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苹果笔记本的触摸板十分新颖,很多功能(比如两根手指的滚动操作、两根手指点击的右键等)很好用,但还是无法取代一个真正的鼠标。
首先,当然是本着闲置物品充分利用的原则,找出了一个罗技的光电鼠标。结果发现很不好用,而且经常是按着左键时突然被放开,还有单击变双击等的误操作,在处理图像时苦不堪言。本以为是笔记本的驱动的问题,后来发现,换了接在服务器上的另一个光电鼠标后,上述问题都不翼而飞,于是确定了是那个闲置鼠标自己的问题。家里虽然有几个闲置鼠标,但其他几个都是串行口的鼠标,且都是滚动式的,接到服务器上都不爱用,于是决定再买一个给笔记本用。
说到给苹果笔记本电脑配鼠标,当然首先想到的是其原配:
Apple Wireless Mighty Mouse MB111J/A
这款鼠标的名字十分响亮(有点托大。。。),且外形十分的简约,毕竟是苹果设计的。虽然上面没“分瓣儿”,但是它却的确是支持左右点击的(苹果也意识到自己原来一直坚持的一键鼠标太不合时宜了)。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它上面的小滚动球不是太好用。我不喜欢滚动球式的鼠标。这个球虽然很小,可以快速地滚动,但是实际使用的感觉还是不够爽。其次,这款鼠标比较贵:现在将近8000日元。最后,这个小球容易因为进脏东西而出现故障。不管你再怎么细心呵护,还是难免进脏东西的(一般三个月左右开始出问题)。而这个鼠标并不那么容易拆开修理,因此好多人都是重新买一个了事。但是,这毕竟是比较贵的一款鼠标,用几个月就重买一个,对个人用户来说,并不是个好主意。于是,有有心人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把两面胶裁成细长条,把它的一头粘在滚动球上,小心地滚动小球,把两面胶从一侧带进里面去,一直朝一个方向滚动,直到胶条的头从滚动球的另一侧伸出,便把它小心地拉出来,手持胶条的两头,来回拉动,把滚动球和它里面的脏东西都沾到胶条的两面。这样来几次就可以清理干净。虽然是个好主意,但还是比较麻烦。
由于苹果笔记本内置蓝牙,于是首先上网找蓝牙鼠标。最后只发现了一款比较合适的:微软的笔记本用蓝牙鼠标Notebook Mouse 5000。
Microsoft Bluetooth Notebook Mouse 5000(69R-00004)
本想就此购买了,后由于顺路,就到Yodobashi店里去试了一下,发现它并不是那么好用(也不差,只是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就继续找。
我在2000年时开始对微软的鼠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是在公司使用一款微软的IntelliMouse Explorer光电鼠标,它不但握在手里十分舒适,点击也很舒服,带有滚动轮,而且它左边有一个大键,供拇指使用,一般把它设置成让浏览器后退到上一个网页,上网时十分的舒适,特别是对书籍类的网页,在没有“下一页”功能时,能迅速退回目录,再点到下一页,十分的快速方便(没有该功能时,我一般都是用快捷键<Alt>-Left)。当时这款鼠标要价八、九千日元,由于当时自己比较穷,且一般的鼠标只值一千日元左右(没有滚动轮和中间键),就一直没舍得买。后来,这款鼠标又出了更新的版本,左侧的一个大键变成了两个较小的键,我感觉操作感没那么好了。。。后来,自己的那款垃圾鼠标用坏后,就买了罗技的光电鼠标,带中间滚动轮,感觉不错(上述的那个闲置鼠标)。再后来,就一直用买计算机时搭配的鼠标(也是罗技的光电鼠标)。
这次,发现那个Explorer的鼠标(左侧两键)居然还在卖,是应用户要求重新生产的,比较荒谬的是,操作系统还是只支持以前的那几种,现在看来有种过时的感觉(当然,可能用于现在的操作系统也没问题)。价格也到了原来的一半以下了。虽然对这款鼠标比较有感情,但是它只是以前的翻版,没有添加比如激光、无线等新功能,因此就割爱了。要是想给台式机配个鼠标的话,倒是不错的选择。还有其他几种,但都不理想。
Microsoft IntelliMouse Explorer 3.0 B75-00123
于是,就试旁边的罗技的鼠标。罗技几乎没有蓝牙款的(店里只有一种,还是搭配蓝牙键盘的),无线款都是用自己的USB接收器。由于我的苹果笔记本有两个USB口,想想也没什么问题,就重新拟定选择标准:
1. 无线鼠标
2. 不是光学式的,而是最新的激光式的(精度更高,且更不易受下面的桌面的影响)
3. USB接收器,尺寸越小越好
4. 操作感好
5. 不需太大,也不能太小
说一下最后一条: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笔记本电脑的鼠标就得比台式机的小,可能是处于便携的考虑。有的鼠标做得十分小:要么是体积很小,只能用手指握住;要么是高度很低,极端的一个例子是一款能塞进PCMCIA插槽的卡式鼠标。这些鼠标虽然感觉很好玩,但是并不好用,还不如直接用触摸板了。其实,鼠标再大能大到哪里去呢?都带那么大的笔记本电脑了,还有电源变压器等一堆东西,难道还不能给鼠标加那么点地方?
一个新发现是,罗技的很多鼠标都装有快速滚动的功能:中间的滚动轮是金属做的,利用其旋转的惯性,能一直滚动很久。这的确十分有用,尤其是需要不时地从头到尾或从尾到头地滚动时(比如编辑或浏览比较长的文件或图片时)。普通的鼠标,得不停地滚动中间的滚轮,比较累人;当然也能用鼠标操作滚动条,但对于懒人来说,移动鼠标指到滚动条上,再或拖拽或点击翻页,都不如滚动省事。因此,我立刻被这种新功能迷住了。同时,还可以向左或向右扳动该滚动轮,实现向左或向右的滚动。
快速滚动轮分两种操作模式:阻尼很小的快速转动模式,和一般的每次一小档的转动模式。每次滚动一小档,便于控制滚动中止位置。虽然滚轮的惯性对该模式也有一定的作用,但终究由于阻力太大,而持续不了多长时间。而小阻尼模式则能持续滚动很长时间,但难以精确定位(因为滚动得太快),适用于希望一举滚动到终点时使用。当然,不希望一直滚动到终点时,也可以用手指扶在上面滚动,操作感上可能没有另一种模式更习惯。两种操作模式的切换方法是:点击中间的滚轮。这样的鼠标有一个弊端:频繁用中键点击的软件(比如CAD等软件),会比较麻烦。我从不用CAD等,因此对我来说没任何副作用。
带快速滚动功能的鼠标有很多,罗技的高端鼠标几乎都有此功能。我首先注意到的是VX-R这款:曲线的人体工程外形,快速滚动,拇指用的滚动轮,拇指侧的按键。它的左键左侧还有一个拉动的装置,用来扩大缩小图像,但其位置并不好操作(平时当它没有就是了,必要时用一下)。它的主要问题是:该鼠标是相对比较早期的产品(2006年9月发行),可能是技术不够成熟的缘故,人们对它的评价不够高,比如,容易摔坏,中键滚轮容易出问题等。而且,它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USB接收器比较长。这样,在路上时,就必须把接收器从电脑上拿下来,插到鼠标上带的插槽里。
还有比它更高端的产品,如MX-R和VX-N等:
MX-R定位于台式机鼠标,因为它比较大。当然,正如前面所述,我并不认为笔记本鼠标就非得做得小不可。它有着近乎妖异的外形曲线,握持时十分的舒服。拇指滚动轮和按键应有尽有。但是,它也有两个缺点:它同样是2006年9月开始发售的,因此同样有技术不够成熟的问题,网上有用户抱怨它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同时,它的接收器同样比较长,不便于携带。
ロジクール VX ナノ コードレスレーザーマウス フォア ノートブック VX-N
VX-N的接收器比较小,插入后外面只留大约5毫米左右,可以一直插着而不需要拔出来,很方便。它是2007年9月开始发售的。它的握持手感没有VX-R和MX-R好,价格也相对较贵,因此,我对它也不是太中意。
还有比较简约风格的产品V550 Nano。同样是接收器很小,但它没有左侧的按键。
ロジクール V550 Nano コードレス レーザーマウス シルバー V-550SV
回家本想订购VX-R,但是在网上发现了前面提到的一些问题,于是打消了购买的念头,再考虑其他的几种制品。这时发现那款当时并没怎么注意的简约的鼠标V550 Nano,倒是比较理想:尺寸和形状使它携带十分方便,使用时间长(最大18个月。而VX-R为4个月,VX-N为6个月,MX-R为14天),外形也跟苹果笔记本更加匹配,而且价格比较便宜。于是就在亚马逊订购了(因为这里最便宜)。现在每天都使用,感觉很好。
值得说一下的是,它由于用两节5号电池,因此重量比一般鼠标重。看网上很多人提到这一缺点,并提出解决方法:用电池尺寸适配器来把6号充电电池“变成”5号,装在里面使用,以便降低重量。当时还感觉有点小题大作,实际使用时,觉得确实有点异样:移动鼠标时,由于其重量大,造成它和桌面的摩擦力比较大,有一种比较重的感觉。。。不过,使用了几天后,就很快地习惯了。因此,不用电池尺寸适配器也未尝不可。
—————–
追记:
最近(2010年5月)回国,把自己的V550 Nano带了回去,为解决家人的线乱问题,就留在了国内。于是我回来后不得不再买一个鼠标配自己的苹果笔记本。
苹果显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小球型鼠标易脏的问题,于是推出了一款新的鼠标Apple Magic Mouse MB829J/A,不再有小球,而是代之以多点触摸式的一个光滑的表面。设计也十分富有美感,而且尺寸也很薄,便于携带。不过有人反映它在一定的情况下,有容易误操作的问题。
不过我还是非常地喜欢原来的V550 Nano的快速滚动功能,因此决定买其蓝牙版ロジクール Bluetoothマウス M555b。
oe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