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 北美

华尔街面试问题

据说,在华尔街求职,为了测试求职者的抗压程度,面试官会提一些很离谱的问题。下面是一些最难、最离谱和最不该问的问题。这里给出了魔鬼回答供参考。正如猎头和职业咨询师告诉你的那样,不要照搬其他人的答案,否则面试失败的话,后果自负。:-)

You’re going to be working 110 hours a week here. Can you even handle that?(你在这里会一周工作110个小时。你能行吗?)

魔鬼回答:能行。就是一周不停地工作也没问题,我会对我的电脑发布指令,让它在我休息的时候继续代我工作。(如果面试官问“那么我们要你干什么?”回答:如果你们能聪明到这种程度的话,就不会招聘这个职位了。)

Why don’t you have any offers yet? What’s wrong with you?(你为什么还没有接到其它的工作?你有什么问题吗?)

魔鬼回答:因为我本着同情弱者的想法首先到贵公司面试。否则贵公司能有机会让我来面试吗?

What single word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yourself so I don’t walk out of here and forget you? (Good answer: Unforgettable!)(你会用哪一个词来描述你自己,这样我才不会马上离开并忘掉你?)(一个很好的答案:难以忘记的)

What line on your resume is the most bull****?(你简历里哪一句是狗屎?)(iDog注:“狗屎”也是谎话的一种粗话表达)

魔鬼回答:这主要取决于是谁在看我的简历。在狗屎看来,每句都是狗屎。

“Do you view this as your dream career?” If you answer yes, “If in two years, you receive an offer for more money on the buyside, will you turn it down because this is your dream career?”(“你认为这是你梦寐以求的职业吗?”如果你回答是,“如果在两年之内,你接到一份买方的工作,给你更高的工资,你会因为这是你梦寐以求的工作而回绝它吗?”)(iDog注:“买方”指基金等公司,相对于投行、证券公司等“卖方”)

魔鬼回答:我有一个梦想(I had a dream)。到时候我可能会有新的梦想的。

In an interview for a Goldman Sachs analyst position, the interviewer asked: If you were shrunk to the size of a pencil and put in a blender, how would you get out?(在面试高盛的分析员的工作时,面试官问:如果你缩小到一支铅笔的尺寸并被放入一个搅拌机,你会怎样出来?)(搅拌机:把蔬菜、水果打成泥的那种厨房电器)

魔鬼回答:我会回复现在的大小并走出来。

What’s your outlook for cucumber prices? (你怎么看黄瓜的价格走向?)
How many tennis balls could you fit in this room?(这个房间能装多少个网球?)

iDog注:对上述这类问题,如果你说“我不知道”,那么你就马上出局了。问这些问题的目的是看你如何思考。

魔鬼回答:黄瓜价格不会有很大的起伏,因为俗语说,“as cool as cucumber”(英语的谚语:像黄瓜一样冷静)
魔鬼回答:如果用跟这个房间一样大的网球的话,这个房间只能装一个网球。

In an interview where there were two interviewers, the one who was supposed to be the silent No. 2 asked just one question: “Are you trying to f*** us over?”The kid froze. The No. 1 interviewer jumped in:”Why didn’t you just say no?!”(在一场有两位面试官的面试中,一个一直十分安静的副面试官只问了一个问题:“你是TMD要糊弄我们吗?”小伙子当场石化。这时,主面试官跳进来:“你为什么不回答‘不是’呢?!”)(iDog注:fuck over比“TMD糊弄”还脏,中文难以找到恰当的翻译。所以小伙子听了会瞬间石化。)

If I told you that the only way you were going to get this job is if you let me sleep with your girlfriend, would you accept?(如果我告诉你,你能得到这份工作的唯一途径是让我睡你的女朋友,你会接受吗?)

魔鬼回答:我没有女朋友。但是为了表示我得到这份工作的诚意,首先我会把你的老婆变为我的女朋友,然后送给你随便睡。

If you could choose, what brand would you like to be and why?(如果你能选择,你想成为什么品牌?为什么?)

魔鬼回答:我可能想成为IBM牌(Incredible & Brilliant Man)(难以置信的聪明绝顶的男人),而不是微软(男人的悲哀啊)(请微软见谅!)。

How many balls would it take to fill Central Park?(中央公园能装多少个球?)(iDog注:参考上面的网球问题。毫无新意。)

Have you ever cheated on your partner?(你欺骗过你的伴侣吗?)
Did you ever tell a secret you promised to keep?(你泄露过一个你发誓要保守的秘密吗?)

iDog注:如果问题能用“是”或“否”来回答的话,大言不惭地选择最光辉正确的答案就是了。 毫无挑战性。

What is the biggest lie you’ve told — to whom and why?(你曾说的最大的一个谎是什么?对谁?为什么?)

魔鬼回答:这个问题真好!(Good question!)这就是我说的最大的谎,对你,为了配合你的面试。

Tell me, how would you go about killing a crocodile?(告诉我,你会怎样去杀死一条鳄鱼?)

魔鬼回答:因为我是一名动物保护主义者,如果非要杀死一条鳄鱼不可的话,我会请专家把它抓起来,并关到动物园里,让它老死。

向美国的富翁们学习(下)

本文的上篇在这里

这里总结和分析一下《「ふつうの億万長者」徹底リサーチが明かす お金が“いやでも貯まる”5つの生活習慣》一书中提到的美国富翁们的购物习惯。

美国富翁的购物方式

美国富翁们购物的态度主要取决于这样东西的资产性。如果在购入后价格倾向于下跌,则尽量买便宜的;如果在购入后价格倾向于上涨,则对价格不敏感,主要关心其品质和使用寿命。

如果分析一下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就不难理解,其实美国富翁们还是希望“少花钱多办事”,也就是节俭。某种商品在购入后价格不断下跌的话,花这笔钱完全是一种消费,因此,尽量买便宜的就意味着降低消费金额。这样的商品的代表性例子包括:服装,汽车,美食等。而如果某种商品在购入后倾向于上涨,这时,无论当初花了多少钱在这上面,今后都能卖得更多的钱,因此,如果品质和使用寿命得以保障,在用了一段时间后,就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和较高的价值。这样,就是在将来卖掉,也对自己有利。因此,这更像一种含有投资要素的消费。另一种情况是,价格不见得上涨,但如果能长期维持比较好的状态的话,则该商品的单位时间的使用成本会比较低。这类商品的代表性例子包括:好的二手房,昂贵的古董家具,高级皮鞋等。

下面是美国富翁对这些商品的购买方式:

  • 衣服:时装买了后,就是不穿,过一段时间在Yard Sale也只能一两美元出手。因此,美国富翁不倾向于花大价钱购买时尚的服装,而是倾向于购买高品质的二手服装,再请人按自己的尺寸裁减修改。当然,这里的二手服装并非一般的旧衣服,而大多是来自很有来头的人物的十分高档的衣服。出手这些衣服的人显然是富有到不需要考虑钱的地步了。
  • 饮食:多到比较便宜实惠的餐馆就餐,家里的洋酒也多是一些比较便宜的。那些喜欢各种高价美食和善于品尝名贵美酒的美食家们,天生就具有成为富翁的负面因素。
  • 汽车:购买较便宜的汽车,或试图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状态保持得比较良好的高档二手车。总之,就是不在这上面花太多的钱。
  • 房子:在好区,建筑得十分牢固的殖民地风格的旧房子。这些房子已经屹立在那里几十年,建筑品质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同时,内装也是比较高档的红木地板等,经久耐用,丝毫没有破旧的感觉。由于质量稳健扎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质量不会有较大的下降,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的作用,价格会越来越高。
  • 家具:昂贵的古董家具,用实木制成,而不是用现在的家具多用的合成板材。他们都定期参加古董家具展览会,去“淘”这些高级且少见的旧货。这些家具不需太多维护就能供几代人使用,因此,可以看做是对后代的一笔投资。就算不打算传给后代,不需要时也能卖个好价钱。如果表面旧了,他们就请人在上面贴一层木纹纸。当然,我们中国的传统的高级家具——紫檀木家具就更好了,由于木质坚硬,长期使用也不会坏掉,且表面会越来越光滑。当然,由于小叶紫檀木极其稀缺,这种家具往往十分昂贵,且就算想花大价钱,也不一定买得到。由于这些家具保值,甚至由于其稀缺性而升值,花掉的钱就没白白扔掉,需要的话完全能换回来,甚至卖得更高的价钱。同时,由于质量扎实,不像现在的家具那样用不住,因此,不需要定期更换。也就是说,单位使用时间的成本并不高。
  • 皮鞋:乍一看,皮鞋似乎属于服装类的,因此,就应该买便宜的新皮鞋了(当然,恐怕没有人喜欢买二手皮鞋)?但恰恰相反,美国富翁们倾向于买比较贵的高级皮鞋(当然不是特别贵的那种)。一方面,昂贵高级的皮鞋会对整体的着装效果起到十分有效的提高作用,但不止于此,这些高级的皮鞋往往十分经久耐用。其实,如果一双高价的皮鞋能穿10年的话,单位使用时间的成本比那些年轻人穿的运动鞋等要低。虽说鞋底无法持久使用,这类高级皮鞋往往用“Goodyear welt process”等十分易于更换鞋底的工艺方法制成,等鞋底消耗殆尽时,只要送到专业人士那里换上一副新鞋底即可。制作精良的这样一双皮鞋甚至可以终生使用,因此,其成本实际上是很低的。关于高档皮鞋的话题,以后再专门写文章详述。
  • 手表:令人意外的是,美国富翁们并没把对皮鞋的这种态度用在名表的购买上。其实也是不难理解的。瑞士的高档名表多为机械表,虽然里面的工艺水平十分精湛,外表也璀璨夺目,对整体着装效果的提升很有助益,但在美国却好像比较例外。在很多地方(华尔街等地除外),人们带着名贵的手表不但不会自信心爆棚,反而会感到尴尬,生怕被别人看做虚荣心强且又精神空虚的败家子。据在美国的人说,在当地,价值1000美元的手表就算十分高档了(这样的表在中国和日本根本不太上档次,只能买欧米茄的入门级产品或档次更低的牌子的表),与其花这么多钱在一块手表上,不如全家出去旅游一次。这应该是消费观的不同造成的结果。当然,旅游了与否从外表上也看不出来,于是一些富翁们可能就连旅游也省了,把钱用于投资或自己的企业。从成本上分析的话,尽管瑞士名表有一定的保值性,但是,要维持其良好的性能,这些极其精致的机械表需要每3到5年就做一次全面维护,这笔开销也不菲(在日本可能在5万日元左右),因此,买一块名表不但当初投入大,而且持续性的投入也不小。同时,这种高档名表的走时(手表的主要机能)并不如最便宜的电子表准!因此,这跟买一双高档皮鞋在性质上是不同的。结果,很多富翁们就到沃尔玛随便买一块电子表带在手上。

资源的效率

书中提到,这些富翁在消费习惯上分为两类:一类属于传统的节俭型,主要以小公司(小作坊)的老板为主;另一类为非节俭型,主要是律师、医生等。节俭型的人当然在生活中处处节俭,而非节俭型的人则一切都买高档产品。不过,尽管西方人讲究DIY,不论是节俭型的还是非节俭型的,大多数富翁都不会自己去干某一类工作,包括:剪草、给房子外壁涂漆、报税、修理水管等。

把美国的富翁们分为节俭型和非节俭型,不过是根据对他们的购物习惯的调查来简单区分的。其实,仔细分析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其背后的本质:节俭型的当然很好,这毕竟是致富的根本。看一下非节俭型的富翁的职业构成,就会发现,这些大多数都是由律师、医生以及大公司老板所构成的人群,有一些共性,那就是:他们的收入都十分高;他们的工作强度都十分大;他们的空闲时间都十分少。对于这些人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他们不去节俭,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奢侈,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节俭。如果把时间用于他们的本职工作上,他们能获得的回报比节俭所省下来的金钱更多。换言之,对时间的节俭比对金钱的节俭对他们来说,结果将会更好。因此,他们为了充分节约时间,就一切都买高档货,都买名牌,因为这些品牌的知名度已经充分表明了它们的品质。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把时间浪费在考虑该买那件商品上。购物其实是很花时间和体力的一件事,所以我十分不喜欢(男人大多不喜欢赔老婆逛商场)。

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些富翁其实都属于节俭型,只是节俭的内容不同。金钱这种资源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显而易见的,而时间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因为时间经常给人们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觉。这显然是一个十分大的谬误。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获得金钱,甚至其中很多方法并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参与,这种收入被称为“被动收入”,也就是睡着觉都能自动获得的收入(比如存款利息等)。因此,只要找对了方法,就会“千金散尽还复来”。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世界上却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把失去的时间找回来。时间是一种单向地持续减少的资源。如此说来,时间其实倒是更加宝贵的。当然,只有足够的时间而没有金钱的话,人也会饿死,因此,必须花费一些时间去用各种方式换取金钱。就算祖上遗留了足够的金钱可供尽情挥霍,如果每天把时间全部用在无尽的享受生活上,人生也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应该对金钱和时间都加以最有效的利用。美国富翁们的这种做法正体现了这一点。他们所不愿意DIY的那些工作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一点:就算那些有时间去节俭的富翁们,也不亲自做这些工作,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做这些工作,只不过是因为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一定的专门技能,如果把这些工作外包给专业人士,则节省下来的时间比花掉的金钱更合算。

由于书中过于强调对金钱的节俭,因此使得一部分富翁好像跟其他人不一样。但如果把时间、金钱等都抽象化成一种“资源”时,他们的行为模式则统一了起来。我的结论是,美国的富翁们的行为模式处处体现出一种对资源的节俭和有效利用。

向美国的富翁们学习(上)

一直在读美国富裕层研究的专家Thomas Stanley博士的书。他主要写了4本这方面的书:

となりの億万長者―成功を生む7つの法則》(邻家百万富翁):本书是作者根据从1980年开始对资产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百万富翁们调查的结果编写而成,出版于1996年。在时间上距离现在稍微长了些。书中提出了成为富翁的7个秘诀:

  • 在收入范围内生活
  • 有效率地分配时间、精力和金钱,安全地构筑资产
  • 坚信在金钱上无忧要比显示自己的高层次的社会形象要重要的多
  • 在经济上不依赖父母
  • 让子女也在经济上自立
  • 善于抓住机遇
  • 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资质、并打心里热爱的职业

なぜ、この人たちは金持ちになったのか – 億万長者が教える成功の秘訣》(The Millionaire Mind):本书出版于2000年,调查对象扩展到所有的富翁,而不是仅限于资产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书中给出了富翁们严守的5条准则:

  • 诚实正直地对待任何人
  • 能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动
  • 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 选择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并支持自己的人结婚
  • 努力工作

然后是应女性读者要求而出版的《女性ミリオネアが教えるお金と人生の法則》。书中指出,人生的幸福和服装、汽车、洋酒的种类等毫不相关。能得到最大的满足的人,是那些在收入范围内支出的人。

现在正在读的是作者于2009年出版的《「ふつうの億万長者」徹底リサーチが明かす お金が“いやでも貯まる”5つの生活習慣》一书。书的英文原名直译为:不要再装作是富人,并开始像真正的百万富翁那样生活。

首先,书中再次强调:美国的富翁们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或影视作品中描述的那样生活,而那个样子生活的人往往不是富翁。收入并非资产。职业上的地位跟纯资产额是负相关的关系,意思是说,职业地位越高,纯资产额往往越低。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医生:在美国收入极高的医生中,富翁的比例比其他职业的人反而要少很多。这乍一看很令人费解,但稍稍思考一下就明白了:美国是一个高消费的国家,社会期待医生、律师等职业地位高的人要有相应的“成功形象”。书中指出:“美国人特别容易根据手表和车来判断一个人的地位。”因此,这些高收入者不得不穿着名贵的服装,戴着名贵的配件(手表、包等),开着名贵的汽车。因此,这样一来,很难存下钱并形成资产。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苦笑,相比起来,美国已经够朴素的了!中国和日本在这一点上更甚!在国内,上班族就算是赚不了多少钱,也要买一身名贵的西装,不少人还买名表,比如买劳力士吧,还偏买“游艇”版,好像他有游艇似的。在日本,这方面稍稍好些,尤其是由于这些年来的经济萧条,使得家庭预算十分紧张,“爸爸的西装费”往往成为首当其冲地被裁减掉的部分。因此,很多西装店经营十分困难,百货店都不怎么愿意卖男士的正装了(不过,新宿的伊势丹的男装卖得很好,可能他们这方面比较有才能,能杀出一条血路)。大家对西装也有正确的认识:那不过是白领人士的工作服而已。不过,在每天早上乘坐地铁通勤的时候,如果你注意一下上班族们戴的手表,就会发现,劳力士和欧米茄等瑞士名表的出现频率十分高。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快达到人手一只的程度了,正如年轻女子们手中的LV(路易威登)包一样泛滥。

本人也已步入中年。一般来说,社会也对我这样的年龄段的人有某种外表上的期待。拿手表来说,那些刚刚毕业不久的没多少钱的年轻人都戴欧米茄、劳力士的,更不用提中年职员了。而且,劳力士表俨然成了日本公司里的管理层人士的标准装备。就是蓝领工作者,都有很多戴瑞士机械表的。

在现在这个时代,从技术上讲,机械表早已过时,石英表和电子表更准确便宜,为什么非要戴不够精确且又价格昂贵的机械表呢?因此,现在的手表已经不再是为了看时间,而是成了人们显示自己的财富或社会地位的一种标志物(也有人——包括我——就是喜欢机械的东西,但这种玩具也太昂贵了吧?),就像女人们戴金银珠宝首饰、原始部落的人戴骷髅、兽牙等制成的装饰物一样。虽然弄明白了这一点,可问题是,在周围全是名表的环境中,如果不戴那样的表,会使自己显得太扎眼、太突出(当然是不好的方面的)。于是,我选择了不戴任何表,用电脑和手机看时间。。。但是,着装顾问们又说,这样对自己的形象有损害,应该戴一块名表,让自己显得既专业,同时又有社会地位。因此,我也不禁考虑过是否自己也应该弄一块,作为自己的“工作服”的一部分?

读这本书时,看到有一段专讲富翁们的手表。根据统计,只有少数富翁戴名表,而且很多是别人送的,比如公司老板对工作的表彰,不戴显得对老板不尊重。至于手表的价格感觉,1000美元的手表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就算很贵的了——从手表的功能上看,我也赞同这种观点。而在日本,这只是属于很普通的表,甚至有些不上档次。因此,我暂时打消了买瑞士机械表的念头。夏天,为了节能,领带都不系了,不戴手表也说的过去;到了秋冬季节,由于不再把衬衫袖子挽起来,戴没戴表也比较模糊,容易敷衍过去。。。实在不行了,买块日本品牌的比较好的石英表也可以应付一下。不过,作者也指出,那些富翁们不戴名表,而只戴在沃尔玛买的廉价表,是因为他们大多是小企业主,从事诸如回收铁屑之类的事业,属性上偏向于蓝领,戴名表的话,跟服装也不太搭调。而在华尔街的人(虽然往往不是富翁)就大多戴名表。东京的上班族很显然更接近于后者,因此,这的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邻家百万富翁”的财富积累公式

《邻家百万富翁》(となりの億万長者―成功を生む7つの法則)一书,是作者根据与大量美国百万富翁直接面谈的结果,而得出的关于他们的特点和成因的结论。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如下公式:

期待财产 = 税前家庭年间收入 x 年龄 / 10

并提出如下观点:

  • 该公式算出的财产额为“及格线”。实际财产接近及格线的,说明有基本的财富积累能力,称为财富积累普通生(Average Accumulators of Wealth),简称“AAW”。
  • 实际财产超过该及格线的两倍,则称为财富积累优等生(Prodigious Accumulators of Wealth),简称“PAW”。书中的百万富翁基本上都属于这种情况。
  • 实际财产不足该及格线的一半的,称为财富积累劣等生(Under Accumulators of Wealth),简称“UAW”。

当然,该公式对于年轻人,特别是尚未工作或刚刚工作的人,是很不准确的。比如说,某个15岁的孩子,一年中仅仅打了一次零工,赚了1,000日元,而之前从来没打过工,那么按公式,AAW的水平应该是1000 x 15 / 10 = 1500。显然,这大于这个孩子的总收入,这是不可能的。

作者在自己的博客文章中提到,由于他考察的对象大多都是50岁以上的百万富翁,因此,对于50岁以下的人,该公式不会太精确,会过高估算其资产。

这里,用日本的例子加以试算:假设某人从22岁开始工作,刚开始时的年薪为300万日元,并逐年线性增长,到60岁时,年薪增至1,000万日元。这比较符合传统上的“年功序列”,现在和以后还适用与否就不好说了。但总之,这算是一种典型的情况。

首先假设此人一直把工资的10%存起来,用于储蓄或投资。那么,在各种回报率下(假设储蓄时利率为0,符合现在的零利率政策),这个人的实际财产情况和公式计算值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中,“累计储蓄额”是指把存下来的钱单纯积累而不用于投资的结果(即投资回报率为0%);三条虚线分别为PAW线、公式线(及格线)和UAW线。

case1.png

从图中可见,如果总是存10%的税前收入,在长期投资回报率达到8%的情况下,才能在60岁时接近优等生(PAW)的水平。在47岁之前,则一直处于及格线(AAW)之下。而投资回报率在1%以下时,则终生(这里指到60岁为止,因为60岁以后,如果退休的话,收入会大幅下降,当然不可能积累太多财富)为差等生(UAW)!在投资回报率达到5%时(以前典型的美国国债回报率),则在59岁时刚刚达到及格线。

在每年都用15%的税前收入投资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case2.png

此时,在回报率为8%时,则可在50岁出头达到PAW的水平(符合“邻家百万富翁”的平均情况)。之后,由于复利的作用,在60岁时,资产会增加到1.8亿日元左右。投资回报率在5%时,则可在46岁时达到及格水平,但终生都不能达到PAW的水平。投资回报率3%是分水岭,少于这个回报率,则终生不能及格。不过,在回报率为0%时(单纯的积累),也会在UAW之上。可见,多省些钱还是有用的。

下面分析一种更合理的情况:假设开始时存税前收入的10%,然后储蓄率也逐年线性增加,到60岁收入1,000万日元时,储蓄率达到40%。这样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存更多的钱是更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状况如下图所示:

case3.png

此时,如果投资回报率为8%,则在48岁时达到PAW的水平,并且在60岁时,总财产增至2.5亿日元左右。回报率为5%时,也可以在40岁出头就及格,并在56岁时达到PAW的水平,拥有1亿日元左右的资产。值得注意的是,就是单纯地储蓄,也能在54岁时及格,资产总额达到5,000日元左右。当然,在回报率低于5%时,终生不能达到PAW的水平。

这个公式是很苛刻的。我计算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显然离及格水平很远,不过倒也没落到UAW的水平,算中等偏下的水平。于是乎,从小在学校一直属于优等生,终于在财富积累方面沦为差生。。。一方面,这是由于自己的年龄还不够大(还没进入50代)有关,同时,也与受教育太多有关。据书中所述,教育程度属于财富积累中的负面因素,因为,学校教育时间越长,开始工作和投资的时间越短,而时间在资产形成中从来都是异常重要的因素。

这里列出一些书中关于积累财富的要点:

  • 对于高收入者,学历和资产成反比,因此,医生不容易积累财产。
  • 高收入、低资产的人的共性之一是无法把握家庭支出情况。
  • 在高级住宅区居住,往往会因为要撑门面而使生活开销大幅提高。
  • 拍卖商大多是富翁,因为他们在工作中目睹了用过的消费性财产在出售时的贬值情况,因而,他们一般不乱花钱购物。
  • 一般百万富翁们不买新车。他们买车平均花费在资产的1%以内。
  • 一般百万富翁们不会花大价钱买服装,大多在300美元之内。
  • 一般百万富翁们看起来都不像人们印象中的百万富翁。
  • 一般百万富翁们不会过于给自己的成年子女提供经济援助,因此,他们的子女大多比较自立,不会把父母的财产认为是自己的。
  • 一般百万富翁们会花更多的时间管理家庭开支情况。
  • 一般百万富翁们会花更多时间用于投资和相关的学习。
  • 一般百万富翁们尽管平时比较节俭,但不会吝啬支付给会计师等理财专家的费用。
  • 专业主妇家里养大的女孩,更倾向于做专业主妇,缺乏经济上自立的想法。
  • 高消费、低资产的人的子女往往同样高消费,无法积累财富。
  • 低收入、低资产的人家里出身的人,虽然有获得高收入的强烈动机,但获得高收入后,为了洗清当年贫穷的“耻辱”,往往也会高消费,因此也不容易积累财富。
  • 培养孩子在经济上自立的要点:不提遗产的事;不告诉子女自己是富翁。
  • PAW的目标:从零开始构筑财富,让自己在经济上独立。
  • UAW的目标:通过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来向他人夸耀自己。

另外,很多人反映“邻家百万富翁”一书由于是统计数字的堆砌,读起来十分枯燥,不如同作者的“なぜ、この人たちは金持ちになったのか”一书更易读。不过,对于只相信数字的我来说,倒是读来十分有趣的一本书。

Au revoir,Vancouver!

终于带着两只猫,登上了JAL的飞往东京的飞机,离开了美丽的温哥华,回到了熟悉的东京。带了两个大行李箱,一个沉重的双肩背包,加上猫笼子和两只猫,好累啊。

十分怀念温哥华的美好生活,刚刚搬完家就离开了,还没来得及享受一下。家人、公园、美景、图书馆、蓝莓、樱桃、水蜜桃、西瓜、中餐、教会的朋友(自己坚定地信佛,但是基督教的朋友们总是想把我转化为基督徒)。。。

又回到了工作的地方。。。为了生活,继续艰苦奋斗。

按照惯例,评价一下航空公司:这次选择的是JAL,因为之前买的加航的机票系网上特价票,不给我改时间和路线(因为我是从美国过境,我的护照的有效期在加拿大期间变得少于6个月,不能按原路返回),加上对加航实在太失望,每次我去都差点没座位(当初为什么卖我票啊?),因此这次通过HIS订了JAL的票。也正因为如此,让我能把两只猫带回来,因为这是由于有特殊原因而临时做的决定。而加航随着变为香港人经营,不再给运猫了。不过,这次JAL的表现让我觉得大失水准:机上提供的餐饮十分的少,在托盘里孤零零的,令本来就不大的托盘显得异常宽敞。我三下五除二地一瞬间就吃完了,结果觉得还饿。。。没想到会在这里挨饿。。。早知道就在机场买点东西带上飞机了。提供饮料的那位中年空嫂(空奶?),也走得飞快,还没看清就走出去很远了。也许是他们在试图节约成本吧?因此,这次是得失参半。

下了飞机,在领取行李的地方,找到负责行李的人,很快就把猫提出来了。他拿出两个猫笼子,另一个人也运了一只猫。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航班的。

动物检疫也很简单:先到取行李处附近的动物检疫窗口去递交申请表格和所需的材料,并把猫笼子留给他们;然后,按照他们的指示,到海关官员那里盖个章,并到6楼的动物检疫办公室去办理手续。从海关出来后到六楼比较麻烦,但仔细按照他们给的地图去找,还是不难的。到那里后,只是先核对各个表里填写的信息,然后把猫依次拿出,读取一下植入的识别号码,并由他们进行简单的诊断(就是看一眼,并问“没有食欲不振等问题吧?”),然后盖章了事。

咪咪猫和胖胖将完成“移民监”

两年前,咪咪猫和胖胖被带到加拿大,开始了北美生活。期间,除了咪咪猫遭遇到一次车祸外,总的来说倒还是不错。咪咪猫依旧整天在外面溜达,但是不像以前那样年轻气盛、充满攻击性了;胖胖则照旧做他的室内猫,整天在房间里懒懒地睡着。

两只猫曾是这里的捕鼠英雄。这里闹老鼠,因此,就把他们带来了。很快,老鼠们就被胖胖一只只地缉拿归案,其他的余党则不击自溃,再不敢来骚扰闹事。不知是冲劲过大,有点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还是车祸对眼睛的影响,咪咪猫战绩则一反以前的辉煌,几乎没捉到老鼠,不过始终是一种“核威慑”。

近来由于老婆整天忙于带孩子,无暇顾及猫;雇来捎带看管猫的朋友也因自己买了公寓而搬了出去。这样,我走以后就没有人能照顾这两只猫了。因此,我才临时决定把猫带回日本。

由于原来就有过这个打算(虽然没打算这次就带回),因此,日本检疫所要求的狂犬病疫苗注射以及血液里狂犬病疫苗浓度的检测报告等已经做完。为了这次带猫回去,我研读了一番日本的有关规定,并将其要点缩写,以方便后来者。

日本由于几十年都没有狂犬病了,对狂犬病特别紧张,因此带宠物到日本的手续十分繁琐。好在日本政府的文档都十分清晰易懂,而且政府公务员的服务态度也很好,对于一些不够明确的问题,我按要求发电子邮件给他们,他们每次都是在一天之内回复我,因此很快弄明白了。

于是,联系兽医,并填写了大量的表格,发传真到日本检疫所成田支所,拿到批号,然后到加拿大的政府部门的兽医处去复核、签字和盖章。一切就绪后,已有一大叠的材料。

今天,办理了加拿大政府的证明手续。加拿大的温哥华这里的相关部门在机场附近。我按电话里告诉我的指示前去,发现是一栋小楼,外表像个小仓房一样。爬上高高的楼梯,终于来到办公室。政府的兽医翻阅了一下我的文件,签了些名,盖了些章,然后收钱完事。我可能是他们今天唯一的访问者。真让人羡慕他们的工作。

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按规定,要在走前40天以前把申请传真给他们。但是他们的中文版这里翻译有一个错误:

在搭载动物的船舶或飞机抵达日本前的40日以内,请用传真或邮寄的方式向预定抵达的管辖机场(港口)动物检疫所提出《申报书》…

可见,中文版的意思完全相反了。因此,我事前并不知道这一规定。在回复我的电子邮件里,他们告诉我由于申请得太晚,应该写一下理由。我就把这件事说了一下,并陈述了一下自己面临的情况。于是他们很快就批准了。真的十分令人感谢。(对比国内的一些政府窗口,肯定不会批准的)

于是,万事俱备,就差带着这两只猫搭乘飞机回日本了。

温哥华又变冷了

酷暑刚刚过去,在两天之内迅速变凉,现在早晚都有点冷了。没想到在温哥华最好的季节--夏季,品尝到了“冰火两重天”的酷刑。。。

不过,凉点儿总比那样热好。毕竟这里缺乏空调,但想变热还是比较容易的,比如运动。。。

温哥华气温恢复正常

到昨天为止,温哥华的气温超过过去50年的最高温度的记录。由于缺乏空调等致冷设备,感到十分的难受。

天气预报说从今天开始的10多天里,气温将恢复正常(在27度以下)。从昨天晚上开始,风逐渐变大,今天果然恢复了正常。否则,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可能得找间旅馆住进去吧?因为旅馆里肯定有空调。

要是不那么热的话,温哥华的夏天还是很不错的。 🙂

温哥华:热死了!

今年温哥华有点异常:几天连续高温,在外面有一种被钢铁厂的炼钢炉炙烤的感觉。自从自己毕业后就没从事所学的钢铁相关专业,因此这种在实习时有的经历基本要淡忘了,却在温哥华的夏天又找到了。

更为糟糕的是,这里的人们对炎热没有丝毫的准备,因为往年只热几天就过去了。因此基本上没有人在家里装空调。这次受到高温的突袭,大家都措手不及,店里的电风扇都被一抢而光。

由于大多数房子都是木板做的,到了晚上,积蓄了一天的热能开始缓慢地释放。因此,室内温度要比室外高3度左右。昨天晚上就热烘烘的像蒸笼一样,又没有空调或冷风机等快速降温的设备,到了半夜也睡不着。

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在夏天这温哥华最引以为傲的季节,突然十分地怀念自己在闷热的东京的小小蜗居,至少我有两台空调加一台冷风机,应该不会让我中暑。。。

这样下去,“温哥华”(或iDog版的译名“纨绔窝”)该改名“萨拉热窝”才名符其实啊!

温哥华的夏天

温哥华的夏天算是一年中比较好的季节--不像冬天那样天天下雨,而是几乎每天都阳光灿烂,有点加州的感觉。不过,北美的阳光是十分强烈的,晒得时间长了,会感觉皮肤发痛。而且,每天都晴朗的天气多少有点单调乏味。

今年,天气则比较热,而且持续的时间长。往年据说热的时候很短暂,但今年冷冷热热地反复了很久。这里的热,当然和东京有所不同:东京是一方面气温高,另一方面湿度大,让人感觉很闷热,有种蒸笼的感觉;这里则不感到闷,但是强烈的阳光照射到身上,产生的从太阳到人体的辐射换热也很让人吃不消,而且夏季白天长,下午四五点钟时,在其他地方本该日落西山了,而这里则正是热的时候。

不过,不管天气如何,这里的时令瓜果的确让人大饱口福。首先是蓝莓,现在正是吃蓝莓的季节,两加元就能买一大盒。由于蓝莓是著名的健康食品,据说尤其是对视力有很大的好处,我们就每天坚持大量地食用,孩子也很喜欢吃,因为才长了三颗牙的儿子也能自己独立地吃。

樱桃也正当时。这里有两种:红的和黄的。红的在国内和日本也都很常见,所谓的“美国大樱桃”。我所居住的加拿大卑诗省自己产的樱桃要比美国来的稍稍贵一点--不过我也觉得有些道理。我当然并不是“狭隘的爱国主义者”,而是觉得卑诗省自己产的樱桃由于运输距离短,应该更新鲜些。黄色的樱桃感觉上应该不如红色的樱桃甜,但实际上却要比红色的樱桃甜得多,其甜的方式有点像糖精的感觉。不过,除了单纯的甜之外,黄色的樱桃还有一种特殊的樱桃的味道,也就是那种原来国内的樱桃的味道。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国内卖的也尽是美国大樱桃了,原来我们自己的那种小樱桃逐渐销声匿迹了。不过,我还是十分怀念那种味道。现在,我感觉跟那种味道最接近的当属日本的“佐藤锦”,而加拿大的这种黄色大樱桃也有一点这种味道在其中。

西瓜当然也是夏天不可或缺的水果。这里的西瓜跟国内一样,都是那种花皮的西瓜,有大的有小的。小时候吃的那种墨绿色的西瓜几乎看不见--当然,国内也不见了。在日本倒是偶尔能看见,卖的价钱比花皮瓜高得多。不过花皮瓜也很不错,几乎都是红瓤,都很甜(应该是有比较有效的产品质量控制的原因。日本卖的瓜也是个个都好--因为他们产量小,浪费不起),价格也很便宜,一个大瓜3加元左右即可,因此可以放心大胆地吃(在日本至少要900日元左右,也就是将尽10加元)。

这个夏天,除了炎热的天气外,真的过得很愉快。当然,由于儿子太小,才九个月,因此不可能出去旅游,只能每天在家附近的公园转转了。当然,这里的公园也很大,有森林有湖泊的。儿子最喜欢的是看湖里的野鸭和野鹅。