的硬件技术指标,最后在线装配了一台55,000的服务器。该服务器的机箱较大,因而扩展性极佳。基本配置如下:

CPU:Intel Dual Core Pentium D 925(3.0GHz、800MHz FSB)
内存:512MB内存条 x 2,共1GB。由于还空两个插槽,以后需要了或内存便宜了还可以扩展。现在没必要弄那么大。
硬盘:S-ATA 250GB。还能加3个!RAID目前对我来说就没什么必要了。
光驱:缺省的CD-ROM光驱。

CPU原本打算买更便宜的 Intel Dual Core Pentium D 820(2.8GHz、800MHz FSB),因其价格便宜8,000日元,而主频相差不大,都是双核心。但调查了一下,发现两者用的核心不同,925用的是更新的Cedarmill,2x2MB二级缓存,65nm封装,耗电功率95W;而前者是用的Nocona,仅2x1MB二级缓存,90nm封装,耗电功率130W。就耗电功率一项,假设一直不停地运转一年,那么925的电费将比820省6,700日元!当然,CPU不用一直满负荷工作,但总归省点比较好,而且发热也不会那么大。130W总令人感觉有点害怕。。。

当然,还有更省点的 Dual Core Xeon 3040(1.86GHz、1066MHz FSB),且更“专业”,但是它的主频毕竟太低,而且又比925贵6,500日元,好像没什么必要。毕竟我主要想把它当工作站用,也许以后可以考虑用它当服务器?就算如此,925也不错,进可攻退可守。

光驱这里有点说道。原配的光驱当然有点鸡肋的感觉,在到处都充斥着DVD 的时代,弄一个只能读CD的光驱的确有点说不过去。不过,要升级到DVD+R/RW,要加8,400日元,且很多DVD格式不支持。我到Yodobashi随便查了一下,用6,000多日元就能买IO-Data的内藏型DVD光驱,支持各种DVD盘,包括两层的DVD。因此,我没选HP的DVD光驱,先这么用着,毕竟我的另一台机器还有一个可读DVD的光驱,通过网络就能为这台机器所用。以后需要了或DVD光驱太便宜时,可随时再去买一台回来装上就是。

至于其他的内存和硬盘,我在Yodobashi上发现的都价格基本一样或更贵,因此就直接买原厂的了。特别是内存,买两条512MB的真的很便宜,比买1GB的便宜不少,因此可现这样用着,等过一年半载后,发现不够用的时候,内存也降价了,再扩充就行了。

至于操作系统,就一概不用了。官方支持Windows的服务器版和Red Hat的企业版Linux,都贵得离谱(对我或个人用户来说) ,而我在网上看到有成功装Windows XP的,至于Linux,我感觉也有把握,就算一般的像Fedora之类的不能用,至少也有相当于红帽企业版的CentOS可用,因此我就放心大胆地决定购买这台便宜货了。这样的配置,估计编辑一下视频什么的应该没问题吧。当然,以后要加一块声卡,加IEEE1394端口,加块比较好的视频卡(需要的话),就各方面都比较强劲了。目前尚无必要,当工作站搞开发等应该是足够好了。

对一般用户来说,如果对电脑知识了解得比较少,可能还是买一般的台式机或工作站比较方便。

域名变更后的追踪

从上次检查到现在,又过了大约一周。

百度:新址2290(多了720个!) - 旧址746(逐渐减少)

看来百度还是不错的嘛。起码它正确地理解了我的意图:要从旧地址迁移到新地址。而且,百度抓取比较疯狂,可能有些人不喜欢这点。

Google:新址120 (少了74个!)- 旧址1,570(没变!)

很奇怪,反正Google就是我行我素,你也不能跟它理论。

Yahoo!:新址2910(多了640个) - 旧址2200(减少了2280个)

Yahoo!的做法一直比较正确。

Live:新址105(多了107个) - 旧址64(少了22个)

也正确,只是它还是一贯的慢!不过这次它的抓取质量高了些,每页都有内容,不像以前,只是一个链接地址摆在那里。

从这次的结果看来,只有最大的巨头Google的结果比较荒诞,其他的都很正确。不知Google又犯什么病了。:-)

东京地下铁的女性专用车厢

东京地下铁近来在很多线路都设置了女性专用车厢,在早上通勤高峰期有效。这一举措本身很好,因为在早上通勤高峰期的时候,人们挤得像沙丁鱼罐头,那对女性来说是不太合适,更何况还有一些“电车痴汉”乘机揩油。。。

不过, 女性专用车厢的设置却给我带来不少困扰。因为它设置在车头部第一节车厢,而那正是我往常的乘车位置。早上我都是急匆匆地走,而到了一看,必须逆着拥挤的人流赶到第二节车厢,于是几乎每次都赶不上。于是我便质疑这种设置方法的不合理性:其一当然是对从车头这端上车的人很不利,同时,对女性也不一定真的照顾到了:难道从车尾端进站的女性乘客必须在繁忙的高峰期走过整列电车的长度,去赶到车头享用专用车厢吗?其实不但是这部分女性,习惯在电车中部的车厢乘车的女性也往往不过来。因此我想,最合理的设置方式是设置在电车中部,这样,不管女性乘客是从哪端进站,都能方便地去专用车厢,同时,对我们这些习惯于急匆匆地赶去上班的人,也不会造成不便。

日本的设计一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但在这件企划上,我认为我的方案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