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 成功

成功和变化

成功通常都是跟变化结合在一起的。道理很简单,对于一个现在还不成功的人来说,如果毫无变化的话,那么他就永远也无法成功。要成功,就得从目前的“不成功”的状态变为“成功”的状态。

我在2009年被裁员时,隐隐意识到了这是上天在我背后的轻轻一推。可能上天看我总是懒惰地安于现状,或者是在每天忙碌、繁琐的工作中忘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感到十分着急和失望吧?“这小子怎么就不能改变自己了呢?让你失业,看你动不动!”可是,别人不推就不动,一推动一下就又停下来的懒惰者是难以成功的,必须自己主动地动起来,也就是自己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人生,“扼住命运的咽喉”,主宰自己的未来。

根据“30代で年収3000万円を実現した300人に聞いた!稼げる人 稼げない人”一书中的调查,那些30多岁就能赚得3000万日元以上的年薪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自己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的人。有人明知创业很容易失败,也看到了周围很多朋友的失败,还是毅然放弃了自己的“正社员”职位(注:现在由于经济不好,获得有较多保障正社员的职位本身就十分困难),选择了独立创业,从而取得了成功。还有人在保险公司工作,主动选择了完全的绩效工资,拿不到保单就拿不到一日元的报酬。但正是由于主动承担了这种风险而收到了极高的回报。我在“被裁员的好处和应对策略”一文中,给出了应对裁员风险的策略和心法,但这也只是着眼于被动地被公司裁员而得到的一点回报而已,跟上述这些主动地逆流而上的勇者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这些人不是被动地等待变化的出现,然后再用自己的充分准备来应对,而是自己主动去创造这些变化,从而加速自己的成功。就像练武功一样,是自己练习完了后,等着坏人送上门来与之搏斗来提高呢,还是主动跟师父、师兄弟练习对打来提高呢?

如果不对生活作出改变,而是按照大多数人那样的路子,按部就班地生活的话,就掉入了一个已被社会设计好了的框架(framework)之中。在这个框架里,饿不死撑不着,就像电影Matrix(黑客帝国)中描述的那样,只能被框架利用,自然也就很难取得成功。而且,如果框架出现了问题的话,恐怕里面的很多人就要倒霉了。现在的“好好学习——进好学校——进有名的大企业——终生在同一个企业里努力工作——退休拿养老金”的模式,就已经显示出要出问题的端倪了。

框架的作用是用更少的精力,按照已被证明切实可行的方法去重复地实现类似的目标。这在软件设计和实务工作中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同时也限制了使用框架的人,使他难以跳出这个框框,也就是说,难以做该框架所不支持的事。我对此深有体会,因为我在拿到一个大的软件项目后,首先就是设计框架,然后用该框架来支持各 种变化。比如,我最近负责的一个关于股票方面的计量分析计算的项目就是如此,首先设计好计算的框架,然后逐渐支持各个市场:日本的东京证交所、大阪证交 所、以前的JASDAQ和Hercules,然后是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等。但是,各个市场往往有其特殊的地方,这时,用该框架就难以支持这些市场的 实现。因此,首先要修改和扩展框架,然后才能把这个特殊的市场有机地结合进去。一个更简单的比喻是练习书法的方格。开始学习书法时,要一板一眼地在方 格里严格地练习。但是,如果不突破这些格子的限制的话,很多种书法作品就很难完成,因为行书和草书作品中,各个字的大小往往是相差很大的。同样的,社会生 活的框架由于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或者说,是让大多数人为它服务的,因此,陷于其中,自然会成功地使自己不成功。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成功者从古到今总是少数人。因此,每当听到“大家都如何如何”时,首先要在心里打上一个大大的红叉,然后再去思考这件事情。

自己开公司(雇人的那种,自己光杆儿司令的不算),实际上就是构建一个对自己盈利有利的框架,并把资金、设备、技术和有才能的人(雇员)组织进去,使之驱动框架为自己服务。就像拉磨一样,磨盘本身就是一个框架,把驴组织进去,遮住它的眼睛,设法让它高兴地一直“往前”走,从而驱动磨盘来为磨坊主服务。

因此,要成功,就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看清这个框架,挣脱它的束缚,有可能的话,还要构建对自己有利的框架。

由此,我想到了修行者。修行的人看似十分消极,整天无所事事,但实际上他们有着更高远的理想,他们要跳出的是一个更加巨大的框架,一个天造地设的看似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框架。“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正是对这种思想的描述吗?因此,他们绝非无所事事之徒,而是真正的勇猛精进的“伟丈夫”,是真正的大勇之士。他们修炼成功了,才是人类中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