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储蓄达人

日本人在理财方面,一直以来属于比较保守的类型。家庭财产中,如果只考虑金融资产,绝大部分都是银行存款。在日本出版的理财方面的书总是不断地拿美国人的储蓄和投资的比例教育日本人(其实美国人就真的那么积极投资吗?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401K计划的结果),试图让日本人能更加积极地投资。尽管如此,近年来由于经济十分萧条,存款额也持续大幅下落,好多家庭都没有任何存款。经济越是不好的时候,这种状态越是危险。

日本好多家庭都是由在家里的“专业主妇”负责理财,男人们则一门心思在外面“开源”,因此,这方面的信息多出现在面向主妇的书籍和杂志中。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是相当不合理的。不排除有很多女性十分有理财的能力,甚至还有因逃税上亿日元而出名的那位主妇外汇高手,但是,多数女性在这方面上应该比男性要差。再有,很多女性在鞋、包、珠宝首饰、美容等方面花费十分惊人,以至于她们自己都觉得要是生为男儿的话,真的不敢结婚了。在这种情况下,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收入很高的家庭却几乎没有存款。

同时,由于经济萧条,今年来,工资收入一直在降低,这也是储蓄变少的一个客观的理由。

但是,大家都是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有些家庭或个人就有很多的存款呢?而且,这些家庭的收入也不都是那么高。这就涉及到理财技能方面的差距了。

读了《大不況時代の 新 お金のたまる人 たまらない人》这本书,感觉颇受启发。这本书篇幅较小,但内容却很多。这里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些要点和本人(iDog)的解释及评论。例子多取自本书中。

(注:我发现国内有一本译本《蟋蟀比蚂蚁更有钱?》,不过,这是根据这本书的旧版翻译的。)

储蓄达人的标准像

年收入600~700万日元,40岁以下,穿着朴素,住的房子也较小,外表看不出来有钱。储蓄总额大约1000~2000万日元左右(不算多,也许是因为年龄的缘故?),个别的储蓄总额可达到3000~5000万日元以上,1亿日元(富翁级)以下。按阶层分,属于“大众层”,极个别的在“上层大众层”和“准富裕层”中。

附:野村综合研究所2005年推算的日本富裕层人口分布(按金融资产分)(同时参阅日本富裕层研究):

分类 标准 家庭数
超富裕层 5亿日元以上 5万
富裕层 1亿日元~5亿日元 85万
准富裕层 5000万日元~1亿日元 280万
上层大众层 3000万日元~5000万日元 702万
大众层 3000万日元以下 3830万

一项铁的原则:要有100万日元以上的活期存款

首先,现在日元的定期存款利率十分低,几乎毫无吸引力。因此,存成活期更方便使用。同时,作者强调,那些储蓄达人多把钱以活期存款的方式一直放在那里,于是就不知不觉地越来越多。而不能存下钱来的人,则受不了活期存款账户里有钱,因此,都被以各种方式花了出去。这应该是反映了一种纪律性和对物欲的克制能力吧?

对工作的正确态度:不要辞掉工作,但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投资、创业等方面的天才,而不具有一些特别的才能的话,要做这些事情,很容易失败。因此,不能轻易就辞掉自己的工作,去专职地从事这些事情。在经济十分萧条的今天,这一点尤为重要。

同时,也不能全副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当然,不是说对工作敷衍了事,那样会被解雇的。工作还是要努力做好的,但这样就够了。过于投入到工作中去的话(长时间无偿加班、何时何地都在考虑工作的事等),不但容易让自己的健康状况变糟,让家庭关系变差,而且也没有时间考虑更重要的事——理财。工作是受雇于雇主而打理雇主的生意,而理财则是打理自己的生意。传统上,日本人都是工作狂、企业战士,现在,很多开明的公司则越来越倾向于人性化,讲究“工作和生活的平衡(work life balance)”。

储蓄的达人度和家具的量成反比

家里的家具越多,越不容易存下钱来。家具少其实有很多好处:花在购置家具上的钱少,需要搬家时,要花钱扔的东西也少;在狭窄的房子里,没有家具会显得更加宽敞通畅,心情更好,打扫卫生也更容易。日式房子里多只是铺着榻榻米,上面没有任何一件家具(寝具等收藏在柜子里)。西式房子和厅里的家具也很少。在这样的房子里,打扫卫生简直是一种享受,因此,也会更加倾向于常常打扫。

有兴趣爱好

那些“没有业余兴趣爱好,只是一门心思工作”的人,不如有某种兴趣爱好的人更容易存下钱来。这些人的爱好多种多样,包括:铁道模型、音响发烧友、热带鱼、折纸、铁人三项、歌剧欣赏等。有这些爱好看似容易浪费钱,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某音响发烧友,斥资买了高级的名牌音箱、电唱机和功放等,其中电唱机的唱针臂就价值十几万日元。这些只是初期投资,“运营成本”则很低,因为他只是在休息时用这套设备欣赏优美的音乐,而不像其他人那样拥有号称“食钱虫(金食い虫)”的汽车,也不会为了放松而沉迷于酒馆等地方。这不但省了钱,还有利于精神健康。

坚持记账

记账便于了解家庭的实际开销情况,发现浪费的地方并及时更正。我感觉在一个人生活的情况下,要记录下来每天的开销还是很容易的:多数的开销不外乎每天的饮食,只要用手机上附有的简单记事本功能把金额记下来就行了,之后回家输入Excel中计算。这样每天用不了几分钟即可。对于信用卡支付的金额,应该算作现在的支出,而不要等这笔钱被信用卡公司实际收取时再算,因为这样更准确地反映了实际的生活开销。

对名牌产品的态度

像全身名牌那样对名牌产品的过度依赖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当然,有足够的钱那样消费的话另当别论)。名牌产品的设计和品质一般都很好,样式也不容易过时,可以终生使用。对这样的名牌产品,应在积累够了用于购买该产品的钱后(而不是从其他地方抽调钱或借钱)用现金购买,并仔细地终生使用。攒不下钱的人则爱慕虚荣,因此会不断地更换使用各种名牌产品,且多是借钱(信用卡,甚至高利贷等)购买。

危机意识

储蓄达人们多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尽管他们的存款在平均存款额以上,他们还是不认为自己有钱。他们常说:因为我们家没有钱,所以必须这样节约啊。

住房上花钱少

储蓄达人们大多住得很简朴。不管是租房还是买房,都把每月的支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他们租房时选房子的标准必定符合下面三条中至少一条:面积小;房子旧;离车站远。这样会比较便宜。有位40多岁的“储蓄达人”,储蓄总额达6000万日元以上。他们家租的是一个30多年的旧团地房子,到车站步行20分钟,离东京市中心交通时间1个多小时。而且是没有电梯的5层楼的顶楼(我想到的是稻毛海岸那边的公团房子)。而且家里有两个孩子。孩子小的时候抱孩子拿童车上楼是很辛苦的。月租金4.7万日元,而原来租的则要8.2万日元。

买房派的人则一方面大量地看房子,同时刻苦研读房地产方面的各种知识,有的人甚至把“宅地建物取引主任者”的资格都拿下来了(我也通读过,但没兴趣去拿下该资格)。这样起码不会被个别的黑心房地产公司欺骗。跟一般人倾向于选择高一个档次的房子相反,储蓄达人们往往会选择低一个档次的房子,并充分准备首付金,以便控制贷款金额,同时,设想最坏的情况并保证能有应对之策。这样,每个月的还款压力就很小,并在积累了一定的存款后还经常积极地追加还贷款。

注重节约

节约1万日元,相当于多赚了1万日元以上的钱:因为赚的钱要被扣掉所得税、住民税等。如果税率为20%,则相当于多赚了12,500日元。税率越高,相当于额外赚的钱越多。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考察这省下来的1万日元:如果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为0.1%,则需要拿1250万日元的本钱存1年才能赚1万日元(还要被扣掉20%的税);如果现在股市低迷时冒一些风险投资股票并赚2%的股息,则需要55万日元的本钱。而稍微下些功夫,一年省个几万日元是很容易做到的。

总是注重性价比

就算那些因比较富裕而花销比较多的人也是如此。比如,到高级餐馆吃3000日元的午餐。在高层酒店的最上层装潢高档的餐馆里, 坐在靠窗的位置眺望着东京湾的景色,享用着无可挑剔的美食和服务,这样的晚餐价值1万日元以上,但由于是折扣性的午餐,就使得性价比十分高。(iDog评:就是一般的人,偶尔吃高价的午餐也有其合理性。晚上到酒馆里去,花销往往比较多。如果你不需要喝酒的话,花比这少的钱用于吃高价的但更加高档的午餐,则性价比更好。这同时对健康有好处,因为要“午吃饱,晚吃少”嘛。)

其他

储蓄达人不一定需要学历:一流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毕业的人、有美国MBA文凭的人、银行员等不一定有储蓄,而有很多储蓄的不一定有大学学历。

储蓄达人们虽然不会花太多钱用于穿着名牌服装(实际上大多是较便宜的服装,比如很多为UNIQLO和GAP等),但外表多显得有魅力和一定的精神风貌,而不显得cheap。一方面,他们注重不花多少钱的装扮自己的方法,另一方面,应该是由于经济状况安定而自然带来的那种自信和和安全感的折射吧?

储蓄能力有“遗传”性,即受家庭熏陶的影响很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